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英伦记行八 (伦敦1) |
英伦记行八 (伦敦1) |
2011-06-23lvping.com |
英伦记行八 (伦敦1) 5月4日,今天是伦敦市内观光。早餐后先去参观伦敦塔桥,沿途在车上观览了伦敦塔和伦敦旧城墙。伦敦塔是围绕着具有罗马建筑风格特点的白塔建造的庞大建筑物,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堡,也是王室权力的象征。伦敦塔曾用作军事要塞、王宫、监狱、档案室,现在是王冠、御用珍宝和武器的展览处。距伦敦塔不远处有一小段残缺的城墙,那就是现存的伦敦旧城墙。伦敦塔桥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的第一座吊桥,是泰晤士河上著名的标志,也是伦敦的象征,因为它在伦敦塔附近而得其名。塔桥建成于1894年,宽度30米,全长270米,中间一段长6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以开启,有6条车道,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塔桥两端各有一方形五层塔,塔高40多米,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 来到引桥下,远远的就看见那高耸着的极为壮丽的双塔,尖形的大理石塔顶四周各有一个小尖塔,就仿佛是两顶王冠,给大桥平添了一份高贵。蓝白相间的钢缆吊桥,更是把整座桥装扮的清丽典雅。我们下了车,在岸边欣赏着这座被称为“伦敦正门”的雄伟壮观的大桥,挑选着角度拍照,要把这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独特风雅气质的塔桥永远的带回去。由于所在位置和角度关系,我们没能看见河上停泊的那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保留得最完整的军舰“贝尔法斯特”号,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离开塔桥后,旅游车沿街缓缓行驶,过了教育部就是白厅街了。从特拉法尔加广场一直往国会大厦延伸的区域便是白厅,也是英国政府机构枢纽,皇家骑兵营、首相府、财政部、国防部、卫生部等都座落在这条街上。由于不能停车,我们只能在车上观览着。首先看到的是皇家骑兵营,骑兵营的大门坐北朝南,营区占地面积很大,足有上万平方米,营区的东、西、南三面建有营房,北面则沿街敞开面对着国家战争纪念碑和圣詹姆士公园。从车上望去,只见三扇黑色的铁栅栏大门畅开着,院落里有一幢很普通的灰白色三层建筑,主楼上有着钟楼,楼下是一大二小三个拱门,这是骑兵营的南营房。大门两边有两个门洞,里面各站着一名骑着黑色高头大马的骑士,一人身穿红色制服,一人身穿黑色制服,头戴铜盔,金缨高耸,手持利剑,一身英气,旁边围着不少游人,争着和他们合影留念。 在经过了黑色浮雕的二战妇女纪念碑,就看到了唐宁街。唐宁街是一条很短的街,是17世纪80年代一个名叫唐宁的爵士所建,其中 1至8号是英国首相的办公大楼,10号是英国首相的住所,11号是财政大臣的官邸,12号是政党领袖办公室。原本唐宁街是允许参观的,从1990年起,为了安全起见,在与白厅街的交会处加了铁门,有荷枪实弹的警卫严密把守,人们只能远距离的隔着铁栅栏向里张望。再向前看,则是国防部、卫生部、财政部等政府机构庄严的办公大楼。一座白色的纪念碑竖立在路当中,碑座上插着海陆空三军军旗,碑身上刻着铭文“死的光荣”。这是为庆祝二战胜利和纪念在二战中阵亡的将士们而建造的二战纪念碑。 很快就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又译为“西敏寺”,本义是西部修道院的意思,因为这座教堂当时位于伦敦西部。西敏寺大教堂在英国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1066年以来几乎所有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王室婚礼,王室的一切重大仪式都在这里举行。4月29日威廉王子和凯特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西敏寺又是王室成员的埋葬处,在教堂墓地里埋葬着20多位英国国王,另外还埋葬着一些历史名人,如牛顿、纳尔逊、丘吉尔、达尔文等。从外观上看,西敏寺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巍峨挺拔的钟楼,高大凝重的廊柱、典雅的拱门、精美的雕刻,华美绚丽的彩色玻璃,使西敏寺成为了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下了车后,只见教堂前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全是前来观光的游客。