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我为美食狂-春天走马成都 |
我为美食狂-春天走马成都 |
2011-06-23lvping.com |
曾经两次去过成都,流连忘返那里的美食,终于一激动,忍不住在这个春天再次踏上美食之旅。 第一天:4月2日 路过重庆 晚上的飞机,下班之后直奔机场。买的是飞重庆的机票,倒霉的事情再次出现:航班延误。在百无聊赖的消磨了半本小说后,终于登机了。我和重庆这城市略有渊源,当年在这念了4年书,5年前还回来过一次,不管怎么说,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阴沉的天空和灰灰的街道。这次晚上到,出机场搭上大巴,似乎感觉这城市陌生了很多,嗯,人都在变,城市怎么会不变? 大巴到达终点是渝中区的上清寺(15元),之前在网上订的房间是马路对面的7天上清寺中心店(不是民航大巴终点站旁边那家)。总体来说,前台的小妹还算热情,房间也蛮宽,热水供应丰富;比较纠结和折磨的是订的经济房(107元),没窗,这就算了,空气比较闷,这也算了,空调很热很热,这还是算了,最受不了是卫生间的排风扇犹如飞机发动机般的轰鸣。。。。。。虽然这还不能影响我会周公,但是之前对7day的良好印象已然烟消云散。 第二天:4月3日 直奔成都 第二天计划是搭成渝动车继续前往成都,睡饱起来发现熊猫眼,郁闷。收拾好行李问了前台小妹,酒店出门右边20米处有公交站,可搭421直接到重庆火车北站(2元)。天空中刚下过小雨,空气湿润,大巴一路上看到街道也算比较整洁,不知是不是因为放假,路上车多而有序,仿佛也没有城市中常有的汽车尾气味。我在大巴上给朋友发Q:公交观光重庆中,仿佛重庆变得干净了。 3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和中国所有的火车站一样,人永远那么多。动车候车室里已是摩肩接踵,在此特别要感谢重庆的小郑美女同学,提前帮我买了票(而且还是一等座,汗),否则估计也得和广大农村务工群众一样,在车站广场打地铺了。 作为第一次坐动车的落后地区人民,我一看动车叫和谐号(好像都叫这名字),脑袋里面立刻浮现出某种多足动物的形象。动车速度还是很快,路边时不时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掠过,没想到今年部门活动泡汤的油菜花在这里满足了。还有就是车上的乘务MM很漂亮,包括她们的制服。不漂亮的只能干打扫卫生的活。嗯,看来颜还是很重要的。路上接到成都地头蛇兼美女兼好友的电话:喂,你到哪个站了?下车给我电话。感动啊,内牛满面中。。。。。。在消磨掉剩下的半本小说后,动车终于到达成都车站。 下火车打了个电话,被告知出站后搭地铁到天府广场接头。成都火车站广场以前来过,依稀还有印象,一个城市变化最慢的地方之一就是火车站了吧。地铁入口在正对车站候车厅的前面,现在只开通了1号线,听说2号线还在建设中。天府广场离火车北站只4站路,广场那端的毛爷爷依然神采飞扬。出来看到接头的猫猫很是激动,距离上次聚会有差不多1年了,时空转换不过人还是没变。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连她家大姐和姐夫都被抓差来接人,这待遇,再次内牛满面。