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之邀,早就想去北方看看,感受一下北方的寒冷,领略一下北国的风光。只因种种原因,总是未能成行,这次总算有机会遂愿。一路行来,却也走过了不少地方,领略了不同的风情。因飞机中转,上海便成了此行的第一站。上海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又是经济文化中心。虽然上海离我们很近,说来惭愧,我还未曾到过。此次顺便游览了一下,可算是意外的收获。出行当天,遇到了今年最大的雾天,能见度只有三四米。好不容易来到机场,大雾却久久不肯散去。直到十点左右,缥缈云雾才依依不舍的有所飘散,能见度总算得以改善。原本上午九点的飞机,直到中午近一点才得以起飞。到达上海,肚子已唱起了空城计,就近找了一家饭馆,却不尽人意。倒也领教了上海人的小气和上海东东的昂贵。看起来不算体面的一家饭馆,喝一碗稀粥却要三十元,而且连要一杯白开水都要钱,还要十元呢,去他的。不过晚餐倒也吃的乐为,品到了地道的川菜。几道川菜不但做得色香味俱全,川味十足,口味纯正,而且价格也算合理。只因过于贪恋美味,差点误了行程,幸好遇到了一位老练而又好心的司机,总算没误了航班,此是后话,不再多叙。品过了上海的饮食文化(只是粗略而已),该去领略一下上海的风光了,外滩便成了首选。因时间还算充裕,便沿着南京路一路浏览。只见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一座钟楼矗立在眼前,好熟悉又好激动,似在反映旧上海的电视或电影上见过无数次,而它于我又是另一种陌生,只因第一次见到它。它就是我对上海的最初的了解,也是我对上海的最深的印象,几乎成了上海的标志。行走在街上,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仍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一块块裸露的墙砖显露着上海繁华的历史。直走得双腿发酸,总算来到外滩,已是华灯初上,繁华而又艳丽的外滩尽情的展现在眼前。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这里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上海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主要建于20世纪40年代,集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种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但建筑基调基本统一,整条建筑轮廓线非常协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徜徉其间,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外滩有着吸引人的一面,也有着耻辱的一面,历史印证了上海滩的一切,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一路赏来,不由感慨万千,面对着那一幢幢精美的欧式建筑,赞叹夹杂着几许伤感。夜暮下的外滩更加的吸引人,华灯绽放,数十幢大厦仿佛披上了一件件绚丽的霓裳羽衣,气势辉煌,雅而不俗,让人留恋忘返。行走在滩上,领略了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绰约动人风姿。河面上映衬着一幢幢灯光闪烁的楼宇,相得益彰,无以言述。回望那城中,一排排高楼大厦,如同“水泥森林”。早有耳闻,上海人住房之艰苦,想想自己虽身处小县,却有苍山绿水环抱,大好森林提供天然的氧吧,大都市的繁华又何足留恋,大都市的生活又何值向往。上海滩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