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江湖石钟 |
江湖石钟 |
2011-07-23lvping.com |
苏轼笔下的石钟山,相信所有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童鞋们都不会陌生。大文豪苏东坡洋洋洒洒的诗文,加上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申论,使得《石钟山记》成了千古传颂的经典文赋。追寻古人足迹,鉴赏千古名山,于是就成了我此行的目的。 石钟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湖口,顾名思义,鄱阳湖的嘴巴,嘴巴对的地方就是长江。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和第一大江就在这里产生了交集。 苏轼的《石钟山记》,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写了些什么,搜索我的记忆,仅得到点点片片的模糊印象,只记得东坡先生说石钟山的得名是因着浪花拍到岩洞里形成犹如钟鸣的浑厚声响,故而称之为石钟山。对其它的描述,全然没有印象。因此,石钟山的整体概念只得凭空想象。 想象中的石钟山,应该是一座大山,它和庐山都在九江,人家庐山什么概念,什么气魄,想必这个同乡的石钟山也差不到哪儿去吧。再加之鄱阳湖水激入溶洞的先人描述,肯定是山水相间的丹霞地貌,不禁,心向往之… 周日一天,周车辗转,中午时分到达了湖口县的石钟山景区。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并非什么山环水绕,大气磅礴,简直就像个小公园,一下子就被浇了冷水。 72元的门票,分为水上游览和景区游览两个部分。景区游览,就是在石钟山的山上,俯瞰鄱阳湖和长江,欣赏古人留下的摩岩石刻,参观千年古寺庙。水上游览,也是乘船到达江水和湖水分界的地方,顺便观赏石钟山在水中一面的景色。 石钟山真的很小,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把山上转一圈,面积不过一个体育场。一座寺庙基本占据了山上的大半部分,寺庙刚好朝向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另一小半,靠山崖处坐落着一小塔,望向湖中央。在山上面朝湖水的一边,原本是有阶梯的路段通向山坳中间的,但现在路已经被石墙阻隔,估计是比较危险,怕游人落入水中吧。喜欢探险猎奇的心驱使我要越过障碍,一探究竟,只可惜人多嘴杂,被工作人员发现,拦了回来,没有成行。这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说到江湖,倒阴差阳错的成了现在石钟山景区最大的卖点。石钟山,湖水荡入溶洞形成回声,如钟浑厚,那是得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并非人人都有幸体验得到的东西。而江湖分界,是淘淘长江水和悠悠鄱湖水自然的界限,始终存在,又因着水色不同呈现了明显的分界线,形成了特有的江湖分界景色。长江的水,奔流千万里,夹带了滚滚的泥沙,显得雄浑,鄱阳湖水,万里碧顷,波光粼粼,清澈静谧,交汇处自然形成了明暗的分界,十分奇特。不论从山上俯瞰、亦或乘船亲临,都是特有的景致。 乘船在水上时,还能看到那个据说可以传出钟声溶洞,它的位置也比较特殊,并未直接面对湖口,而是背向湖口,使得湖水朝江水涌动时正好灌入其中。导游介绍,这个溶洞十分深邃,至少有数十公里之深。在几个月前枯水季节时,洞口沙滩露出,游客可以亲临洞内感受一番。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是在不断的行走和回忆中渡过的。每一次独自行走,都禁不住记忆的侵袭。江湖分界,同样的水流颜色不同,第一次是在重庆朝天门看到的,嘉陵江和长江,也是一清一浑;乘船,则是安徽深渡到浙江淳安,在新安江和千岛湖中的航渡时最为清晰。行走和回忆都是逃避孤寂,选择继续行走、选择留住记忆,选择自我慰籍。 石钟山的行程,于我是过于短暂,不甘无所事事,便继续前行。沿着湖堤向南,竟无意中发现了渡口,有渡船是到湖对岸的梅家洲的,这样的探索满足了我好奇的心。站在梅家洲的洲头,一边是长江、一边是鄱湖,迎着风的吹拂,潮湿的略带水草腥味的空气沁入心肺,感受纯粹大自然的馈赠,安逸、宁静。 处在江湖之地的石钟山,包裹着历史岁月的美誉,鉴证着长江鄱湖的千年纠结,独享抛却世俗的宁静清幽,任凭浪打风吹,只然发出博爱浑厚的声音,无争无扰泰然安详。如若我能修得这般境界,此生足矣。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877-r1328630-journals.html1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