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世博会排长队参观德国馆。 |
世博会排长队参观德国馆。 |
2010-08-18lvping.com |
在世博园里,等待参观德国馆的过程是漫长的。那天排队时,与周围来自天南地北的观众聊起话,说说对德国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印象。因为曾经与几次战争脱不了干系,所以大家今天是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来的,很多人还是不忘提到了下面几个关键词:刻板,冷峻,象钢铁一样,是隆隆的坦克。 这时候,我倒觉得,一战和二战,事实上也淬炼了它的人民;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同时也不乏有如《魂断蓝桥》一般的柔情故事; 当光明和自由召唤时,这个民族确实能表现出一种攻无不克的意志。谓予不信,摘其一二述之。历史回放一:前些天“周末/记忆”登出了“《莉莉。玛莲》:一首超越国界的战地情歌”一文,我立刻记起了那首歌曲,过去就没有关心过歌词的内容,但那段旋律至今仍差不多能完整背下。莉莉,和玛莲,其实是两位姑娘,一战时被一位德国军官生同时思念,这位即将被征召去俄国前线的汉堡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遂写下了这首用她们俩的名字缀合起来的诗,以表达对心上人的离别心情。 二十多年后的39年,这首诗被谱成歌曲。当时没有男歌唱家愿意演唱,被指为“太简单”,反由一位夜总会的女歌手叫“拉拉。安德森”的灌录了唱片。不过因为二战的爆发,唱片仅卖出了700张。 两年后41年德军攻占南斯拉夫,在贝尔格莱德开设对德军广播的电台,轰炸后幸存的唱片已寥寥无几,地下室一堆落满尘土的旧唱片中,有一张就是安德森彼时的演唱。 41年8月18日,贝尔格莱德电台首次对驻守巴尔干和北非的部队播出《莉莉。玛莲》,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立刻被安德森充满激情的歌喉迷住了,许多人纷纷写信去要求重播。多年后一位幸存的英军士兵回忆说,“一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一位女歌手温柔的歌声,这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至今难以忘怀,——虽然我一点也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我知道在距离我不远的地方,德国士兵也在收听同一首歌曲。当时正是42年的春天,对峙双方的士兵都远离家乡,我们都喜欢歌中的姑娘。”这首歌在后方也广为流传,一位德国母亲写信给这支歌的作曲说,”我的儿子已经死在战场,他在最后一封信里提到了《莉莉。玛莲》,我一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他……..”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十分憎恶《莉莉。玛莲》,他偏爱的是《轰炸英格兰》一类的歌.。到了43年兵败斯大林格勒后,戈培尔下令禁止播放《莉莉。玛莲》,销毁所有唱片,斥之为“徘徊在酒吧中的死亡之曲。” 令戈始料不及的是,有唱片已被偷运至中立国瑞士,就在禁令发布后的第三天,《莉莉。玛莲》重新又回响在无线电广播中。气急败坏的戈培尔只得将怒气发泄到歌手身上,拉拉。安德森被捕,关进了集中营。《莉莉。玛莲》曾被与隆美尔作战的英军“俘获”,但英国军队的高官也不喜欢它,认为它不适合鼓舞自己的战士前进,“尤其是在用德语唱着它的情况下。” 可是英格兰的士兵喜欢。有一次一位歌曲出版商对一群正在唱这首歌的老兵好心相劝:警察也许会把他们当成德国间谍,老兵们反问道:“那么为什么不为我们写一首英语歌呢?”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英语版《莉莉。玛莲》,歌名不尽相同,但题目中仍然有“莉莉”的字样。新歌一出就引起了轰动,仅六个月就销售了50万张唱片。这首温情脉脉的叙事曲,倾诉了远离家乡的士兵渴望结束战争、回到爱人怀抱的心情。曾经每晚的9点55分,交战双方的士兵会在各自的战壕里都将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等待收听那首《莉莉。玛莲》,此时的他们忘记了之前刚不久才经历的厮杀。