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江西:畅游赣州古城,漫谈“赣南新政”

江西:畅游赣州古城,漫谈“赣南新政”

2011-07-08lvping.com


  

    

  

      

  

    

  

         (更多的海外及国内游记和图片,请参阅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97251957)赣州是一座古城,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6年)被设为县治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中原大军和客家先民进入岭南的一个重要的关隘重镇,赣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很久以前就想去看看赣州,不仅仅是因为赣州城悠久的历史,更多的是这座城市在中国现代史上所留下的不应磨灭的印记。1932年2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一万余红军将士围攻赣州城,意图打下赣州,将粤闽赣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实现苏维埃共和国政权迁都赣州的宏伟计划。一代名将,携威武之师,围城33天,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竟未能破城,铩羽而归。赣州城防之坚固由此可见一斑,加之赣州三面临水的天然防守优势,因而又有铁打的赣州城之称。另一件事情是有关蒋经国先生早年在赣南所进行的一次政治实践。1939年到1945年间,蒋经国曾在赣州担任第四行政区(辖赣南11县)行政督察专员,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建设新赣南”运动,史称“赣南新政”,一时间赣南面貌竟为之焕然一新。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们从惠州出发驱车前往赣州。大约是下午三点来钟,抵达赣州城区,下榻赣电大厦。短暂休整之后,来到贡江边,游览建春门浮桥,也顺便解决晚餐,借机一品赣州美食。

  

    

  

      

  

    

  

        穿过建春门,走到江岸,堤岸修整一新,但略显低矮,江面开阔,水流舒缓。高大的城墙下面,修建了一条江滨步行景观道路。很多的摊贩在售卖各式小吃和旅游纪念品,甚至也有卖鱼的小摊,摊主在热情地向人们推销据说是刚从河里捕捞上来的各式河鲜。

  

    

  

      

  

    

  

        一边欣赏贡江美景,一边信步闲逛,不一会儿就到了著名的建春门古浮桥。建春门浮桥全长约400米,屈指数来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当然,构成浮桥的船只和上面铺设的木板历经更换,已经是崭新的了。以前,这座浮桥是沟通贡江两岸的必由之路;今天,在发挥余热、方便行人的同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它所传承下来的人文价值。

  

    

  

      

  

    

  

        夕阳西下,暮色渐渐笼罩了江城,三五成群的市民和游人在江岸边、在浮桥上悠闲地散步,江水在夕阳映照下泛起无数金波,荡漾的无边美景使人沉醉。从古到今,这江水见证了多少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有那朝代的往复更替。眼前和平静谧的景象,值得后代人们倍加珍惜。

  

    

  

      

  

    

  

        临近城墙的一排街街铺,已经修整一新,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风味饭店高调地亮出自己的招牌。选了一家人流颇旺,以赣南特色菜为主的饭店。店内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格,饭桌是木头制作的方八仙桌,长条板凳,菜式味道偏辣,品种味道和惠州的客家菜大体类似。但有一道菜例外,那就是红烧牛蹄,香味浓郁,口感脆酥,色泽诱人,美妙味道为之前所未品尝。到了赣州,才知道牛蹄尚有如此别致的吃法。

  

    

  

      

  

    

  

        第二天一早,我们游览了八境台。八境台是宋代城墙上的一座城楼,位于赣州城的最北端,在章江和贡江汇合之处。

  

    

  

      

  

    

  

        我们知道,江西省的简称是“赣”,来源于贯穿境内的千里赣江。而赣江则起始于赣州,由章、贡两江汇流而成。章江,发源于江西崇义的聂都山,从赣州城西而来;贡江,发源于福建武夷山,绕赣州城东而过;两水夹城,在八境台下汇合。汇聚之后的江流被称为赣江,浩浩江水由此向北,直奔鄱阳湖而去,汇入到长江主流。

  

    

  

      

  

    

  

        宋代以前赣州的城墙,是用黄泥夯筑而成,常因水患而遭损毁。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赣州知州孔宗瀚主持重修赣州城,才开始使用砖石作为主材,城墙建好之后,在东北角修筑了一座瞭望台。登台远眺,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宛若身临其境,故取名八境台。八境台完工之后,孔宗瀚绘制了一幅《虔州(赣州)八境图》,将登台所见的八处胜景描绘于图上,送到苏东坡府上,请其按图赋诗。东坡欣然提笔,为此而赋诗八首。

