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南广南信息港

[游记]广南广南信息港

2008-05-22    china.com

在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人民纯朴、勤劳,物产丰富,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世代和睦相处,这就是广南县八宝镇,八宝距州府文山200公里,距县城80公里,国土面积609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248个自然村、27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蒙古、仡佬等九个民族。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66691人,其中农业人口64500人。是广南县人口第一大镇,是壮族文化发育较早的地区之一。
八宝地形复杂多样,山地、盆地、河谷、丘陵兼面有之,海拨在1100—1300米之间,山脉呈东西走向。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八宝河、龙谭河、板幕河等大小河流25条,其中以发源于木媄湖的八宝河最为闻名,除可满足农业灌溉外,还可以开发建设五级电站,装机容量达1万多千瓦。八宝河沿河风景秀丽,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八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1100cm,无霜期335天以上,年平均日照1865小时,相对湿度70—80,具有冬暖夏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蕴含了八宝米、蔬菜、茶叶、八角、金银花等产品优良的内在品质,使其与八宝风景名胜一起名声远扬。

旅 游 篇

(一)悠久的历史
八宝原称八播、历史悠久,早在5千至1万年前的新、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代先民在此开拓繁衍,先秦时期为“僚”、“濮”等古代部族领地,两汉时期属牂牁郡句町县,魏晋时间属兴古郡,唐为“僚子部”所辖,宋元属特磨道,广南西路宣抚司,明清政属广南府。民国29年改称八宝,1958年文山州人民政府成立后属广南县。
八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宋时期是 邕州府赖以统治广南的“特磨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南照、大理通往两广沿海的重要通道,作为“句町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以壮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二)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
八宝素有“高原小桂林”之誉,百里平川之上,青峦叠障,秀水蜿蜒,飞瀑磅礴,流泉清冽。奇洞巧穴之中,曲径通幽,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山川田园风光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更为可贵的是,八宝久远的历史和凝重的文化底蕴还为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文物古迹(如余家岩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田房仙岩崖画,八甲烽火台等)和石刻碑题(如“别有洞天”、“醒梦石”等)。“南北双桥锁鏊鱼,东西二瀑挂垂帘,长划卧波归牧笛,渔舟晚唱春江月”,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足令游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八宝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共分为八宝、三腊、河野、百乐、汤纳5个片区,45个景点。其中,国家一级景点3处,国家二级景点4处。尤以一河(八宝河),两瀑(三腊、戈丰瀑布),三滩(田房、大滩、石丫口大滩、珍珠滩),三洞(汤纳、牙方、三腊溶洞),四奇(奇特的喊泉、奇异的风洞、奇怪的洞鸣、奇巧的怪石),五古(古崖画、古人类遗址、古文字、古文物、古桥)最具有旅游观光价值。
八宝河
说到八宝的旅游,就离不开八宝河,正是这一条清澈明亮的河流,造就了八宝典型的山水田园风光。温柔美丽的八宝河由南向北从峰丛群山中蜿蜒盘旋绕到八宝镇区,然后向北匆匆离去,两岸和山脚是平坦的稻田和依山傍水的壮族村落。美丽的八宝河一路流来揽集了许多奇特美丽的风景,沿河由南至北有龙潭吐珠,河野鲤鱼泉,风洞、半岛小学、河道溶洞、河道观音、江中夫妻树、孤儿井喊泉,对河水乡风光,鱼鹰石、和尚山、三腊瀑布、犀牛山、田房崖画、双锁鏊鱼山、青龙山等,还有近十座古代石拱桥横卧于八宝河上,如一条条古朴典型的腰带把八宝河装扮得更加动人。
三腊瀑布
三腊瀑布是八宝风景名胜区的最著名的景点。八宝河水于三腊村旁枝茂藤缠的古树林中穿出来后连叠三台,形成玉屏,浴人和弓花三瀑,总落差120米,宽25—35米,近看玉屏瀑如垂帘横悬,雾气腾绕;浴人瀑汹涌湍急,瀑条四射,仙人石在半空如老顽童般自享嬉水之乐;弓花瀑水从50米高的崖顶狂倾到底台深谷,在谷中翻起层层水花,如洁白的棉花铺在宽敞的谷底。晴天,玉屏瀑和弓花瀑常常隐现出美丽的彩虹。远看三叠瀑布如缟素垂悬青翠的山间,称三腊瀑布。人们曾赞之“幽岩漫天飞素云,深山白日走晴雷”,“三腊响水跌如棉,不用弓弹花自舞”。
(三)别具一格的民居
八宝壮族村寨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壮族田园村落,有自已独特的一套建筑工艺,多取木石为原料,擅长铆榫和雕工。喜欢楼居,房屋名叫“干栏”,其楼多为三层,四重檐瓦,一般顶层储粮,中层住人,底层饲养牧畜,以三开间或五开间为一幢,还建有耳房,阁楼和抱厦组成一套,家家都有望楼和晒排,寨中多铺石板,均有风景林,壮乡多水,河道上建设的风雨桥玲珑别致,形成环境优雅,民族风情浓郁的壮乡格调。
(四)古朴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
八宝壮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有灿烂的稻作文化,培育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宝贡米。壮族人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风淳朴,礼仪周全。壮家儿女,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所产壮锦、银饰、工艺精良,价廉物美,深得顾客青睐。壮族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项目多而独特,跑马节、花街节、河灯节、新米节等场面热烈,不胜枚举,舞狮、舞龙、踩高跷,花船戏蚌、放河灯等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米花、粽粑、岜夯鸡、酸辣鲶鳏鱼,鸭子焖糯饭等民族小吃,风味独特。置身其中,定然陶醉于这浓郁,典雅的壮族文化气息之中。
1998年以来,八宝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景区开发投资已计达12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三腊瀑布景区,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壮族风情园,八宝河漂流及八宝至三腊,八宝至河野旅游公路,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景区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以旅游为龙头,以特色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八宝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八宝镇已经成为云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特色型小城镇。

