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蒲甘游记妙文 |
[游记]蒲甘游记妙文 |
2007-07-24 yuding8.com |
落日中的古国暮影——蒲甘 千年之前,勇士阿努律陀征服混战不休的各小城邦,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国,定都伊洛瓦底江东岸名城——蒲甘,史称蒲甘王朝。经其子江喜陀王励精图治,到第三代缅王阿隆悉都时,蒲甘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据史书载,蒲甘“其城构以砖囿,周一百六十里,濠岸亦砖构,相传本是舍利佛城。城内有居人数万家,佛寺百余区,其堂皆错以金银,涂以丹彩,地以紫矿,覆以锦毡。”蒲甘王朝经济繁荣,商旅往来不绝,北通中国,西达印度;军事强大,曾三灭暹罗,焚其宫室典籍,掠其金珠子民,并把暹罗王捋到蒲甘,令其亡国之民西向而泣。 蒲甘王朝佛法极盛,历代缅王均广弘佛法,以兴建佛塔寺庙为最大善举。蒲甘朝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建塔,伊洛瓦底江东岸,因此立起了一片恢宏的塔林,盛极之时,号称有佛塔“四十万座”。也许是广修庙塔耗去了大量财富,蒲甘王朝国势渐微,1287年,蒲甘被南下的蒙古军队攻占,末代缅王那罗梯柯波帝南逃,蒲甘王朝覆灭。 千年之后,我的车轮从缅甸首都仰光出发,沿着伊洛瓦底江一路向北,经过两天跋涉,在十二月份一个即将落日的下午,踏上了这片宗教与王国故影交相辉映的神圣之地。旧日王朝早已灰飞烟灭,昔日广袤平原上的繁华之都,只留下一座座衰败的佛塔,在夕阳长草间,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才到蒲甘郊外,茂密的棕榈树丛间,已经能见到佛塔的一角一片。沿路前行,两旁佛塔不断涌现,一律红砖砌就,白泥勾缝,高低远近错落,以庄严而寂寞的姿态默然矗立着。西风落日,古道塔影,车仿佛行驶在历史的长河中,或修葺一新、或毁败于荒草的座座佛塔,在无言地诉说着曾经金戈铁马、曾经歌舞升平、曾经法螺高奏、曾经僧侣如云。 住在依江的蒂丽碧瑟亚饭店(Bagan Thiripyitsaya Sakura Hotel),长长的草坪一直铺到江岸。夜晚的凉风中,依稀传来远处钟罄叮铛,抬头可见附近塔顶有明灯闪亮。蒲甘,消失的古国象个迷一样展现在你面前,史书载:“(缅甸)俗最重佛,生平有所余积,概以布施,无所吝惜。喜造浮屠,金碧华丽。每一村一镇,必有数十塔也。”你能看个究竟,却无法探索内心,千年之前,江水是否也如此平静,空气是否也如此澄澈?那些金冠高耸的王族,那些骑象作战的勇士,那些高宣佛号的僧侣,他们曾经怎样地在这片土地上穿行生息? 一早起来,我先登上瑞叁多(Shwe Sandow)佛塔,从这里可鸟瞰蒲甘全貌。蒲甘的佛塔绝大多数都是正方形佛窟式塔,塔底中空,洞开四门,内塑佛像,信徒可入塔膜拜。只有极少的几座为扣钟型实心式塔,塔身有阶梯可通塔顶,瑞叁多是之一。塔分五层,登上顶层平台,咦吁兮,危乎高哉,展眼一看,蒲甘万塔历历眼前,由脚下直铺天际,绿树丛丛,佛塔点点,登高远望,胸襟豁然开朗。 然后前往拜访达玛严基佛塔,这是蒲甘地区最大最宏伟的佛塔,建于阿隆悉都统治下的蒲甘王朝鼎盛时期。我照着缅人习俗,将鞋脱在塔外,迈步上塔,虽是冬日,热带阳光依旧把向阳的地面烤得发烫。塔为正十字形,塔顶有七层,塔底有四门可入塔内,塔内四门相通,四面各有一尊佛像。举步入内,云白的石板地面踏足生凉,宝相庄严的佛像注视着仆伏在脚下的信徒,时间已经剥去了佛像身上的金彩,但那微扬的嘴角、悲悯的神情,仍然令人不由而生膜拜之心。 缓步绕塔一周花了二十多分钟,塔身十分巨大,全用红砖砌成,砖与砖之间严丝合缝,针插不入,刀捅不进。据说粘合剂是用糯米粉和树胶和成,专人监工,如果薄刃能入,工匠就要被处死,所以此塔坚固异常。蒲甘地区曾多次地震,许多佛塔湮灭于天灾,只有少树几座塔毫发无损,达玛严基塔是保存最好的。 在蒲甘众塔中还有几个之最:阿难达塔——最美。达碧纽塔——最高。瑞喜宫塔——最老。蒲甘塔群以其高妙的建筑工艺、浓厚的佛教底蕴,与印尼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东南亚三大文化遗迹。 在日落之前,我登上了允许游客攀登的吉祥佛塔(Mingalar),这座高大的扣钟型佛塔是观看蒲甘落日的好地方,许多西方游客已经先行抵达,各自坐在一角,面向西面的山峦,等待着。太阳已经很低,很接近山尖,光芒也从金黄,慢慢幻化着,桔黄、金红、赤红、紫红……万道霞光穿透薄薄的暮云洒在蒲甘平原上,古塔、低树、游人,全给披上了一层血色轻纱。 太阳渐渐隐没在群山之间,光线迅速暗淡下去,在我们与落日之间,是静静流淌的伊洛瓦底江。千重古塔,在落日余晖中渐渐隐没于视野,盛极一时的蒲甘古国,已随着江水漂流而去。昔日繁华只余下长草塔影,任人追惜与凭吊。凉风徐来, |
转自:http://bbs.yuding8.com/viewthread.php?tid=904282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