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豫、晋、冀、京一路游 (4) : 平遥 |
豫、晋、冀、京一路游 (4) : 平遥 |
2010-08-12lvping.com |
9月6日,吃罢京临大酒店的免费早餐,退房,搭乘K7808次列车(运城-大同),9:17离开临汾,11:45抵达平遥,一路上都是阴雨绵绵。出站后寻一机动三轮,讲价2元,送我前往“北关宾馆”。此宾馆位于平遥北城门外,号称三星,房间蛮大,但设施却很简单,也无免费早餐。平遥长途汽车站距离宾馆仅150米左右,前往探询后确认:直达王家大院的中巴每日1~2班,首班8:40发车 ;此外,也有多趟大巴直驶太原。这对于我今后的行程安排,算是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午餐在汽车站旁吃刀削面,加上配餐小菜,共计9元。小雨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平遥古城进出自由,但城内各景点都是凭票参观。饭后冒雨游览,首先前往古城北门外的售票亭,旅游套票120元/人,60岁以上半价,70岁免票。票面上有系列打孔位置,对应古城内的各个景点,打过孔后的景点就不能再次光顾。此套票的有效期为两天,凭本人证件实名购买,首日游览结束后,须再次前往售票处,核对本人证件并在票面上加盖印章,次日方可继续使用。售票处亦提供GPS定位讲解器,两天租金20元,押金100元。此后,每当我走到一处景点,耳机中都会立即传出对于该景点的讲解,定位之精确,可以达到一个院落中的个别房间。带上耳机,走到北门(拱极门),耳边即刻响起清晰地讲解:“平遥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门前方并排地摆放着江泽民与朱镕基题写的“平遥古城”石碑,这里是拍摄平遥“到此一游”的绝好地点。买张地图,正欲进城,却被一位机动三轮车驾驶员缠住,执意要带我游览全城,开价30元。我根据网上信息还价20元,他坚决不干,但又死盯不放,伴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强调他除了可以为我提供包车服务及随行讲解外,还可以代为拍照。这最后一项服务最终让我心动,接受了他的开价,因为,雨愈下愈大,有位“摄影师”随行,确实能带来颇多便利。然而,乘车走了一段路后,我就又发现,有部随行包车,还能节省不少时间。我们是沿着北城门→清虚观→城隍庙→文庙→雷履泰故居→平遥县衙→北城门的路线游览,各景点的位置都比较分散,基本上可说是绕城一周,如果单靠我自己依照地图步行,一个下午绝对逛不下来。驾驶员说,逛完这些景点后,平遥城内的其他主要景点就都分布在从北大街至南大街这一条线上,明日步行走走,半日足矣,剩下半天时间还可以去逛逛乔家大院或是王家大院。三轮车慢悠悠地行驶,或经城墙,或走小巷,一路饱览古城风光。14:50抵达清虚观,它就位于古城的东城门(亲翰门)下,是座道观,始建于唐,原名太平观,宋代开始改称清虚观,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这里面的道教文化已经所剩无几,只剩下大门两侧的青龙、白虎神巨型泥塑(据说都是元代遗物),再有就是一座造型精致的“纯阳宫”,算得上是真正的道教文物。 1998年,清虚观被改建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东、西两侧厢房成为展厅,摆放各种出土或搜集自平遥的石刻、木雕、佛教水陆画以及精美的纱阁戏人,这些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充分反映了平遥当地的悠悠历史、灿烂文化。下一站是城隍庙,15:15抵达,平遥城隍庙历史久远,但清代咸丰九年曾遭祝融之灾,后又重建,因而,现存的庙区是按照清代的规制布局。整个建筑群前后四进院落 ,坐北朝南 ,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以及真武楼等组成,“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另外,城隍庙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其精美的琉璃艺术,在整座庙区内,殿宇、廊庑、楼阁的屋顶上遍是蓝、绿、黄三色相间的琉璃饰物,其仙人,走兽、龙吻背刹,造型精美色泽如新,是清代琉璃工艺存留至今的杰出范例。城隍庙的各间殿堂内还有很多泥塑神像与壁画,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其内容既有天堂,也有地狱,我以为它们都是古代文物,边看边赞叹,谁知,同行的“随行摄影师”却说,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为了吸引游客才刚刚添置的,让我听后着实有些扫兴。15:50抵达文庙,它与城隍庙是近邻,只相隔一条城隍庙街。整座庙宇由三组建筑群组合而成,中轴线上是孔庙,左右两侧为东西二学。平遥文庙始建于唐朝初年,但早期建筑已无迹可寻。