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北海道流浪の旅,DAY2 小樽Ⅰ——《收藏》,我的眼框如果有悲伤那是过程中的收藏

北海道流浪の旅,DAY2 小樽Ⅰ——《收藏》,我的眼框如果有悲伤那是过程中的收藏

2011-08-05lvping.com


  清晨的札幌街头,行人稀少,安静惬意。

  偶有车辆,也如深海中的鳐鱼,缓缓而悠然的滑过。日本的街道特色较之于我,有很多颇为中意的地方:

  道路一尘不染,没有国内随处可见的烟头、杂物、痰迹,而且这一切是建立在路旁没有垃圾桶的前提下。日本人的观念是:道路是大家的,如果没有人乱扔,那路上本来就应该是没有垃圾的,所以自己的垃圾请带回家里处理。于是人人上街都自带清洁袋,将一路产生的垃圾带回去分类处理。

  无论路口大小,只要设置有红绿灯,那一定会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时间分开,不会出现人与车抢道的现象;同时,几乎没有人闯红灯,也没有车闯黄灯,双方都按照既定的规则,按部就班的执行着。

  从公车到私车,一律如同没有安装喇叭这个选项一般,全部安静的行驶或等候着,即便是堵车的时候;遇到没有红绿灯的小路,那车辆一定会在几米开外停下来,等候行人通过;人行道上从来不会歪七扭八的停着汽车,显得突兀又不合时宜。

  相比之下,国内的环境如同十二月里被暴雨淋湿又瘸了一条腿的老狗的喘息一般。

  抬头看看保险公司的招牌,第一生命,理念延伸了下去。

  札幌站西南方向,坐落着北海道政府旧址,这里也是我今天的第一站。

  隔着一条街,便远远看到了似巴罗克风格的红砖楼,明治时期的西洋建筑。来到近前,整个旧址一派庄园景象,虽然没有夏日里繁茂的绿色,却也散发出冬日雪后独特的气息——庄重、优雅。门口堆着一个大大的雪人,对着前来拜访的游客们微笑,不失活泼与童趣,为整个庄园添上一丝温馨。

  来到建筑内部,古朴的装饰风格,显出时代的印记。楼层用铺着红色地毯的木质楼梯连接着,房间则依据大小和用途被分成了不同的区块。有的介绍着北海道的历史,有的摆放着各类旅游资料,还有的标注着节日庆典信息。

  二楼左侧的一个房间,是专为彰显北方四岛主权而设置的。房间虽然不大,却设计的条理分明。一进门摆放着“北方四岛归还祈愿”的宣传牌,接着便是环形的浏览路线。大体上是从介绍四岛发展史起,强调其日本归属性,进而讲述因战争而造成的现状,然后是要求返还的签名活动。从这里的记录来看,已经有超过8000万的日本人参与了此次的活动,摊开的签名簿上写满了人名及其居住地址。旁边的桌子上,实时放映着由卫星拍摄的北方四岛的画面。

  相信来到这里的人,通过这些环节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北方四岛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这一点上,国内做的还不够。很多人不了解“钓鱼岛”的历史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只知道叫嚷着“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其他一概不管、不想,这样的争执是肤浅的民族主义,甚至连爱国情绪都称不上。如果国人能够明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加以分析,提出的主张应该会更有针对性,也更能为世人所信服。

  来到楼梯的右侧,旧时政府首脑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历届领导人的头像,室内陈列品也如那黑白照片一样,古朴、淡雅。不大的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会客室和会议室,不讲排场,体现着日本官员们以民为本的理念。

  游人渐多,走出红砖楼,遇到一只被欺负的熊。

  看看时间,已是上午9点,向札幌站走去。经过一处道路施工点,被猴子群包围。

  日本社会在很多地方,都会像这样体现着童真或优雅。也许平日里,我们体会更多的,是这个国家对外逞强好斗的性格,然而来到内部,才发现其另一面的有序尚礼。“菊”与“刀”的描述也如实的印证了这样的矛盾性。之后的旅程中,这种童真贯穿始终,让人不时微笑。

  在站台上等了一会,列车准时驶来,毫不夸张的说,可以用来对表。踏上西去的列车,时间定格在2011年2月13日上午9点42分,今天是小樽雪灯之路的最后一天。

  离开札幌站没多久,列车驶入近似山区的地方,两侧时而是成片的树林,时而是高耸的岩壁,路旁的积雪堆积在树林间、岩壁上,共同构成一幅冬日静谧的画面。每当快要穿过隧道的时候,车长都会拉响汽笛,提醒乘客们注意。天空有些阴沉,预报会有降雪。