我们没有停留,而是跟着导游一直的向前走,走过与西敏寺毗邻相接的大笨钟和国会大厦后,向右拐弯就来到了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境内最长也是最重要的水路,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402公里,横贯伦敦及沿河的10多座城市。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千米的河口,注入北海,在入海口充满了繁忙的商船,而在伦敦上游,沿岸则有许多名胜之地。泰晤士河流域是英国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地区,泰晤士河也被称为是英国的母亲河。站在西敏寺大桥上观赏泰晤士河,两岸的风光尽收眼中。向右看去,宏伟壮观的国会大厦与高大华丽的大笨钟端踞在泰晤士河畔。向左看去,在桥另一端的泰晤士河边上,高悬着巨大的伦敦眼。 国会大厦又叫威斯敏斯特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之一,占地三万平方米,矗立在泰唔士河北岸,气势磅礴,庄严典雅,哥特式建筑那种高而尖的美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国会大厦内有一千间房间,自13世纪以来便是英国国会开会之处,也同时兼为国王宫殿。1547年英皇爱德华六世把它拨给了下议院,1834年一场大火几乎将威斯敏斯特宫完全烧毁,以后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建成为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唯一剩下来的旧建筑部分是建于1097年的西敏寺大厅,在西敏寺大厅东侧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大笨钟。大笨钟又叫大本钟,重13.5吨,有四个钟面,每个钟面直径达6.8米,各由312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透过玻璃,2.75米长的时针和4.27米长的分针的轮廓隐约可见,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200磅。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每小时报时一次,钟声远近可闻,且是十分准时。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的钟声飘荡在伦敦上空,对英国人来讲,大本钟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精神力量。 伦敦眼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是世界第三大摩天轮,也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伦敦眼是为了庆祝千禧年而建造的,总高度为135米,共有32个乘坐舱,每个全封闭式观光舱可容纳十多个游客,旋转一圈约30分钟。坐在伦敦眼上可以鸟瞰伦敦的全貌。伦敦眼2000年建成开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了世界游客300万人次,是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付费观光点之一,为伦敦的旅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因为要赶去看皇家卫队换岗,所以我们没在桥上多逗留,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穿过《哈里•波特》地铁站,又来到白厅街,绕过二战纪念碑,走过皇家骑兵营北操场,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纪念碑出现在眼前,这是为了纪念一战二战而建的国家战争纪念碑。高大的碑身上刻着许多纪念文字,碑座上站着五个头戴钢盔、身穿战服、手握长枪的士兵,在他们脚下分别有着五个勋章模样的浮雕,而在底座上则摆放着五个仿制着勋章样式的花圈,有不少游人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每年的停战纪念日,英国各地都会举行仪式,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冲突中阵亡的英国将士,届时便会有许多英国老兵前来凭吊他们的战友,平时也经常有人来此缅怀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和朋友。可恶的战争,希望它远离人类。 走过战争纪念碑,便进入了圣詹姆斯公园,圣詹姆斯公园是最早的英王亨利八世的鹿苑,也是伦敦最古老的公园,由于地处白金汉宫广场,又和皇家骑兵营相连,所以每天的皇家卫队换岗,马队和卫队都从这里进出。