话不多说,一车人直奔火锅店,踏进店门闻到那个混合着辣椒花椒牛油的醇厚味道,忍不住口水就要下来了。这个是一直念想了好久的东东啊,我们那边也有号称正宗川式火锅店,但是再火爆的店味道总还是差那么点韵味,仿佛老外讲中文,再怎么字正腔圆也一听便知。 满足的打着饱嗝出来,先回猫猫家把行李放了,下个目标是锦里,交通工具换成小二轮,环保&低碳。路过武侯祠大门,眼角瞟到10年前来住过的青年旅社还在,门口旁边的韩包子也还在,不由得心底感叹一句:物是人非啊。。。。。。锦里在武侯祠旁边,大名鼎鼎,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想必是每到成都的游客必去的地方。里面是一色的仿古街,都是卖小吃、小玩意、纪念品等等可以让大多数游人乐此不彼掏腰包的东东。人气最旺的是小吃街,一排小店一字排开,里面的吃食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再加上买卖双方皆一派热火朝天的情形,颇能引人食欲。无奈中午的火锅还占据着胃里面的大部分位置,所以从头走到尾,我们只吃了传说中的伤心凉粉、酸辣粉、三大炮这几样。 先说说伤心凉粉,这东西在网上人气很高,评价全都一个字:辣!拿到手一看,上面冒尖的顶着一大团小米椒,难怪呢,吃下去不冒火才怪。毫不犹豫把这团辣子挑出来,凉粉是豌豆粉做的,透明冻状物,和广式的凉粉完全不是同种东西。尝了一下,很辣很麻,醋稍微少了点,水准还算基本可以,不过距离印象中在重庆南山小摊上吃的川北凉粉还是有点差距,或许就像猫猫感叹的那样,美食其实更多吃的是心情,是向往,是怀念,是感情。。。。。。真正的味道却不是最重要了。 其次是酸辣粉,这东西主料是红薯粉条,看名字就是知道和凉粉差不多是又酸又辣,只不过一冷一热,以前也是我们在重庆的时候经常吃的小吃,物美价廉,很平民化。说实话,锦里这里的也就是吃个念想,味道和配料比不上重庆,勉强及格了。最后说说三大炮,这东西名字很有意思,成品实际是三个裹了黄豆粉的糯米团子,配有很稠很香的红糖浆粘着吃,挺对我这种嗜好甜食之人的胃口。卖的人也颇具表演性,但锦里地方局促,后来再去到文殊坊那里,才发现三大炮很有观众缘。 与锦里的喧嚣热闹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一墙之隔的武侯祠,探头一望,三义庙前游人寥寥,很是幽静。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生前身后的传奇已经沉没在历史的岁月中,只有清风松柏一直默默陪伴隔壁的滚滚红尘。 从锦里出来,天色有些擦黑,因为第二天计划是爬青城后山,所以我俩又蹬着小二轮直奔二环边上的伊藤洋华堂超市,采购些准备带去爬山的吃食。伊藤一楼是买食品的超市,品种很多,特别是有很多品相诱人的凉拌菜,比如荤类有猪耳猪肚猪尾八爪鱼跳水蛙等等,素的有各种泡菜,尤以泡萝卜为佳。超市的总体价格有点小贵,不知道是否成都的消费水平普遍如此。 第三天:4月4日 青城后山 为了赶7点半的动车去青城山,一大早就爬起来,猫大姐开车把我们送到火车北站。头天买票的时候,成都发往青城山的动车票差不多快卖光了,我们只买到2张站票(每张15元),看了意欲趁假期出行的人很多。好在路程只有40分钟,实在站站也没多大关系。意外的是,上车后发现空位蛮多,结果我们居然一路蹭座平安无事,哈哈,说不定今天的黄历是“宜出行”。 