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情万种会安城

[游记]风情万种会安城

2007-08-02    

摘自 www.lucytravel.net.cn/

客厅里挂着两个心形的灯笼,令我常常忆起小城会安。

当你走进会安,就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街边的房屋一般都是两层或平房,接堞的老瓦上长着青苔也伸出了鱼骨天线;窄窄的街道,亮亮的青石板路,两旁有的墙壁斑驳——在夕阳的斜照下十分迷离,有的新漆铮亮,或红或黄,但一定是古色古香;商铺门口两侧有汉字对联,例如“三国英雄无敌手”看了就让人倍感亲切;屋檐下吊着大大的灯笼,灯笼上写的是汉字,有“会安”,还有“自由”----在会安的日子真的太自由了。走上几步又是凤舞龙飞的数家中国会馆,处处是汉字,只是听不到汉语。小街横拉着彩旗,街边停放着摩托车,微开的大门伸出一个小孩的脑袋,过往的是斗笠下半遮的脸。等客的色努靠着墙根,劳作了一天的车夫老汉翘着二朗腿坐在椅兜里含着烟,眼望着远处斑驳的墙壁,那烟蒂上扛着长长的烟灰。

会安是个小城,长两公里宽一公里的样子,秋盆河从城南悠悠而过,街区依河伸展,但临河的街道并不是主街,最繁华的倒是城里黎利街和陈富街。这里商号餐馆旅店网巴鳞次栉比、宾客(各色头发都有)盈门,真不愧为当年的“十里洋场”。

看会安今天的兴盛,不难想象其当年的繁华,这可是昔日商贾云集的港埠。

也许很多人知道岘港——当今越南4个直辖市之一,而对它的前辈会安所知不多。会安位于岘港以南约30公里秋盆河口入海处,原名大占港,15世纪以前是占婆王国的一个小海港。自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初抵会安,随后纷至沓来的是日本人、中国人、荷兰人,还有英国人和美国人……,会安从此成了大港重镇,是十七八世纪越南最大的海港及最繁华的贸易中心,西方人称之为Faifo,全盛时期与当时的澳门和马六甲齐名。中国与日本的商人春季时利用东北风向南航行来到会安,并一直住到夏天,然后乘南风回北方去。这些商人们便租下水边的房子,既作仓库又作住房。后来慢慢地也就长住下来了。据说会安是个集散地,不少华人从这里登陆,日后慢慢再迁往越南南方去。

只是好景不长,18世纪70、80年代会安成了战乱之地,大部分房屋被毁,再加上门前的秋盆河口逐渐淤积,河流改道,大家闰秀的会安才不得不让位于汉河河口的岘港,而蜕为隐居的小家碧玉。现在不少房屋是19世纪末重建的,幸而越战期间没有遭到破坏。近年来,小家碧玉成了游人体验旧日好时光、休闲小住的首选地,加上邻近灿烂的古占婆遗迹和城外延绵数公里的碧浪银滩,又是通往邻国老挝的始站之一,会安越发地兴旺起来了。

城西有座廊桥,是会安城里著名的建筑,名曰日本桥,由日本侨民初建于1593年,1986年作了全面的维修。桥上还有一座小小的中国佛教方塔,其内香火缭绕。日本桥横跨在一条小河涌上,黄色琉璃瓦、粉红色的墙壁和木栏都略有褪色,但却透着浪漫,细说着岁月。

尽管早期登陆会安的人来自许多国家,但现在留下来的则以中国特色最多,光中国的会馆就有5所,还有什么陈家祠、关公庙的,这些会馆是早期各地华人寓居会安的同乡馆舍和同乡驻外商业机构,现在成了华人拜祭祖宗追忆先人的场所。这5所会馆分别是潮州会馆、海南会馆、广肇会馆、福建会馆和中华会馆,全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建的,看得出这里的华人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的沿海地区。比起日本桥,会馆新净得多了。适逢过年,会馆门前铺了一地的炮竹红纸屑,色彩浓艳的会馆内外热闹非常,人头攒动,看着一张张黄皮肤黑眼睛的脸,虽然与越南人并没什么分别,不过可以肯定他们都是炎黄子孙。