出了公园,沿着林荫路向前走,迎面来了一队黑衣骑兵,朝着骑兵营方向而去,看来换岗仪式很快就要开始了。我加快了步伐,走向白金汉宫广场,只见宽广美丽的环形广场四周插着许多英国国旗,广场中央高耸着一座华美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碑,这是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方形的主碑顶端站立着金色的张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圆形的碑座上坐着面朝东北的维多利亚女王汉白玉雕像,另外三面的雕像则分别是正义女神、真理女神和慈爱女神。宽大的基座由台阶和水池构成,基座四角各有一组人狮铜像。纪念碑正前方是飘着国旗的林荫路,背后是宏伟庄严的白金汉宫和占地辽阔、花团锦簇的御花园,右前方是圣詹姆斯公园,左前方是圣詹姆斯宫。 走入广场,只见王宫围墙外和维多利亚纪念碑下早已经挤满了人群,我按照导游的指点,走到白金汉宫前,找到一个面向广场的小缝隙,一边口中说着洋泾浜的英语“对不起”,一边就挤了进去,占据到了一个最佳观赏位置。皇家卫队换岗仪式还未开始,我便先四面观望着。朝前看,是石碑和雕像完美组合的维多利亚纪念碑;朝左看,是御花园华丽的金色大门;朝右看,有几个骑警在驱赶着行人和车辆; 朝后看,则是白金汉宫黑底金饰的宫门和飘着国旗的长方形宫楼。白金汉宫初建于 1703年,最早称为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以后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展,现已成为一座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三层楼建筑。宫内有典礼厅、宴会厅、御座室、音乐室、皇室舞厅、蓝色客厅、白色客厅、画廊等六百余间厅室。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迄今,白金汉宫一直都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王宫正对着广场的一面有一个高大的楼台,那是女王和王室成员们在民众前公开亮相的地方,前不久的威廉王子婚礼中,所有的王室主要成员就都出现在了这个楼台上。王宫外围着铁栅栏围墙,由皇家卫队日夜守卫着,富有特色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是伦敦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国无数的观光游客,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11点时,两辆豪华的皇家马车从圣詹姆斯公园方向驶出,分别由两匹棕色和两匹白色骏马拉着,车前坐着一名马夫,车后站着两名侍从,统一的身穿红色制服,很是引人注目。大约15分钟后,从左前方过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两个身穿黑背心骑着白马的骑士,白色的骏马踏着优雅的舞步走入广场,后面跟着一队头戴皮帽,身穿红白相间制服,敲着鼓,吹着铜笛的仪仗兵,再后面则是一队扛着枪的,穿着红色制服的卫兵。看着看着,忽然人群波动了起来,原来是换岗的卫队进了白金汉宫。我连忙挤到宫门前,一只脚刚刚踏下人行道,一名骑警便低斥着驱马过来,马鼻子差点就要碰到我的身上,我赶紧退了回来,抬头向上看去,才发觉这是个女骑警。我又挤到围墙前,同样的找到一个小小的缝隙,同样的口中说着“对不起”,便挤了进去,可这次只挤进半个身子,我只能侧着身,把一只拿着相机的手从铁栅栏中伸了进去,接连不断的拍着,我想,总会有几张拍得好的。同时,我努力地伸着脖子,从身前比我矮的女士的头上向里望去,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着的排着两个队列,一列是14名仪仗队员,一列是20名持枪卫兵。先是一名旗手在队列前大步的走了一个来回,接着是两名持枪卫兵同样的在队列前走了一个来回,再接着又是一名旗手,然后再是两名卫兵,就这样交替走着。在连续拍了20几张后,突然听到有人喊着我说“又过来了”,我赶忙又挤回同伴为我占着的原来的位置。这次的队伍是从右前方来的,为首的是一名黑马骑士,后面跟着的仪仗队换成是吹铜号的了,再后面依然是扛着枪的卫兵。卫队过后没多久,又过来一支马队,黑色的战马、红色的戎装、金色的头盔、高耸的缨穗、锋利的长剑,十几名英气勃勃的骑兵,自东而西,穿过广场和卫队一起消失在御花园金色大门的拐角处。最后,那两辆豪华马车又过来了,只不过那一对白马换成了一对灰色的雪花马,似乎更为名贵。英国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就这样结束了,整个过程约40分钟,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09-r1326365-journals.html1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