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北京必玩地点——西城区之教堂篇 |
北京必玩地点——西城区之教堂篇 |
2011-07-15lvping.com |
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西什库教堂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由于两位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代的一块地皮,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 清朝中叶,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势力与天主教会不断发生摩擦,清政府于道光七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教会归还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光绪十四年新建筑正式落成。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 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绝。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 堂内的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和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总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1985年修缮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稣主祭台和东西两侧的圣母玛利亚和圣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西什库教堂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耶稣 美丽:★★★★ 休闲:★★ 特色:★★★ 人文:★★★★★ 浪漫:★★ 综合评价:★★★ 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宣武门教堂 南堂宣武门教堂座落于前门西大街141号,现在是北京教区主教座堂。在北京它是一座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 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明万历33年(1605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很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新建的大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 康熙五十九年,北京发生地震,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做穹窿状。 美丽:★★★★ 休闲:★★ 特色:★★★ 人文:★★★★★ 浪漫:★★ 综合评价:★★★ 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中华圣公会救主堂 中华圣公会救主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旧名南沟沿)85号,又名英利甘教堂、中华圣公会堂、南沟沿救主堂,曾经是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座堂,亦是圣公会在北京兴建的第一所教堂。 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所在地原为清政府刑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英军占领北京宣武门内区域,英国国教会传教士相中了这片土地,便购置建筑教堂。1907年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请人设计施工,修建了现在的教堂建筑,1907年11月28日教堂落成举行开堂典礼。1911年,经过在北洋政府登记,英利甘教堂建筑及土地正式成为中华圣公会教产。1949年后圣公会逐步退出中国大陆,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成为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库房,1990年代港资企业北京塞翁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收购教堂建筑,经过整修成为该公司的办公场所,2003年中华圣公会救主堂列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 休闲:★★ 特色:★★★ 人文:★★★★ 浪漫:★★ 综合评价:★★★ 最早的基督教会——缸瓦市教堂 缸瓦市教堂现有信徒 5000 多人。每个主日有四次礼拜。还有同工马美真牧师,张书强牧师,张锦星副牧师,刘新元传道。此外每周日下午还有一次的朝语敬拜。 1996 年,为缓解聚会压力,在主堂的南侧扩建了副堂。 2008 年,在主堂北侧扩建了又一个小堂和教会办公室。 2009 年初,西四家具店拆迁,古老的缸瓦市教堂建筑终于露出街面。 这座教堂由英国伦敦会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于 1863 年所创建 ,是现存的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会。 1861 年 10 月,伦敦会的雒魏林 (William Lockhart 1811 - 1896) ,在北京东城租用英国公使馆的房产开创医疗事工。这就是协和医院的前身。 1863 年伦敦会派艾约瑟 (Joseph Edkins 1823-1905) 来到北京和雒魏林一起负责北京的事工,同年在西城设立传教机构,这就是缸瓦市教会的起源。 1864 年 3 月 28 日,英国伦敦会 27 岁的医学博士杜德珍 (John Dudgeon 1837-1901) 辗转上海到达北京,在行医的同时传教。杜德珍博士同时也对中国现代医学、摄影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00 年 6 月 13 日,缸瓦市教堂与北京城内其他 10 余座教堂在同一天被义和团烧毁。 1903 年 3 月 16 日,英国伦敦会又用当时通用的松江银 2100 两,在缸瓦市从私人奎瑶手中购地而建堂,当时教堂分南北两院,南院占地 1.93 亩,房 32 间半,有小礼拜堂一座,用做副堂和牧师住宅;北院 3.32 亩,房 54 间半,有大礼拜堂一座。 1922 年改建新堂 ( 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主堂 ) ,实行自立自养,并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在教堂南院开办仁济医院;北院为铭贤小学。形成教堂、医院、学校为一体的格局。 1919-1928 年,缸瓦市堂工作由宝乐山先生负责。 1929-1949 年,缸瓦市堂由石云浦牧师主持工作。 1950-1958 年,由吕仲岩牧师继任工作。 1951 年,向政府登记时,有工作人员 4 人,义工 11 人,信徒 120 人。 1958 年,北京市西城区属于各宗派的其他基督教堂全部被关闭,信徒都被合并到缸瓦市教堂,称缸瓦市堂为西堂。此期间由刘仲和牧师负责工作。 1980 年 7 月 18 日恢复礼拜,祁廷铎牧师任主任牧师,后调任北京燕京神学院为副院长。 1986 年 -1993 年,杨毓东牧师为主任牧师。 1993 年 -2002 年,于新粒牧师为主任牧师。 2002 年至今,杜凤英牧师为主任牧师。 美丽:★★★ 休闲:★★ 特色:★★★ 人文:★★★★ 浪漫:★★ 综合评价:★★★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r1327956-journals.html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