在现存的建筑中,年代最久远的殿宇是大成殿,1957年,建筑工人维修这座大殿,在其房梁上发现了“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由此可知,平遥文庙大成殿的准确建造年代是金大定三年,也就是西元1163年,是座原汁原味的金代建筑。这座大殿的平面形状近似为方形,单厚檐歇山顶,斗拱硕大,出檐极远,殿前另设宽敞月台,整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遥文庙历来为办学场所,从清末至民国,断断续续兴办过各类学校,但建筑群整体基本维持原貌。1950年,文庙又改建为平遥中学,为扩大校舍,拆除了棂星门、西学、省畜所。到了50年代末,平遥中学修建教学楼,又将老文庙建筑群中的超山书院、敬一亭和尊经阁一并拆除。直至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也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有关各方的协调下,平遥中学方于2003年全部迁出,文庙建筑群也得以重新复原,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如今漫步平遥文庙,可以观赏到很多既漂亮,又崭新的建筑,它们都是有着21世纪烙印的“历史文物”,只有雄伟壮观的大成殿,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全国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这么一处难得的古蹟,赶忙请“随行摄影师”为我拍下一张冒雨逛文庙的“到此一游”留念照。高高的尊经阁也是近年复建,它位于文庙建筑群的最后位置,隔街与城隍庙相望,站在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城隍庙建筑群的漂亮琉璃屋顶。走出“尊经阁”旁的文庙后门,立即看到马路边上有座漂亮的琉璃九龙壁,耳塞机中也传来了GPS定位讲解器的讲解:“平遥九龙壁始建于明朝初年,与北京北海和大同鼓楼附近的九龙壁,齐名为全国三大九龙壁之一,。。。。。。”。我正听得津津有味,“随行摄影师”却告诉我说,上世纪80年代,平遥曾发大水,原有的九龙壁以泥陶为胎,裹以琉璃,被浸泡后完全坍塌,眼前的九龙壁是近些年刚刚复建的,为的是骗骗旅游者,一席话又说得我大为扫兴。不过,既然来了,管他是真?是假?还是请“随行摄影师”代劳,拍下一张留念照。16:40造访雷履泰故居,雷先生是“日升昌”票号首任掌柜,也是中国票号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这座建筑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平遥城内著名的古民居。整座院子坐北向南,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其中,主院为轿杆式院落、前后二进院布局。展室内有一座模型,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这一轿、杆式院落的建筑风貌。17:15抵达平遥县衙,它地处古城中心,是旧时平遥县令办公和居住的场所,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中轴线的东西两侧还有土地祠、戏台、粮厅、督捕厅、牢狱等建筑。此处不准“随行摄影师”陪伴,我只好独自一人冒雨游荡,将所有可去的地方都走了一遍,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东西,却是唯有大堂、二堂门前悬挂的匾额与对联。大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也是当年的县令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大堂门楣的匾额上写着“亲民堂”三个大字,有趣的是,民字上多了个点,这是中国文字的含蓄表现方式,寓意亲民应该更多一点。大门两侧悬挂的对联更为有趣,其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其用意是提醒知县:吃、穿、用全部都是取自百姓,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回头想想,自己没当官之前也是一个平头百姓 ;得到一个官职不要过分得意,失去一个官职也不必感到耻辱,莫要说这个芝麻官没用,地方的兴衰与百姓的生计,全都得依靠这个小官来打理。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所以没有大堂那般气氛森严。公案上的令签也是只有黑色,没有红色,说明在这里是不能宣判死刑的。二堂外悬一联,曰:“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其意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下联“愧”字少了一点,而“民”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应该对老百姓少一点愧疚。 