青城山车站因游人的到来变得很热闹,车站广场有几条公交线路分别去前山和后山。前山我以前去过,主要是人文景观比较多。后山听说自然风景更好,所以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青城后山。这时只见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挤满了游客,几个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当地村民指挥游客们按人头排成一溜一溜的小队等中巴,排好之后立马手脚利索的收取每人10元的车费,问其有无车票,回答很干脆:莫得~~汗。。。。。。 去往后山的路弯多路险,不过司机大叔游刃有余,而且以我等曾经在重庆接受的山路飞车考验,感觉这段路并没有网上流传的那么惊险刺激。车行30分钟左右,到达青城后山大门广场,说是大门,其实只是一个牌坊式的建筑,包括旁边建了半拉的售票处,都是崭新崭新的,听说是大地震后修复工程还没完成,所以现在的青城后山暂时不收门票。山脚的泰安古镇距离大门广场很近,走路不到10分钟,有电瓶车5块钱过去,很不值,就那么点距离。 泰安古镇都是些仿古建筑,其实都很新,有的地方还在修建,估计也是地震后遗症。镇上的店铺清一色是小饭铺或者茶园,连门脸儿的装饰都大同小异:顶上吊一排老腊肉,案台上摆满红红绿绿的新鲜菜蔬菌子等等,旁边几个大玻璃缸装的是泡菜,我估计就连各家的菜谱都是一样。 10点钟左右,我们穿过古镇,开始往山上走,人很多,可能是假期的缘故。开始这段山路不算陡,但是缺乏锻炼的我还是一下就气喘吁吁,猫猫却依然健步如飞。山道上还有背负大编篓的农民,里面装的是水泥,看他们挥汗如雨,走一段就得用随身的手杖撑住背篓休息一下。原来山上有些地方修建筑因为车不能行马不能走,都是靠人力硬生生把材料背上来的。行到虎啸岩,这里特别立有地震遗址的说明,溪涧里很突兀的耸立着两块巨大的山岩,每块大概至少十几吨,从崖顶还有小些的石块一路滚落的痕迹,大自然的力量令人生畏。越往上爬,山势渐高,可能是前两天下过雨的缘故,山道旁飞花溅玉,轰然有声,四周山色郁郁葱葱,清新无比。久居石屎森林的我等,贪婪的深吸着负离子丰富的空气,心情也去了很多浮躁。难怪古人喜欢隐入名山大川,确是摆脱凡尘修真问道的良径。来到半山的翠映湖,这里有分道通往又一村的上山索道,或者坐渡船经过翠映湖继续徒步上山,我们选择是后者。这时等渡船的地方仿佛变成了游人集散中心,爬山的人们陆续抵达,场面有些拥挤。交过每人2元的买路钱后,我们也加入等待的行列。湖不大,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左右,渡船是很简单的铁皮船,船头船尾各有两人撑篙,倒是非常环保。渡湖之后,继续上爬,有些地方山道狭窄陡峭,只容一人侧身而过,体力消耗很大,大概中午1点左右,终于爬到了山顶的白云寨。没想到看了地图,才发现说是山顶,其实还可以继续往上爬,最上面是白云寺和千佛洞。问了一下旁边的当地人,说爬上去还要四十分钟,晕,换算成我们的脚力,估计得一个多小时,时间比较赶,于是我们决定直接从白云寨坐索道下山了,留点遗憾下次再来也好。索道单程45元,不是全密封的,而是上半部敞开式,一路翻山越岭,有腾云驾雾之感。索道终点是半山的又一村,这里也有一些农家乐和三三两两的茶座,可以吃饭和小做休整。