  车厢内很安静,没有人打牌,没有人大声说笑,旅客们都在干着各自的事情。我凝视着窗外的一点,身形随着列车穿梭在明暗之间,想象着就这样一个人前往世界的尽头。

  不坏。

  眼前又是一片黑暗,这个隧道很长。

  当列车重见光明的一刹那,我心中一惊,随即释然。

  白色的海。

  落满雪的沙滩,翻滚的白色浪花,浅色的海水,阴沉泛白的天空。

  我看到了白色的海。

  如此美妙的景象,在我眼中,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地方的清澈湛蓝的海。马尔代夫也罢,大堡礁也好,甚至圣托里尼岛的爱琴海,都不能超越这一存在。它置身于世界尽头的拐弯处,只需你轻轻触碰机关,心中的那个地方,便会看到冷峻的仙境——白色的海便是以这样的感觉存在着。虽然没有游人,没有拍照,没有知名度,只是我旅途中偶然经过的地点,但它摧枯拉朽般的存在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拿起相机,又缓缓放下,无法拍摄。如同蚂蚁仰视浩瀚的星空,渺小感、释怀感、存在感、孤独感一齐翻涌上来,顿时陷入泥沼般的无力中,只能躺下,将这一切收入眼中。

  渐渐的,我的眼框如果有悲伤,那是过程中的收藏。

  列车依然行驶在沿海的铁轨上,载着身为躯体的我。而真实的我则站在沙滩上,看海。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问。

  “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站在身旁的它说。

  说罢,我们都重新默默注视着白色的海。

  40分钟后,列车抵达小樽。

  车站内部,随处可见雪灯路的宣传材料,布告栏上贴着活动路线与注意事项,还有关于历届雪灯路的回顾。略加研究后,我拿着一份地图走出大门。

  天空比之前更为阴沉,站前广场上也堆着厚厚的积雪。顺着广场前向北的路,一直走下去,便会到达小樽运河。由于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用在这里,我走的很慢,身边偶尔会有道着歉的日本人擦身而过。道路两旁是欧洲风间夹日式风的各类建筑。路面上车辆和行人都很少,配上悠扬唯美的钢琴曲,便成了《情书》般的邂逅地。

  当我回过神时,雪已经悄无声息的飘落下来。

  几秒钟内,世界变换了模样。

  大片的雪花,落在我的身上,没等融化,便被之后的雪花堆积起来。伸出手,一丝丝凉意,释放着手心灼热的温度。

  站在漫天飞舞的雪中,一动不动,接受着来自天空的洗礼。

  人,能否纯净如初?

  雪越下越大,路旁特产店里,冒着热气的煮玉米,飘着诱人的香气,连一旁的棕熊,似乎都迫不及待的凑上前来。很多店铺都有中文的招牌,足以显出国人对于当地旅游的重要性,只是除了消费的因素,他们是否真心欢迎我们的到来也未可知——又或者我们心中都有答案。

  来到有着百年历史的小樽运河旁,沿着时间的洪流,追溯北海道的开拓史。

  虽然与肖洛霍夫所写的《静静的顿河》在内容上没有关联,但我的第一印象还是想到了这个名字,或许可以形容为“静静的运河”。碧绿的河水,砖色的河堤,白色的雪堆,红色的仓库群,如若没有雪的飘落,会让人觉得时间在这里停止了一般。不想说话,只是站在中央桥上,默默地注视着,久而久之,我也成了这静止画面中的一部分。

  尽管下着雪,游人并不多,人力车夫依然热情不减的站在路旁。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别着工作牌,整齐的排着

  队,等候生意临门。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焦急的神色,也没有虚假的笑容,有的只是平静与满足。不一会儿,头排的小伙子便拉着两个女孩向远方跑去。

  沿着中央桥继续向前走,便是码头。

  这里人迹罕至,地上没有雪后踩出的路,看来更多的游人都止步于运河,而对地图左上角标记不甚明显的码头不闻不问。也难怪,人的趋同性是天生的,就像两家并排的、没有什么区别的饭店,一家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而另一家门可罗雀一样——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于是我小心翼翼的踩出一条路来,绕过码头的工作室,探访藏在房屋背后的景象。