五彩的灯笼,高悬在屋檐下的是大的圆的,让你想起深宅大院;而挂在门口树枝形架子上的则多是小的尖的、心形的榄橄形的——就如一棵盛开灯笼的小树,那门洞里就是开放式的家庭作坊,地上散着竹篾和绸缎,全家人席地而作,个个都是能工巧匠。

沿街有很多的布料店,以绵质和丝质为主,花色则为越南风味,布店兼做裁缝,客人可以量身订做衣服,隔晚有取。男女游人都喜欢做上一条越南筒裙,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呢。看到金发汉子围着筒裙千万别大惊小怪,入乡随俗嘛,而且海边换衣服方便着哪。

餐馆里的餐具几乎都用当地一种蓝花瓷,图案多是花和鱼,虽然瓷质和做工都很一般,但却风味独到。于是蓝花瓷器成了八方游人的纪念品。

小城里还有许多大宅老屋,正门楣处挂着阴阳镜,避邪用的。漆黑的家具、漆黑的柱梁、漆黑的墙壁,屋内很高大,房间又很多,迷宫一样,显得幽暗,当年盛世要点多少的灯笼才能亮堂起来呢?

小河北面的城区人来人往、五彩缤纷,小河南岸是原始僻陋、质朴无华的小渔村。河边静静地泊着渔船,全都对着小城的船头上都长着两只柳丝般的丹凤眼,当第一次与它四目相对的时候,我知道什么叫做一见钟情了。这娇柔妩媚的丹凤眼,没有眉毛也不需要睫毛,却是风情万种,令人流连在静静的河边。造船点睛,令小船一下子活灵活现,小船被沿海的越南人视作一生的朋友。坐在河边树荫下看着潮水落了下去,河叉露出了大片平坦的沙滩,半大的孩子一条腿蹲在凤眼小船尾,另一条腿则伸进了水里当船桨,双手勤快地收放鱼网。黄昏时乘一叶凤眼小舢,顺着小河划往开阔的入口海,看小岛上袅袅炊烟,看渔民站在水中用大大的方网捕鱼,看往来的小船——她也看着你,头戴斗笠的划船姑娘朝你灿然一笑。

陈富街上的旅店餐馆家家都叫人心动,令人驻足,只恨时日太短。名为“黄河”和“Faifo”的餐馆火爆得很,“黄河”的老板会用汉语滔滔地给你讲黄河的故事;而Faifo餐馆外观颇有中国古韵,楼下迎街的对联写道“买入佳品合已意,卖出公道得人心”,上得二楼又是一付对联“想德配山高海阔,思恩同地久天长”,加上地道的越菜、大众化的价钱,还有老板娘Tri的精心打理,众口皆碑。Tri的父辈来自福建,在越南出生的Tri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会汉语,对那些汉字对联她只知道个大概意思,但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Tri对我们特别的热情,就象家乡来人了似的,放下手中的活计和我们拉家常,她说很想到中国走走。她还有一个年迈的叔叔住在会安,叔叔会讲汉语,Tri说,叔叔见到我们一定会很高兴,但可惜当时太晚而我们又买好了次日大早的南下的车票。

在众多的旅馆中,永兴(Vinh Hung)旅馆极具中国明清遗风,这是由一间古老大屋改建的,古意盎然,室内的红木家具高贵典雅,太师椅、花几和多层雕花帐帷高架床……置身其中,令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尽管是旅游热点,小城却歇得较早,晚上8点多商铺就开始关门,10点多餐厅酒巴也准备打烊了。街上只剩下一两个挑档在昏暗的灯光下卖鸭仔蛋——未完全孵化的鸭蛋,这是越南人最爱的小吃之一。把蛋放在一个小酒杯上,敲破蛋壳放入一点鱼露,拌着薄荷叶等香草一起吃。

清晨,早市里已摆上了新鲜的菜蔬,码头上满载的船鸣笛出航,而白天人声鼎沸的会馆里只有员工挥着长长扫帚在扫地,回归清静。

把游人留住的是灯笼,是漆黑的深闺大屋,是浓艳飞檐的会馆,是熙来攘去的早市,是餐馆里的蓝色鱼图案餐具,是潮起潮落的小河,是木船,和木船上那两只眼睛。

原始链接: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768833
转自:1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