往下继续徒步下山,山路依然曲折连绵,但总体来说比上山轻松多了,途中遇到上山的游客气喘吁吁的问我们:到山顶还有多远?我俩对笑,答曰:很远。。。。。。 下午3点半终于飘出仙山回到泰安古镇,直接杀进一家小饭铺,猫说这里的老腊肉得尝尝,于是点了蒜苗老腊肉、野韭菜炒蛋、呛炒莲白、泡菜,一共70多。分量不算小,菜的味道还不错,但是没吃完,可能是我们不够饿,哈哈。发现花椒在川菜中的地位很重要,炒菜的时候先放点花椒进去呛一下,最后出来的味道基本不会太跑题。我们那边的川菜馆,似乎缺的恰恰是这花椒的味道。吃饱喝足慢慢踱回到来时青城后山大门广场,吓了一跳,只见眼前一条百米长龙,尽头还有黑压压的人头。猫猫赶紧抓了一个人问:这是排的什么队哇?人家说排队等中巴呢。晕。。。。。。等待是漫长的,所幸次序井然,一方面是国人同胞的排队意识日渐增强,另一方面是当地村民们再次表现了他们的超强现场组织能力,最终的效果很双赢,村民得到经济收益,游客得以顺利搭上大巴。回到青城山动车站已是下午5点过,这里俨然有黄金周的架势了,从前山后山回来的游人熙熙攘攘,都在等待回程。售票厅的LED屏和广播里不断重复告示,今天青城山到成都的车票已经全部售完。我们都在庆幸头天来之前就提前买好了回去的车票,而且是座位票。 回到成都,我们直奔广福桥北街一条小巷里的牛华麻辣烫,这一带各式各样平民化的食肆林立,一到晚上就高朋满座。到串串香一看,生意好热闹,里边的人吃得热气腾腾,外面站着几个人等位置。闲插一句,等位置这种情景在成都屡见不鲜,但凡人气比较旺的店,经常出现门口一堆人坐在小板凳上边磕瓜子边等位的现象,食客们总是认定了这家就宁可闲坐干等,也不愿改投别家。我们等了几分钟就有桌子空出来了,服务员小妹麻利的把锅底准备好,猫猫告诉我要吃什么自己去那边拿。我四顾张望一番,每台桌面上的大锅里红汤上下翻滚,都插这好大一把竹签,每张桌子底下的小桶里则丢弃了更多的竹签,还不停有人高举着大把的竹签在桌缝中艰难的穿梭,签子一头串着生肉或是菜蔬。狂咽着口水我们也去拿了些串串来烫,唉,还是太斯文了点,偷眼看旁边的人来拿串串都是一把一把的抓,就我一根一根的数。其实串串看起来多吃起来少,每根签子上内容很少,于是乎每桌吃到后面都是动辄几百根的签子。我们没那么强大的战斗力,最后结账数签签还不到一百根,加完锅底饮料一共60多元。想起以前在重庆念书的时候,经常跑到学校门口的麻辣烫去蹲点,那时候麻辣烫还很简陋很草根,就路边一口锅,锅底也不换的,可是还是觉得是那么的好吃。 第四天:4月5日 文殊院+肥肠粉+手撕兔+烤鱼 这天是清明,睡饱了懒懒爬起来,看看窗外的天色有些阴沉,仿佛要印证那句老话“清明时节雨纷纷”。猫猫好勤快,煮了鸡蛋醪糟小汤圆,先把肚子垫一下,准备开始今天的觅食之旅。 骑着自行车沿人民路一直往北狂奔,这条路可以算是成都中心城区的中轴线。我们的“小四轮”(两辆二轮合称)一路飘过锦江宾馆,又在美美、仁和春天那些令人眩目的奢侈品橱窗前打了一趟酱油,再奋力穿过人潮拥挤的天府广场,顺路还眺望了一眼圆形巨大的成都体育中心,眼看就快要骑到火车北站了,放眼望去周围仍然是高楼林立,我正在疑惑,这里怎么可能有个香火旺盛的寺院呢?忽然就见路旁一个牌坊,上书“文殊坊”,果真是个闹中取静的去处。 见佛祖之前没有忘记出门的首要目的:找美食,之前做有功课,文殊院门口有家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口碑不错,于是按图索骥摸过去。