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毛新宇说,兰亭是个好地方~ |
毛新宇说,兰亭是个好地方~ |
2011-07-07lvping.com |
说中国最高雅的旅游景区,我认为非兰亭莫属。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有了走近兰亭的机会。兰亭地处绍兴市西南约12公里的兰渚山下,这里山清水秀,竹木繁茂,风光宜人。步入景区,只见许多艺术家们面壁《兰亭集序》碑文,90度鞠躬,神态严肃,久久静思,虔诚地表达着对中国一代书圣王羲之的敬意。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花。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孙绕、孙绰、谢安等41人到此聚会作诗,其中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大为振奋,兴致所至,挥毫写下了《兰亭集序》。后被流传下来,成为世代称道的《兰亭帖》,从此素有山水竹木之盛的兰亭便名扬四海,流传千古。后人每每肃然伫立亭前,望景生情,吟读《兰亭集序》,顿生思古之幽情。导游告诉我们,眼前的兰亭已非初建的兰亭,亭址也非原址,它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亦真亦假,但是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它总不失为一处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别致幽雅的江南园林。我们漫步在一条修竹夹道的石砌小径上,忽见一块石碑耸立眼前,上书笔力苍劲、字体雄浑的“鹅池”两个大字。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鹅池”诞生的故事:相传王羲之正在为碑题写名称时,“鹅”字刚一落笔,忽闻皇帝圣旨下达,王羲之连忙搁笔接旨,在一旁的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立即接过父亲手中的笔,顺手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于是碑名“鹅池”便跃然眼前,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意味盎然,千古绝唱!继续前行,我们便来到了一处名为“小兰亭”的景点,导游指着字体清秀流畅的“兰亭”二字,告诉我们,这是清康熙帝亲笔所书,由于“文革”时期,该碑被当成“四旧”,砸成三截,后经过修复,虽无力还其原貌,“兰”字缺尾,“亭”字少头,但仍古韵犹存。在流舫亭景点,我们驻足在一块巨大的御碑前,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镌刻着康熙帝癸酉年间草书的《兰亭集序》全文,文笔苍浑,力透碑背,观之赏心悦目。御碑的背面为乾隆皇帝亲书的《兰亭即事》七律诗一首,一字一句表达着对兰亭的仰慕之情。离开御碑移步西行,便到了兰亭碑林,这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在兰亭天章寺旧址上新建的一座占地十多亩的兰亭书画博物馆。内设大小书法展厅、技艺交流厅以及相关设施多处,气势宏大,国内罕见,为充满古意的兰亭增添了几多新鲜、几多魅力。兰亭之行,令我感怀。~选自《小资风尚》~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8-r1327270-journals.html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