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马滇西南之八南坎之行边陲风光边陲风光只有江山到古今 |
[游记]走马滇西南之八南坎之行边陲风光边陲风光只有江山到古今 |
2007-07-24 |
瑞丽是云南的三个边境开放城市之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瑞丽市南4公里的姐告(姐告意为旧城)口岸为国家级口岸,它的东、南、西三面与缅甸的木姐市相连,离缅方的木姐市中心仅500米之遥。跨过姐告口岸的边检大门,没遇到任何缅方的查验就进入了缅甸境内的“金皇宫”。木姐系掸语地名,意即“繁华热闹的城镇”之意。它是缅甸掸邦西北部的一个边境镇区(相当于县),而且是缅甸的国家级口岸。公元1300年,掸王赛纪在那散(今木姐机场)建了两座桥,并辟为集市。1900年,木姐仅有200多户,1000多人口; 1991年增至2500余户,17000余人。今天的木姐已有贺孟、岗南、市场、南街、北街和基督教街6条主要街道,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已发展成为缅北的一个“繁华热闹的县城”。但随你怎么看也是破破烂烂:低矮的房屋,坑洼的道路,杂乱的市场,褴褛的居民。市场上看得到的商品大多是中国货,开店摆摊的居多是中国商人。从市场商品的标价折算,人民币与缅元的比价是1:40,而当地收入比较丰裕的导游月收入也不过3000-4000缅元(昆明的导游除了吃住还有1500多元,丽江、大理也是近千元的待遇),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了。在缅甸,最好的建筑是寺庙,我们参观的金鹿寺、金佛寺美仑美奂,庭院宽广,而与之相映的则是竹檐茅顶、难避风雨的民居。就连号称豪华的华人街,也不过是一些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 下午,乘车去南坎县城,南坎系掸语地名,即“金江”之意。它位于瑞丽江南岸,因古人称瑞丽江为大金沙江,故而得名。它是缅甸掸邦西北部的一个镇区(相当于县),人口20万(80是华人),据说是缅北最大的城市,也是缅甸北部的重镇和门户。从木姐到南坎,30公里“柏油马路”尽是坑坑洼洼,公路上的桥更是吓人:砍几根木头并排倒在河上就是大桥了!路上一条铁桥还是二战时期英国人修筑的。车行路上,一路颠簸,坐在车上就象是坐在碰碰车上那样跳来撞去,缅方导游自我解嘲,称之为:“免费摇篮,免费按摩,免费DISCO”,还说这是到了缅甸的“高档享受”,令人啼笑皆非。据导游介绍说,就是到仰光也只有这种路,别指望有什么等级公路。几十公里的路上奔跑着十来辆拖拉机改装的大客车,除了偶尔见到几辆商标为COROLLA的越野车,再也没见过象样的车辆。到南坎参观金鹿寺后,又去民族花园观看布岛族的民俗表演——布岛族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部落的妇女为了打扮,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铜环上面再挂上一些银链,以显示财富和地位。两名长着40~50公分长脖子、颈间套着24个铜圈、手臂和小腿都包着银环和铜圈的中年妇女为我们表演唱歌和织布,那光景着实让我们吃惊得目瞪口呆:她们颈里的铜圈据说是从成年那年开始套起,每年加上一个,最多可套28个。那长长的脖子便是套圈的产物,据说除下了铜圈,人便会因为折断脖子而死去。好在这种折磨人的装饰已濒于失传,布岛人的后代已经摒弃了这种陋习。结束参观后,在一片“老妈对面”(缅语,即“再见”之意)声中,跨过没有堤岸的江边小路,乘上“碰碰船”横渡瑞丽江。十来分钟的时间,我们又回到了暂别一天的祖国。翘首南望,但见烟水苍茫,碧波浩荡,缅方的村落依稀在望。那边的气候并不恶劣,土地也不贫瘠,山川是一样的钟灵,人民是一样的淳厚,却总感受不到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同饮一江水,两地不同天,或许这就是出境一天的感觉吧。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sunmg.bokee.com/tb.b?diaryId=11757910 2006.7.2909:49作者:只有江山到古今 |
原始链接:http://sunmg.bokee.com/viewdiary.11757910.html |
转自:5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