店面低矮,面积不大,里面只放了七八张桌子,络绎不绝的本地食客更增加了拥挤程度,看着就很像心目中那种开了很久的老店。他家主打招牌是甜水面、白凉粉、黄凉粉,点击率最高,我们三种各要了一份。甜水面是用面疙瘩拉成的粗条子,咬起来很劲道有嚼头,又不粘牙。打的调料有点象以前吃过的钟水饺,咸中带甜,还放了很多芝麻。没想到不起眼的面团子也能变得那么好吃啊,真是刮目相看。白凉粉和黄凉粉比锦里卖的朴实很多,没有那些花哨的辣椒,但是味道很够,个人觉得要是再麻一点就更好了。 吃饱出来,旁边的文殊坊粗粗逛了一圈,地方不大,也都是旅游景点常见的仿古建筑,卖些纪念品和小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清明节的缘故,这里人气比锦里差些。在龙抄手连锁的门口,我二人一边啃着烤肉串,一边看旁边的师傅表演三大炮。只见他从一盆煮熟的糯米团里面揪出一小团,然后抛得很高,落下来接住后迅速揪成3个更小的丸子扔到黄豆粉堆里面,丸子一跳就蓬蓬作响,是谓“三大炮”。我们看得稀奇,就邪恶的想会不会某次糯米团落下来没接住。正看着,旁边的围观群众越来越多,那师傅表演得越发来劲,果然有一次没接住,于是人群发出一阵欢呼,看来人都有一样的阴暗心理呀。 文殊院门票还挺便宜,5元。进到里面,香火很旺盛,有一些游客和上香的人,但却不过于喧哗和热闹。我俩都是不拜佛的,隔着殿门远望了一下菩萨金面就四处闲逛去了。院子里面古树参天,很是清幽,完全感觉不到围墙外的闹市。旁边有斋菜馆,听说味道不错,还有露天茶馆,探头看了一下,可能天气和时间不对,人不是太多,我俩想去体验体验,又觉得缺角打牌,难道两人大眼对小眼干坐么,于是悻悻然走开。转了一圈,准备出来的时候发现和尚们吃饭和做功课的厢房外面挂了个牌子,我俩左读右读上读下读都没读通,哈哈,特此拍照留念。 逛完文殊院,下一站是肥肠粉,有一家成都当地人都特意跑去吃的,据说味道最巴适。猫猫查了地图,在马鞍北路,叫甘记肥肠粉。到了那儿一看,正是午饭时间,门口排队的人一长串,看到这阵势,猫猫火急火急的说:我去排队,你去霸位置。里边坐得很满,待我找到位置坐下,看看周围的男女老幼,面前的桌上清一色红彤彤的肥肠粉,有的手上还举个黄澄澄的锅盔,脸上不约而同的浮现着满足的笑容,我暗暗咽了咽口水。。。。。。终于我们的粉来了,还加了个牛肉锅盔。很不起眼的瓦碗里面满满的红薯细粉,旁边荡漾着红红的汤,粉上卧着一段白白的打成个结子的肥肠,这个叫冒节子,吃肥肠粉的精华所在。红薯粉煮得刚刚好,有点弹牙但又不硬;冒节子整得很干净,完全没有异味,很耙;红汤里面配料丰富,味道很鲜而且辣得舒服;锅盔炸得很酥,又不腻人。吃完抹嘴,赞叹一下这个是肥肠粉的最高境界,完全可以打99分了,还差1分是环境,这种地方太有洁癖的人就餐估计会有点困难。 吃完肥肠粉往玉林方向继续跑,那边有一家手撕兔特别火爆。插一句,以前头一次听到玉林这个名字,我还恍惚以为是广西的那个,后来才知道此玉林非彼玉林,成都的玉林街是一片颇有点年头的繁华之地,各种美食酒吧很多,也是成都人消磨夜晚的一大去处。我们找到那家王妈手撕烤兔的店时,虽然已经是中午1点多,还是有好多人在排队等着买烤兔。烤兔的地方就在店面,只见一排油亮亮光溜溜的兔子用粗铁签子串着在长条烤炉上翻转,师傅不时的往兔子上刷点油或者撒些配料,靠近里面的一口巨大铁锅里在煮兔头,师傅正在奋力用大锅铲把兔头里面的作料拌匀。