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缅甸僧侣

[游记]缅甸僧侣

2007-07-24    blogtt.com

详细内容:
缅甸僧侣
---------- 缅甸风情录之五

每天早上的四点至四点半钟左右, 当黎明前的夜空还是一片宁静的时候, 无论在缅甸城市或乡村,都会从寺庙里传来一阵阵悠扬的钟声。这钟声对老百姓来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因为这钟声过后, 那些笃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即要起床去做第一锅米饭。按缅甸佛教的规矩,善男信女们必须在早上起床后做好第一锅饭,等待僧侣们早上来化缘时,布施给他们;对缅甸寺庙的僧侣们来说,也同样是新的一天也开始了。因为早上的钟声也同样是起床的信号,他们必须在这时起床,略微洗漱后,便要开始僧侣们一天最重要的颂经做功课了。
到六点钟后,人们就会在缅甸城乡的绿树红花中间,看到一队队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侣们走成长长短短的队伍,开始挨家挨户化缘。在化缘时,无论天晴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哪个季节, 和尚们都是光着脚,不穿鞋袜。他们不说不笑,不东张西望,神情严肃,静悄悄的低头前行。甚至在接受施主们的饭菜时,也不抬头看施主一眼。他们只是默默地双手捧着手中的钵,让施主把饭乘进钵里。如果施主准备的还有菜,和尚就会再拿出一个小圆盒, 让施主把菜倒进去。然后盖好盖,转身离去,听不见任何交流说话的声音。当这样的队伍走到有的人家门口,如果这家还没准备好饭菜,他们也会低着头,依然排好队,静静地等在那里。即或是三、四十人长长的化缘队伍,也决不会有任何声音。一直到施主出来施舍完饭菜,再依次静静地离去。走在最前面的和尚,如果发现后面的人因各种原因还没跟上来,他们就会很适时地停下来等着,等候面的人跟上队伍后,再继续前行。
他们化缘来的饭菜,以及有时施主给的芭蕉或香蕉等,僧侣都是不能随便在路上吃的。必须带回寺庙,统一分配后,才能食用。这样做是为了照顾那些老弱病残的和尚,以及职位较高的和尚,这也是僧侣们万世皆空、无私奉献的一种表现。寺庙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吃早饭和午饭. 从午后到午夜, 除喝水外, 不再吃任何东西。寺庙节律还规定,寺庙和尚化缘必须在中午前赶回寺庙,参加下午、晚上的颂经等佛事活动,不得在外面随意走动。
据说缅甸有僧侣约五十万人之多,也就是说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个和尚。但这个数字每时每刻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因为在缅甸,凡是笃信佛教的家庭,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男子一生都必须至少有一次当和尚的经历,女子也必须至少有一次去当尼姑的经历。因为在佛教徒看来,无论男女,如果没有一次当和尚或当尼姑的经历,别人就会认为这个人竟然连佛都不信,没信仰,为人不可靠,诚信较差。
因此,许多人不但当过一次和尚,而且还去当过好几次和尚。时间不论长短,可以是终生,或是几年,也可以几个月,也可以是几天。而且可以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去寺庙当和尚。有的人是去还许下的愿;有的人遇到重大烦恼的事,甚至出门做生意前,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前,都要到寺庙去当几天和尚。如此等等,目的不尽相同。而在还俗期间,当然可以有家庭,可以结婚生子。
在缅甸,送孩子去寺庙当和尚,可决不是一件小事,这被视为是这个孩子及这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其庆祝仪式比婚丧嫁娶还要隆重排场的多。一般都要遍请亲朋好友,大宴宾客四天。然后有钱人家在把孩子送往寺庙时,开着长长的、由各种汽车组成的车队,甚至是租来的汽车,大摆车龙阵,有时几十辆、上百辆车排成长达数里路的车队。并伴有乐队及高音那叭、锣鼓等。要去寺庙当和尚的孩子坐在最前面的车里,有的甚至是父母抱着坐在车里。孩子被浓重化妆,描脸涂眉,身穿朝服,头带王冠。走街串村,载歌载舞,要大肆庆祝一番。在那些偏僻经济条件不好的地方,也有用牛车的,也是几十辆牛车连成长长的车队。就是在那些没钱置办牛车、马车的家庭,就由家长把孩子托在肩上,一直送到寺庙去。最后由寺庙主持为孩子剃度,披上袈裟,才算入了佛门。
因为寺庙每天要诵经念佛,也是读书识字的好地方。有些生活困难的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寺庙去,一方面可解决他们的吃饭穿衣困难。他们在那里不愁吃穿,另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可以在那里读书识字,接受较好的教育。寺庙的教育是很有兢争性的:从一九四八年独立以来,缅甸佛教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三藏经精通者”评选考试,选拔出能向人民大众讲解佛教经典的精英人物。成绩优异的僧侣,由佛教界授予法师称号,由政府发给佛教教义学习优异证书,按月发给斋米,并颁发给享有终生乘坐免费头等座席进行海、陆、空旅行的优惠证件。这既鼓励了那些努力研习佛教经典的僧侣,也使佛教的经典得以很好地世世代代在缅甸流传。