在炮弹肆虐、血流成河的战争中,《莉莉。玛莲》何以能超越国界,经久流传?因为它正好击中了士兵的柔软处,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和平、温柔和安宁。直到今天,只要有老兵相聚,很多人仍然会唱起这首孤独而柔情的恋歌。81年德国将《莉。莲》的故事拍成了同名电影。《莉莉。玛莲》作为主题曲在片中被反复吟唱。我已不记得是在淮海路的电影局还是汾阳路的电影资料馆里看了两遍。那时侯电影很多,比如《蝶恋花》、《本能》、《九周半》等,但是德国电影,好像就只有《锡皮鼓》和《莉莉。玛莲》两部。电影看过,就记住了这首歌,以后一直没忘。影片的故事源于真实,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演唱《莉莉。玛莲》的安德森。演员的形体不是那个时期常见的那种腰圆腿粗的德国妇女,而是很娇小,但是在见到了安德森的照片后,我宁愿相信就是安 本人出演了全片:——主人公在瑞士结识了犹太裔的青年作曲家罗伯特,双双坠入爱河。其时,纳粹正疯狂迫害犹太民族。罗伯特的父亲从事领导着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的计划,罗伯特也数次去慕尼黑、柏林传接情报,安德森利用自己雅利安人的身份,很好地掩护了罗。一次,又去德国,任务完成后返回途中,罗父却因为担心安的不同背景终究会不利于计划的实施,因而设了一计,使得安被拒绝进入中立国瑞士。从此安和罗只能长相思,恨绵绵。之后的安,在德国由一名经纪人安排,灌制演唱了那首《莉莉。玛莲》。罗在广播里听到了安为德军士兵歌唱,不由得疑虑和眷恋丛生。为解相思之苦,罗奋身前往相聚,不料此时安的经纪人已升至纳粹高官,施计捕获了罗。安悲痛欲绝。 盟国的情报部门适时找到了安,说服她向当局要求去战地巡回演出,以收集纳粹在集中营里的屠杀证据,并拍成胶卷伺机送出德国。安冒死完成了任务,但是却用胶卷在德、瑞边境交换了罗,和其他难友。安旋即被捕遭监禁。重获自由的罗得知是安在拼死相救,遂与游击队一起冲进了德军的电台,通过广播告诉德国士兵,他们喜欢的“莉。莲/安德森”正被关押在集中营里!此举导致了整个战场德国士兵的士气低落,后来迫使高层终于不得不释放了安:可以重新登台,但再也不许演唱那首《莉莉。玛莲》。经过漫漫长夜,战争终于结束。身心俱瘁的安,风尘仆仆赶到瑞士来寻找罗。罗伯特这时已经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家了。在一场成功演出后的鲜花和掌声中,安终于见到了罗。原本还高兴得满眼泪水的安,发现罗伯特的身边已经有了妻子米里安。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安恻然离去。——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安德森的那张脸,可以说是偏男性的,那微微高出的颧骨,看了叫人心酸。影片中略带沙哑的嗓音,充满着磁性,我愿意相信那就是安德森的歌声。很奇怪的是,《莉莉。玛莲》这首情歌,几近是进行曲式,这一点符合其时代的特征,却依然能拨动你的心弦,满篇是哀伤和缠绵。历史回放二:民主德国曾经是唯一允许普通公民出国度假的东欧国家。89年的夏天里,成群的东德人拥进了联邦德国驻奥地利维也纳的使领馆申请避难,要求与在西方的家人团聚。后来又蔓延到其他西方国家驻奥的机构,人数之多,致局面完全失控。经多国政府与东德紧急磋商和谈判,这一事件终以“全部度假者一律乘东德的列车先返回东柏林,然后再直接驶入西柏林”的方式告结束。 不久,柏林墙就被民众推倒,乌布利希政权也随之结束。我当时在陕西路25弄出国人员服务公司里听两位刚从那里回来的新华社记者谈论这一段经过。我们这里6月刚经历过一场风波,但对东德的变化倒没有瞒住不报,《参考消息》上基本能看到个大概。听闻沪上当时有20余人在最后阶段意外顺利地办结了赴东德的留学签证,在安顺路上的中华别墅。 20余年过去了,那时的时局大约很难被解说了。但现在的总理默克尔能够说清楚,她当时在民主德国的政府里任职。想起了这两起德国的往事。眼下的世博会里德国馆是一个超级热门的馆,排队进场一定要3、4个小时。热衷于此的朋友如果愿意拨冗浏览一番旧闻,参观时会觉得这个国家很生动,很具象。8月8 日写。。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r1304990-journals.html1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