另一边的操作台上,几个阿姨手不停的把源源不断烤好送过来的成品撕成小块,拌上作料,是谓“手撕烤兔”也。空气里面弥漫着辣椒花椒孜然混合的香气,闻得人垂涎欲滴。兔子小贵,一只要42块钱,但是丝毫不能阻挡吃客们购买的热情,大多是几个几个的买,还有买十多个个带走的。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后我们搬了4只烤兔和5个兔脑袋回家,其中的3只还被千里迢迢的带回了广西,果然被大家的一致称赞。 回去的路上,天更阴冷了,还飘起了小雨,这样的天气,能围着火锅是最大的惬意,可惜我们只有两人,吃火锅气氛不够,于是退而求其次,打算去尝尝这里的烤鱼。原本的目标是猫猫家附近的万州烤鱼,查了一下地址,在碧云路1号,很近完全可以步行,于是出发前去寻觅。碧云路得名于旁边的一个叫碧云天的小区,我俩傻乎乎的一路走一路看门牌,结果走了一大段,发现门牌始终是碧云路1号,晕倒了,猫猫醒悟道:这里围着小区的都是1号。。。。。。果然,绕完整个大圈还是没找到神秘的万州烤鱼在何方,唉,看来与它无缘矣。仿佛是出于得不到的最好心理,吃烤鱼的愿望反而愈加强烈。想起来的路上还有一家滋味烤鱼,一家滋滋烤鱼,刚才经过的时候好像人都不多,不如转战他处。于是两人拔腿就往滋味烤鱼奔,到那一看,杯具了,刚才还没几人,这会不但满员还坐了一地的人在门口等位置。俺们就不信今天吃不着烤鱼!!!无法,继续转移往最后的一个目标,其实都在同一条路上,来回奔走若干次后,终于在滋滋烤鱼店抢到一个位置。店里面装修很精致,象吃西餐的地方,原本出身低微的烤鱼到了这里也脱去了些许江湖味儿。等了好一会儿,烤鱼上桌了,粗看起来做法和其他地方的大致一样,都是烤好的鱼放在一个大铁盘子里面,加上许多配菜,吃的时候下面点上小酒精炉保持温度。烤好的鱼肉呈现金黄色,配着绿绿的黄瓜丁和白色的西芹条,再加上红彤彤的调料汁,颇为赏心悦目。经过一番战斗,等我们都撑得摊在椅子上,还是没办法把那条可爱的鱼消灭完,唉,战斗力不行啊,下次至少要叫多一个人来吃,才不枉美食当前。 散步回去的路上,猫猫无意中在街角的小超市里面发现了之前一直寻觅不到的“牛浪汉”豆干子,惊喜。于是搜罗了几包“牛浪汉”做手信,顺便抓了一包某未参加美食聚会童鞋要求的海椒面,我们俩在满天的细雨纷纷中圆满的回家了。 第五天:4月6日 鸡茅店,再见成都 今天要回程了,上午猫猫去单位逛了一下,就开溜回来陪我。等收拾好行李,我们去旁边的鸡茅店吃中饭,店名字很有些味道,回来百度果然温庭筠有一句“鸡声茅店月”。我们去的时候还没到饭点,店里没人,不过听说晚上很火爆,食客如云。翻翻菜牌,好多垂涎的菜式都不能点因为肯定吃不完得浪费掉,最后点了红烧肉、莲藕汤、炒莲白。红烧肉是用瓦罐焖的,火候很够,肉已经很软,吃的时候配上白馍包着,味道不错。莲藕很粉,汤基本达到两广老火靓汤的水准,有可能确实是煲出来的,意外的好。呛莲白平平过,不很差也不很好。这次的小遗憾之一就是没吃到出色的莲白,当然小遗憾很多很多了,仿佛吃还没吃够,逛也还没逛够,心底很是依依不舍。 吃完饭,猫猫送我到地铁站,挥手作别,再见亲爱滴猫猫,再见美味滴成都,期待下次的聚会!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04-r1326355-journals.html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