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榕树下-望海游记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
[游记]榕树下-望海游记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
2007-07-30 rongshuxia.com |
乌兰巴托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一座有着浓郁的草原风情的现代城市,城区人口约95万,并且接近70的人口为年轻人,也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 乌兰巴托市区的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群山,清澈湍缓的图拉河从城市南部的山脚下汩汩流出,而后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则为寥廓的草原,城市的主要街区位于图拉河北岸。 缘于公司总部的两个项目,曾于2003年到过这座具有300年历史的城市。 走进市区,映入眼帘的是,空旷的土地,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建筑大多为五六层,零散而错落,它们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大片的土地上,显得很孤伶,十层以上的现代化建筑不多,大多兀地拔地而起,鹤立鸡群。 最有情趣的是,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中竟然点缀着喇嘛寺、蒙古包和苏联时期的苏式建筑物。 乌兰巴托的市中心仅有几条大街,距离市中心不远处,便能见到蒙古包。虽然蒙古人大多不再居住在蒙古包里,但蒙古人认为蒙古包是比较实惠、通风良好而搬迁简便的住处,一直恋恋不舍,不愿丢掉本民族曾经起家的住所。 乌兰巴托在前苏联解体前,和前苏联打得一片火热,以至于当时到处都有苏联的影子和痕迹,很多人都在前苏联留学过,会将俄语的人很多。直到今天,蒙古国虽投入了民主怀抱,可家里面仍能见到前苏联生产的的家具、暖气和生活用具,市中心的几条大街上还能见到前苏联时期的苏式水泥建筑物。 喇嘛教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自十三世纪传入蒙古后,达到九成以上的蒙古人笃信喇嘛教,社会主义时期,很多寺庙遭到了大肆毁坏,所幸的是,最大的干丹寺还算完整的留存在乌兰巴托这片土地上,给蒙古人的心里带来了些许欣慰。 在乌兰巴托逗留了半个月,感受到了蒙古人的豪放、热情而不拘小节。当我们到达时,陪同人员的妻子都高兴地穿上美丽的蒙古民族服装,总是强调高贵的客人到来时,她们得用蒙古人的最高礼节来欢迎我们,令人如春风拂面,心情爽朗而怡然。 就餐间,酒过半醺,配同人员的妻子们,都要载歌载舞,流露出真诚的情谊,带动了我们周身跃跃欲试的舞动的细胞,很快就融入了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制造出的那种豪放热情、亲切自然的氛围中了,直到就餐完毕,还沉浸在音乐中,还漂浮在旋动中不能自拔。 遗憾的是,在乌兰巴托的半个月里,只遇到过一场小雨,由于气候干燥异常,鼻子总流血,小雨来临时,我正悠闲地躺在舒适的客房沙发上,看当地能收得到的CCTV-4节目。同事敲门,告诉我终于下雨了,我飞奔出房间,乘电梯而后径直来到酒店的广场上。 雨后的空气清新而缥缈着一股浓浓的草原味道,我忘情地深吸着甘甜的雨后空气,兴奋得手舞足蹈,直到衣服被彻底淋湿,才悻悻地走回房间,那一日的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现在还历历在目。 得空闲时,陪同人员把我们带到了乌兰巴托的市区边缘。这里居住的是已放弃了游牧生活的蒙古人,但他们的住宅却保留着昔日的风格,木条圈出的一块土地,建有不同风格的两种房子——蒙古包和小木屋,白色的蒙古包和灰色的小木屋交错缠绵,与绿色的草原上相映成趣,一直向前蜿蜒延伸,把乌兰巴衬托得更加美丽和动人。 乌兰巴托是一座年轻而 |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9567681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