城 镇 建 设 篇

八宝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定型为壮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型小城镇,进而建设成为文山州东部,广南县东南部的中心小城镇,八宝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是以繁荣八宝地区经济,培育旅游主导产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出台更具体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参与开发建设,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成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齐全,小城镇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八宝特色型小城镇,并为小城镇综合开发摸索积累一定的经验,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按照八宝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八宝镇区近期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按可容纳5万人口规模进行建设。2001年,八宝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经省州计委批准,批准建设内容为长1320米,宽30米的民族旅游商贸街及绿化、供水、给排水工程,六条连接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建设壮族风雨桥1座,批准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50万元,项目建设已全面完工,已经验收。2002年省州计委又批准八宝为省级中心小城镇建设项目乡镇,建设内容为,广场、三中路延长线,石拱桥,镇区供水改造。批准总投资78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200万元,部分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
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八宝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市政功能进一步加强,改变了八宝长期以来以路为市的现象,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稳定。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到镇区从事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刺激辖区内农民进入镇区购地建房,不但增加了镇区人口,同时还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增长,促进了市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带动旅游业,建筑建材业及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全面增长。新建的民族旅游商贸街两旁房屋全部按壮家“干栏”或风格建设,现已有100多间房屋建设完成,这让商贸街成为八宝镇又一别致的旅游景点。众多的风味小吃,民族商品,壮乡文化加上典型的喀斯物特地貌田园风光,将会吸引更多客商到八宝旅游、经商。通过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带动八宝米、蔬菜、茶叶、八角、金银花、高峰牛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八宝经济发展更快,形成高原壮乡一颗璀璨明珠,对全县乃至全州均有较好的示范促进作用。