  

    

  

      

  

    

  

        然而,苏东坡和赣州的因缘并未到此为止,没想到若干年后,苏东坡却有机会亲临八境台。公元1094年(北宋绍圣元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朝廷贬谪,在前往安置地广东惠州的过程中,途经赣州,登临城楼,游览郁孤台,遍历赣州的山水胜景,深有感触,觉得原来单凭观看画作而题写的八首诗作其实“未能道其万一”,于是写作了《过虔州登郁孤台》,饱含情感的这首诗果然是不同凡响,历代为人们所传唱: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

  

    

  

      

  

    

  

        故国千峰处,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

  

    

  

      

  

    

  

        登上八境台,伫立城楼,极目远眺,浩瀚的江水,茫茫的远山,尽收眼底,身心不禁为之而豁然开阔。一千多年前的江山胜景,在东坡先生的诗作中已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远处的崆峒山林木葱笼,苍郁连绵,章、贡、赣三道江流犹如碧玉造就的长虹环绕赣州城区,宛然远去,这不正是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吗?

  

    

  

      

  

    

  

        以八境台为中心,现在已经建成了八境台公园,增建了更多的亭台楼阁,水榭花亭。公园内有一组雕塑,反映的是和南宋文天祥有关的历史题材,人物是宋朝的武将,全部没有了头颅,未能看到文字介绍,也就不能明了雕塑者所要反映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创意。藤蔓缠绕的古城墙,巍然耸立的八境台城楼,是这座公园的核心景观。

  

    

  

      

  

    

  

        从八境台下来,原打算登临郁孤台,因时间仓促,未能成行。郁孤台于赣州确是一个精华景点,位于城区西北部的贺兰山顶,因山势高耸,塔台郁然独立而得其名。郁孤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历经修缮或重建,现在的郁孤台是1983年根据清代塔台的格局而建设的。提起郁孤台,没到过赣州的人也许会有点陌生,提起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篇名作,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于公元1175年(宋淳熙二年)所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当时担任江西提点刑狱一职,常驻赣州。凄美的江山美景,炽热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这首词遂成为代表赣州文化的一颗明珠,千古传诵。词的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是一个文人,却喜好军事,在战场也屡有建树,可谓是文武全才。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大业,无奈大势于南宋不利,虽竭尽忠心,却也无力回天。辛弃疾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他慷慨激昂的诗词作品一样,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到了赣州,蒋经国先生的旧居当然不能错过。旧居位于赣州城北的花园塘1号,紧邻章江古城墙,和郁孤台遥相对应,这里曾经是是赣州府府衙所在地。蒋经国先生在1939年6月出任第四区督察专员,1945年2月离任去重庆,期间他们一家就一直住在这里。这栋小房子见证了蒋经国先生为实现建设新赣南目标而辛苦奔走、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

  

    

  

      

  

    

  

        在蒋经国旧居的大门前面,碰到一位当地的老者,无意间攀谈起当地民众对将先生当年主政赣南的印象。老先生说蒋经国在当地留下极好的口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代,但很多后世人们依然怀念他治理赣州的丰功伟绩。老人热情地和我聊起蒋经国当年在赣州的一些往事,有些是历史记载,有些是民间传闻。我听后极有感触,就将其大意记录下来,和大家共赏。或许,哪位日后有机会主政一方,蒋先生的在赣州的所作所为不失为极好的借鉴。

  

    

  

      

  

    

  

        蒋经国于1939年正式就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时年29岁。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年轻的蒋专员借此机会,终于一展宏图。此前,蒋经国除了在江西省保安处短暂任职之外,大部分的青少年时光是在苏联度过的。在苏联期间,他当过工厂的车间负责人,当过农业合作社的领导,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镀过金,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治理赣州乃至后来主政台湾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印记。

  

    

  

      

  

    

  