  “北和丸”号孤零零的停在那里,几条缆绳牵住了它远航的梦。

  海鸥们冒着风雪,鸣叫着停留在远处的渔船上空;随着波浪起伏的船身上,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小樽本是一个小渔村,默默无闻,后来被指定为北海道的国际贸易港,于是热闹非凡,光怪陆离,人来船往,灯火通明,街道的欧式风格也是在那时所确立的。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札幌的快速发展,小樽日渐没落,繁华过后,人口外流、货轮不再、昙花一现。想必这里土生土长的驳船,也许就是远处搁浅在岸边的那只,容忍的经历了这一切。

  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今天的小樽成蜕变了历史和浪漫的代名词。

  雪小了一些,我原路折回中央桥,走向旁边的运河博物馆。

  用门口的扫帚扫干净身上的积雪,摘下帽子、围巾、手套,放入包中,推开玻璃门,来到博物馆内部。温暖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味;柜台的工作人员抬起头,对我点头致意;广播里传出舒缓的爵士乐,一个悠闲的中午。

  环顾四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各类纪念用品:印着不同时期景色的运河明信片;200円一次的抽奖扭蛋机;北海道及小樽运河的徽章等等。角落里的藤椅上空无一人。除此之外,便是一些个人的收藏品。来到内部的房间,这里展示的是小樽的特产:酒、袋装海产,当然还有最出名的玻璃制品。

  不知什么原因,运河博物馆的内庭并没有对外开放。我在盖章处留下名字,拿了份介绍材料,点了咖啡,在藤椅上坐下来。从前奏中听出下一首是《天空之城》的片尾曲《君をのせて》。

  稍作休息,当钟敲响12下时,我起身结账,离开博物馆。

  屋外几乎达到了暴雪的级别。走在运河旁的匝道上,这里摆放着很多在夜晚即将被点燃的雪灯,以及形态各异的雪人。与札幌雪祭相比,这里的雪人更加小巧、精细,一如小樽的别致。

  沿着河道走出1公里,尽头浅草桥的电子屏显示着室外的温度为0.1度。

  正值中午,原计划要去寿司町附近吃回转寿司,然而在浅草桥的路旁,我改变了主意。

  一位年龄在70岁上下的欧巴桑站在寒风中,戴着头巾,穿着单薄的饭店制服,在发放传单。她一个人瑟瑟地站在那里,殷切的看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嘴里不停的说着什么,然而路人寥寥无几。我走上前,接过她的传单,看着上面的内容,是小樽运河食堂的自助餐优惠券。她则鞠躬致谢,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懂的话,声音在风雪中被模糊了。抬头看看不远处的运河食堂,我对她点头道谢,向着那边走去。

  来到食堂门口,回过头,她依然在站在风雪中,手里的传单仍然有着可观的厚度,我叹了口气,拍拍身上的积雪推开店门——我所能做的仅此而已。

  运河食堂的大厅中央摆着各式特产,四周是一些门面不大的饭馆,有拉面、盖饭、烤肉等等,传单上介绍的自助餐馆也在其中。绕过门前的两只熊,安抚着情绪激动的肚子,随着服务生进入全木质结构的餐馆内部,坐定下来。

  收拾好物品,起身出猎。

  再坐下的时候,桌面上已经多了一些战利品:一盘混搭生肉、一份关东煮、大份的豆芽、生菜和洋葱、几个寿司、一杯麦茶、小份调料。虽然是自助餐,每份食材少而精,但味道委实不坏。

  吃完饭后甜点,我一边喝着果汁一边发呆。日本的很多老人,虽然岁数很大了,但是仍在坚持工作,我不知道是因为乐趣或是生计。如果是前一种,倒不免使人宽慰。然而后一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这样看来世人所追求的长命百岁也未尝都是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不过我始终相信,在任何事情之前都可能加上一个“更”字,如若连自我的生计都不能奋力争取,只消躺在病床上木讷的发呆,恐怕更为凄惨。如此说来,对现状的淡然接受,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毕竟,比自己不幸的大有人在。

  反之亦然。

  将硬币摊在桌上,无心的清点着、滑动着,思想在哪里,其实我也不知道。

  全文图文版请见:http://seaocean3.blog.sohu.com/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96-r1329769-journals.html1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