特 色 产 品 篇

八宝米
早在明清时期八宝米已是供皇家享用的“贡米”,为我国“六大珍品”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清香甘甜,油柔细腻,冷不回生等优点,曾被一些有识之土赋予“米中之花”、“洁白无瑕,质优惠中”的赞誉。近十多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加强了对八宝米的探索利用和开发,培育出“八宝香米”系列品种,获得农业部优质米金奖,中国昆交会优质米金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八宝稻谷属中灿型,适宜生长于海拨1100—1300米精作区,生育期170天左右。在历史上,八宝稻谷无法引种,当时,还把这一奇异生物现象列为“世界56种奥秘之一”,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八宝谷是“神谷”的说法,八宝民间一年一度的迎春“跑马节”时,马队前面开道引路的一面大旗的旗杆尖上挂着一个金色葫芦,内装三粒八宝谷种,表示对古代三颗“神谷”的崇拜。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八宝米这一名特优产品的引种和高产成为可能,农科人员造用滇瑞408良种作父本,以八宝稻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通过历时7年的选育,先后培育出“文稻一号”、“文稻二号”八宝米系列新品种,既保持了八宝米的优良特点,又获得高产,并可进行异地引种,从而扩大了八宝米的种植区域。到2003年,八宝镇已种八宝米质稻达28000多亩,产品在境内供不应求,部分产品已打入上海、昆明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广南县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八宝米之乡”,已基本形成基地化、产业化雏型,原产于八宝米系列产品将作为全县的一大特色产品走向市场,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峰黄牛
高峰黄牛以公牛肩胛上和省胛偏前有一竖立肩峰而得名,峰高5—12厘米,牛肩峰则不显著。公牛成年体重为300—500公斤,母牛为250公斤左右。高峰牛躯体结实,肌肉发达、是肉,役两用良种黄牛。它以高大雄壮、峰高如驼,力大结实,肉质鲜嫩等特点闻名全国,同时高峰牛还有耐粗食,性情温驯、易调教,能适应寒冷或酷热的气候环境,繁殖性好等特点,高峰牛一般不群收放养,大都是单独饲养,即可减少疾病,又不致使良种变异。每年耕种季节结束入冬后,不仅草料要喷洒盐水,还须喂豆浆、熟包谷、面糊等精料,严冬时节,还要每月喂2—3次腊肉,以保持体肉热量和增肥。八宝是广南县的高峰牛保种示范区,荒山草坡广阔,农作物桔杆丰富,群众有养高峰牛的传统,近几年全镇高峰牛存栏、出栏均居全县前列,八宝境内有百乐、甘蔗园两个大牲畜交易市场,每到集市,外地客商公集八宝争相选购高峰黄牛,高峰黄牛已经成为八宝米之后的又一特色产品。
土布、壮锦
八宝土布,壮锦是八宝的一大特色产品。八宝土布生产是由农户在家里编织,全镇有上千台织布机,大部分是手工织机,原来大家只是在农闲时织上几匹为自己做衣服用,近几年来,八宝土布由于质量好,销量逐年增加,加之有一批人从织布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营销,把八宝土布远销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州内、县内的各少数民族缝做民族服装也多用八宝土布,一时间,八宝土布名声远播,成为畅销产品,这样镇区附近的很多群众就脱离土地专门从事土布生产。八宝除了生产一般的土布之外,部分群众还编织传统壮锦,壮锦编织工艺比一般土布复杂,售价也较高。壮锦用彩线编织,织成各种图案的花纹,适合当今城市人的消费要求。八宝土布和壮锦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已经成为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同时也成了全镇的一项大产业。
八宝的少数民族服装,银饰品,尤其是风味食品也是八宝的一大特色,味香可口的鸭子焖糯米饭,十二色花糯米饭,绿色面蒿粑、又黑又大的粽子,褐色褡裢糅,岜夯鸡,酸辣鲶鳏鱼,香甜的米花等均是壮乡有名的特色风味食品。

文 教 卫 生 篇

“九五”以来,八宝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实用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得到加强。
教育:现有学校98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校1所,一级完小14所,二级完小18所,村级初小20所,教学点43个,在校学生1万多人,教职工500多人,教学班级351个,“扫盲”和“普六”工作顺利通过省州验收,“普九”工作顺利推进,三中宿舍楼、镇中学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河野小学搬迁已纳入八宝水库的迁建项目,现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镇中学的学生宿舍已纳入世行贷款项目。2002年八宝初级中学荣获的“二级二等学校”和“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年内高考中被大学录取107人,本科18人,专科89人,录取率达53。目前,“普九”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2005年,将接受省州验收。
卫生:积极做好医疗防疫,保健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基层网络建设,争取上海援建的“白玉兰”卫生室建设,建成了乐共、板幕、交播、坝哈、平邑等5所卫生室,筹资60多万的八宝卫生院综合楼已正式投入使用,门诊大楼通过招标已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门诊29312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52人,年度总收入突破100万元,组织乡医开展冷链运转6次,开展“四热”病人血检1780人,妇幼保健及降消项目方面,全年出生893人,其中新法接生791人,住院分娩78人,孕产妇系统管理472人,儿童系统管理5231人,开展灭“四害”活动,共灭鼠69362只,组织单位和居民进行卫生大扫除,消除垃圾68730公斤,清理河道27610米,“非典”防治工作进展顺利,我镇未发现一我凝视病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运行正常,共上缴基金50多万元,住院就医补助报销逐步惠及广大农户,农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努力巩固“三为主”,大力推行“三结合”,严格控制多孩率的出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促进了我镇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
文化、广播电视:以各种节日和重大庆祝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广播电视的作用,认真举办旅游节和盘王节,认真组织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汇报演出,开通电视光缆,共传输国家、省、州、县共二十五套节目,有线电视同户已发展到968户。所辖的16个村委会,248个自然村中,已安装24个有线电视小前端,16套“212”工程,77座“211”工程,35座卫星地面单收站,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80以上。并开通了八甲、板幕、百乐等10个村寨与镇区同频道的电视光缆,通过努力,电视、广播事业建设已列入“千里边疆文化长廊”项目。

转自:http://yngn.blog.china.com/6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