大约18:00离开县衙,首日的游程就算到此结束,三轮车载我重回北城门外的旅游售票处,手中的旅游门票必须先在此处盖章确认,明日才能继续使用。晚上在北关宾馆附近的一家餐厅用餐,机动三轮车驾驶员推荐这家餐馆,称它价格实惠,质量也不错,一顿饭消费34元。9月7日,依旧是个雨天,今日的计划是上午前往灵石,探访王家大院,下午返回平遥,继续游逛古城。平遥长途汽车站发往王家大院的中巴并无固定班次,现在是淡季,每日只是一班,8:40发车,17元/人。这里也有发往乔家大院的班车,而且班次较多,因为来平遥的游客多数是选择顺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的静升镇,距离平遥35公里,我们10:02抵达,下车时司机特意叮嘱,本班车12:30在原地发车,返回平遥,当日也是只此一班,如果误班,就只能先去介休,再转车返平遥。同车有对北京来的公务员夫妇,都是30多岁,妻子有严重的心脏病,但又酷爱旅游,老公随身携带一部折叠式轮椅,除了上下阶梯以外,都是由他推着老婆游玩。王家大院门票 66元/人,60岁以上半票,70岁以上免票。我建议与北京夫妇合请一位导游(50元),由我出资20元,但那位男士却是非常豪爽,立马掏钱请了位导游,而且,执意不肯收我的钱。据导游介绍,静升镇王氏祖籍山东琅琊,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宋、元年代又辗转来静升定居。清朝初年,王氏族中有人开始经商,传至第十四代,资本渐厚,发展成为豪商巨贾。到清朝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渐渐成为集官、商、农为一体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其中,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和“中华王氏博物馆”名义开放的东大院(高家崖)、西大院(红门堡)和孝义祠(王氏宗祠),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共约4.5万平方米,只占王家大院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导游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东大院,也就是高家崖,建筑群的中央是两座并排的主院,均为三进式的四合院,主院两侧还建有公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等。三人跟着导游,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大院、小院,它们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又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一排13孔的窑洞,分隔为四个护堡小院,导游说,那是护院家丁的营房。大院中的石雕、砖雕与木刻装饰,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几乎无处不在,就连台阶两侧也设置了石雕,这在国内实属罕见。不过,大院中的房屋(特别是一楼)都建成砖砌窑洞的摸样,人站在屋里,左、右、上、下全部都是青灰色的砖块,感觉就好像是进入一孔墓穴,不知王氏先人为何会有这等爱好。王家大院的西大院又称红门堡,与高家崖相隔一条深沟,有座跨沟长桥,将两座大院连成一体。西大院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四周都是高大、封闭的城墙,只在南侧留出一个可供出入的堡门。堡内南北方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东西方向建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与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硕大的“王”字。堡内共有27座院落,布局大同小异,多数都是一正两厢二进式院落。由于北京夫妇行动不便(妻子需乘轮椅),我们抵达红门堡时已是11:30左右,为要赶搭一小时后返回平遥的班车,交待导游只选最重要的景点走走。导游当然是正中下怀,大约只用了20分钟,就带领我们将整个红门堡建筑群走完。堡门二楼有间出售各种纪念品的店铺,导游在此与我们告别,任由我们自行观光、购物。这里其实也是拍摄红门堡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楼上可以鸟瞰整个红门堡。拍了几张照片后,时间已是12点,距离返平遥班车的发车时间还剩下半个小时,北京夫妇决定将行动不便的妻子留在门楼上,丈夫与我结伴,以最快的速度在城墙上绕行一圈。两人急行军般的前行,一圈走下来,包括拍照,只用了15分钟。