        那时的赣南,名义上虽属江西省管辖,但一直是粤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大凡官吏任命,地方矿产开采,乃至烟赌娼,无不为粤系势力所把持,整个赣南地区是一片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蒋经国下车伊始,决心以雷霆万钧的霹雳手段来整顿赣南地区的社会次序,恢复人民的生计,做到人人有工做、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书读,即所谓“五有”的新社会。随后,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赣南”的施政方略,并制定目标、措施和计划,将这项带有浓厚苏维埃色彩的区域性社会大变革运动在赣各县轰轰烈烈地推展开来,为全国乃至国际社会所瞩目,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蒋经国赣南新政的主张是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符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修明政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如何才能实现破旧立新呢?我们来看看当年蒋经国先生面对旧制度所抡起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砍向烟赌娼,即是粤系军阀在赣的支柱产业。对售贩吸食和偷种鸦片者,开始只是让犯禁者在公共场所示众。政策申明之后,惩罚措施陡然严厉,“只要查实,一律枪决”。看似有些残酷,但乱世须用重典,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雷厉风行的措施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赣南地区曾经猖獗一时的烟赌娼基本上销声匿迹,社会风气为之大变。当然,在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消解了粤系势力影响赣南的一项重要社会基础和经济来源。

  

    

  

      

  

    

  

        第二板斧,砍向地方豪强,打击土豪劣绅,扫除横行城市乡村的黑恶势力。他明确将“土豪劣绅、封建势力、盗匪、流氓、奸商、汉奸”视作赣南人民的敌人,如不彻底肃清,则无法建立真正的人民权力。为此,蒋经国采取了两手措施。一方面,对土豪劣绅依律严惩,无情打击。另一方面,整编自卫队为统一的国防性武力,办理清乡、收缴民枪、训练壮丁和彻底剿灭非法武装。通过这些手段,土豪劣绅恶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其再无法武断乡曲、恃势干政凌人。对于地方上公正的士绅,他也表示要予以保护和尊敬,欢迎他们参加建设,可见其政策界线也属分明。

  

    

  

      

  

    

  

        第三板斧,砍向贪官污吏,整肃赣南吏治。蒋经国出台措施,奖励人民检举,采用最严厉的办法肃清贪污,规定凡贪污300元以上者枪毙。处决任锡章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时年27岁的任锡章是江西九江人,青年干训班出身,因聪慧肯干而得到蒋经国的重用。蒋经国调他到赣州仇货检查委员会(主任蒋经国兼任)当秘书,兼“仇货检查队队长”。在对赣州一家大型布币商号广益昌涉嫌售卖日货的案件中,任锡章和另一公务人员受贿勒索,私分贿款800元,广益昌的帐房先生对此很不服气,在账面上将此笔款项的用途注明为“塞狗洞”。税务人员在查帐时看到这个记录,知道必有隐情,便向专署告发。蒋经国派人严查,发现任锡章受贿之事,蒋经国命令将其处以极刑。蒋经国在宣判大会上说:“任锡章在就任委员时是宣过誓的,今天判他的死刑就是替国家执行他的誓词。”言之凿凿,好一出飞泪斩马谡,当时这成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赣南的吏治也由此而好转。

  

    

  

      

  

    

  

        三板斧过后,赣南的社会政治局面为之一新,蒋经国着手从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对赣南进行全面的改造。仿照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蒋经国制定了建设新赣南的三年规划。

  

    

  

      

  

    

  

        战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了胜败的决定因素,蒋经国提出“用赣南人的力量,来建设新赣南”,在赤朱岭办起了青年干部训练班,并亲自兼任训练班的班主任,着手培养新一代的干部。蒋经国经常和学员一起训练,带领大家跑操,不管是沙石公路、乡间不管是沙石公路、乡间小路还是窄窄的田埂,都留下了他们这些学员的足迹。蒋经国还经常带领学员跑步登上八境台,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蒋经国将这些用新思想武装起来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政权机关,这一举措对推动建设新赣南运动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扶持、发展本地工业、商业的同时,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使赣南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听了老人的一番陈述,受益非浅,感慨良多,一个人如果真心实意地为民众服务,人们会记住他,尽管有时政治观点不一样。蒋经国在赣南的实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他的治赣经验也许可以成为新时代社会管理学(MPA)的一个经典案例。

  

    

  

      

  

    

  

        从蒋经国故居出来,结束了我们在赣州的行程,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亲临当年蒋经国先生实施赣南新政的地方,重温了这一段历史,使自己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也有更深的感悟。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473-r1327370-journals.html16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