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湄公河:水上天堂的世俗风情 |
[游记]湄公河:水上天堂的世俗风情 |
2008-06-10 21cn.com |
更多精美旅游图集 今日图集最高人气排行 最新上传排行榜 在中国遥远的青海,茫茫的草原,圣洁的雪山,从冰川渗出的融水,汇同着草滩上的淙淙溪流汩汩南下。澜沧江携带着唐古拉山北麓的融雪和雨水从青藏高原翻过云南的迪庆在西双版纳与中国告别后便叫湄公河。 湄公河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汇入南中国海,成为一条全长4880公里的国际大河。“因为有湄公河,因为有佛教。”湄公河流域的祥和与质朴使无数西方人认为这里是平和、宁静与安详的天堂世界。 佛号中的长河——湄公河 琅勃拉邦:佛忽然变得亲近起来 未去老挝之前,对老挝所知甚少,勐腊的关口在磨憨,有趣的是,出了关口还要走1公里左右才到老挝的磨丁关口。一样的红土地,一样的芭蕉林,一样用椰树、椰枝做的茅屋,如果不是语言以及关口飘着相异的国旗,你几乎分辨不出中老有何区别。 “在琅勃拉邦,可以享受到平和、宁静与安详。”来自法国的教师兼自由摄影师亚历山已经是第6次到琅勃拉邦了。在他的眼里,琅勃拉邦就是一个祥和的世界,是他在巴黎快节奏的工作之后最好的休憩的港湾。问他是什么原因使琅勃拉邦和他的人民具有如此特点?他笑着说,“因为有湄公河,因为有佛教。” 沿城而过的湄公河让琅勃拉邦有了水的灵气。如果没有湄公河的相伴,琅勃拉邦或许就是一个山地之城。晨曦中,湄公河在淡淡的薄雾中渐渐地露出面容。宽阔的河面就像一位温柔的女性,平缓地流淌着,没有她的上游澜沧江那样凶险、湍急。一个少年似乎刚起床,就着河水洗脸。远处,偶尔有零星的几只小舢板和独木船划过,琅勃拉邦的清晨,就像一幅水墨画。 茂密的热带植物遮掩着滨河路。一幢幢小洋楼面河而立。因为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缘故,琅勃拉邦的许多住宅,还保持着法式风格。楼房大都只有二层,独门独户,用栅栏围住。门前、院内栽着各种花草树木,将那些各色小楼装点得像花园一样。 贫穷的老挝却从容、安详地面对现实。市民们的生活大都很悠闲,扫地的,放猴子的,整理庭院的,扎鲜花的……很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老挝你不用担心被骗、被偷。无论走在哪一条街道,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夜晚你都听不见嘈杂。不知道这样的境界从哪里来?难道真的是佛的力量? 琅勃拉邦市区面积不到10 平方公里,却有32座寺庙。从早到晚,如果你都在街上转悠,肯定会无数次地与寺庙、与和尚那一身的黄相遇。清晨,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队队身披黄色袈裟手持金钵的僧侣身影。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到老挝是14世纪的事。1349年,一个避难于吴哥的王子法昂率军打回孟骚即今日琅勃拉邦所在地,并在1353年建立了澜沧王国。1359年,法昂王到吴哥请两位高僧带着3位佛学家和20名僧侣来到老挝传教,并带来1尊著名的勃拉邦金佛像,传说这尊佛像公元1世纪在斯里兰卡建造,现珍藏在琅勃拉邦的皇宫里。而琅勃拉邦市的名称也来源于这尊佛像。 根据小乘佛教的规定,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当一段时间和尚,佛教如血液般流淌在琅勃拉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善良、诚实与朴素。即便他们物质生活贫困落后,但却有非常的素养与精神面貌,自然会散发出一种美丽与宁静的气息。在琅勃拉邦,佛忽然变得亲近起来,心情像被洗过一样澄净,不敢说已经体会到了佛说的“大自在”,但是从未有过如此舒朗。
|
转自:http://travel.21cn.com/guide/senery/2008/05/09/4698859.shtml1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