然后就是一路快走,到达乘车点时,已是12点半,上车后,只坐了不一会,车就开了。14点左右返回平遥县城,折腾了一个上午,早已饥肠辘辘,平遥的特色食品是牛肉与荞麦面食,于是,午餐选吃炒荞麦面劳劳和土豆炖牛肉,总计消费47元。饭后回北关宾馆小憩片刻,然后步行游逛古城,选择的路线是:北城门(拱极门)→ 北大街 → 东大街 → 南大街 → 金井市楼 → 南城门(迎熏楼)→ 登上城墙 → 在城墙上经由上东门(新东门)、下东门(亲翰门)返回北城门 → 下城墙,回宾馆。平遥古城的北、南两条大街其实并不相连,北、南两座城门也并不相对,所以,走到北大街南端后,先要左拐,沿东大街走一小段路,然后再右拐,才是古城的南大街。16:00进入古城北门,连走带玩,沿途观光了北大街上的二郎庙,东大街上的日升昌博物馆、蔚泰厚博物馆、古民居博览苑、南大街上的金井市楼,大约17:30登上南城门,整个行程花费1.5小时。北大街上的二郎庙创建于清代,据说是国内仅存的供奉二郎神庙宇,然而,整个建筑群看上去蛮新的,不像是古蹟。东大街上的日升昌和蔚泰厚都是票号博物馆,也是当年平遥城内数一数二的票号,两座建筑近邻,其风格也大同小异,都是穿堂式的三进院落。其中,“日升昌”原本是家颜料店,后被改造为票号,它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从清道光初年创立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分号曾经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 蔚泰厚旧址原本是绸缎店,属平遥首富侯百万家族经营,侯氏见邻居票号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苦于不懂票号业务,只能看着日升昌发财,自己干瞪眼。恰巧这时日升昌副经理毛鸿受到经理雷履泰排挤,侯氏遂趁机将毛鸿“猎头”,于是,侯百万也于道光十四年(1834)将蔚泰厚正式改组为票号,成为与日升昌齐名的平遥票号双雄之一。走出两家票号,附近还有一座古民居博览苑,它其实就是蔚泰厚老板侯百万的旧居,这又是一座几进式的院落,平遥的老宅都是这个样子,没给我留些多少印象,不过,据说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光绪皇帝逃难路过平遥,曾经投宿侯家,有一张光绪皇帝睡过的“龙床”,至今犹在。此床名曰“百葫宝榻鸳鸯床”,四周用镂空工艺雕刻一百只葫芦,寓意多子多福,另外还有狮子滚绣球等精美木刻,不过,从现代的眼光看来,睡在这张床上,应该不见得会有多么舒适。古城南大街俗称“明清一条街”,两侧都是古香古色的房屋,有的改建成商店,有的改建成宾馆、饭店。道路正中耸立一座跨街木楼,它就是著名的金井市楼,因楼下有一口金井,故名“金井楼”,属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楼参观需另付五元,它是平遥古城之内,唯一不能凭借“旅游套票”观光的景点。此楼是古城内部的制高点,破费五元,登高眺望,古城风貌可以一目了然。17:20走出南门,城外有一大片停车场,还有一座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碑牌。拍了几张照片后,登上南城门楼,现存的平遥城墙建于明朝初年,它与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并列为中国仅存的四座保存完好之古代城墙。平遥城略呈方形,东、西、北面的城墙走向平直,只有南侧的城墙,因为是沿着城外的中都河而建,故而略显蜿蜒。这座城墙总长6.4公里,高12米左右,平均宽度为3.5米。土筑墙体,外用白灰包砌,顶部用青砖铺墁,作战时可以行军、走马。全城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门分布如乌龟之头、尾和四足,故而平遥又有“龟城”之谓。按照预定计划,登城漫步是我此番来平遥的最后一个游览项目,17:30从南城门楼登城,沿东侧城墙步行约3.2公里,前往古城北门,一路观赏修建于城墙之上的角楼、魁星楼、点将台,还有几件有趣的人物雕塑。阴沉的天空已经十分昏暗,古城墙上只我孤独一人,途径城东侧的二座城门时,见到下城通道的铁栅栏门已经上锁,这让我十分担心,若是北门也被封闭,那就下不了城墙,只能拨打110求救。赶到北门已是华灯初上,见到下城通道的值班室露出微弱灯光,铁栅栏门也尚未关闭,心中才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大约18:30来到北门外面的旅游售票处,这里的下班时间是晚上20点,交还昨日租借的GPS定位讲解器,收回100元押金。晚上懒得再去寻找饭馆,买了一碗方便面(3.5元),又买了一包平遥特产的牛肉干,在宾馆房间内自烧开水,调理出一碗美味的“牛肉面”。明日又是颇为紧张的一天,按计划要经停太原,游览晋祠与双塔寺,然后还要赶往大同。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65-r1304430-journals.html4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