一进入缅甸,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雄踞在高地上的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庙宇。老百姓常说,在缅甸放眼望去,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佛塔和庙宇的。这些佛塔、庙宇同农民居住的简陋破旧的高脚茅屋形成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鲜明对照。不过当你在缅甸参加一次佛事活动,你就知道了:那些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庙宇就是那些住在简陋破旧的高脚茅屋的佛教徒们心甘情愿捐赠修建的。
缅甸的国教是佛教,据说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在缅甸全国,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佛堂或佛龛。主人每天都要供奉鲜花以及其他贡品,向佛祖烧香敬拜。乐善好施也是缅甸佛门弟子弘扬的一种美德。因此,缅甸僧侣是不穿买来的衣服的,他们的袈裟、饭食也都是佛教徒们布施的。人们普片认为,向僧侣施舍袈裟、饭食、水果是佛教徒获得功德的良机,没有人会愿意失掉这一机会。不仅寺庙的僧侣们的衣服、饭食都是由佛门弟子布施的,就是寺庙的维修,甚至新建佛塔、寺庙所用的巨额经费,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由善男信女们捐献的。
我国佛教界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把佛牙舍利送到缅甸展览。在缅甸曼德勒的南郊,缅甸的善男信女们专门为此修建了一座占地几百亩、曼德勒最高、最大的佛塔。据说在奠基仪式时,人们似乎相信,这就是最好的向佛祖表示虔诚、获得佛教功德的机会。因此,人们争先恐后,人人慷概解囊,纷纷把身上所带的钱物、金银珠宝、首饰尽数拿出来,抛向奠基坑内。大佛塔建成后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到处镶金贴玉。据说,只所以老百姓称这座大佛塔为大金佛塔,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塔顶上就有黄金五、六十公斤之多。而像这样著名的大金佛塔,在缅甸各地就有好多座。所有这些都是佛教徒们及老百姓们捐赠的。
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二处的玉石佛像,是在二零零二年初由缅甸曼德勒的佛教界赠送给中国佛教协会的。在把玉石佛像从曼德勒送往中国边界瑞丽的那天,曼德勒真是盛况空前,老百姓人山人海。人们抬着玉石佛像在这尊佛像原先所在的曼德勒最大的寺庙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亲眼看到曼德勒的善男信女们个个群情激昂、热泪盈眶,大家纷纷掏出身上所带的钱财、毫不吝舍地摘下手上、头上的金银珠宝、首饰抛向佛像,以此表示他们对佛祖的虔诚,敬仰。在佛教徒看来,向佛祖布施,就可得到功德,就是为他们来世的幸福积德、祈祷。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缅甸每年有几次大的有关寺庙的节日,其中有一个节日,就是专门为僧侣们捐赠袈裟和寺庙里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在向寺庙献袈裟的节日的头一天晚上六点钟,就开始举行仪式。仪式大都由本地的大法师和本地军政权的首脑人物主持,赞颂法师僧侣们一年来在弘扬佛教教义上的无量功德。然后有许多纺线、织布高手的妇女,每人一台手工纺线机或织布机,当场开始用信徒们捐赠来的棉花纺线,然后织成布,剪裁后做成袈裟。在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前,敬献给大寺庙的主要法师们。其他的每个和尚也会得到信徒们捐献的袈裟和日用品等。这是每年缅甸人们心中很隆重的日子,从头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每个城镇乡村的主要寺庙都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毫无疑问,僧侣们在缅甸这个经济、教育还较落后的社会,他们是缅甸社会唯一受教育最好的阶层,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也享有绝对的特权。在缅甸,只有寺庙、学校、政府机关和军队用电不要钱。僧侣坐汽车不但不要钱,而且要把好位置让给他们。人们在路上碰到僧侣,都要双手合十,躬身施礼,直到僧侣通过为止。在缅甸的泼水节期间,可以给任何人泼水,但是不能给僧侣们泼水。僧侣就是缅甸人民顶礼膜拜、至高无上的精神支柱。
缅甸的佛教界也对缅甸社会政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人民群众的反英爱国主义运动几乎都有僧侣们参加。其中最杰出的反抗英殖民主义者代表就是吴欧德马和吴威沙拉大法师。现在吴威沙拉的铜像还矗立在仰光大金佛塔下,这也给缅甸人民展示了缅甸僧侣们在缅甸的政治生活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即或是在今日的缅甸,无论哪一级的军政要员到什麽地方,他都首

转自:http://triplog.blogtt.com/itinerary/itine35303.html29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