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芽庄的海 |
[游记]芽庄的海 |
2007-08-02 byidea.com |
芽庄的海 * H * Fly Away 9个小时的夜班车。芽庄到了。NHA TRANG,海边的小镇。 这里就是H常常怀念的海。当年他只是一个小男孩。6岁从皇城顺化搬到了西贡,10岁到这个海边小镇小住,13岁随父母移民美国,2002年,28岁,到上海,开始越南餐厅的连锁生意。再也没有来过芽庄。可19年前的海仍然时时在他记忆的深处,变成一个标点。很美,Nha Trang,他在白纸上清晰地写下这个名字,在中央绿地里的夏龙湾餐厅的大玻璃旁,窗外林立的写字楼灯火璀璨。H说自己是个彻底的商人,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他可以为了一笔生意而随时放弃旅行。所以他只是怀念而不能重温。 这片海和以往的海完全不同。透明的蓝有着魔羯的气质,内敛却又丰富。天气很凉,海滩上几乎没有人。海边的潜水者俱乐部冷冷清清,潜水服闲置在架子上,工作人员也懒懒的。现在是越南的冬季,越往北走越凉。可是海的感觉却出奇地好。光脚站在离海很近的地方等待沙陷。第一次,浪潮涌来的时候心会一紧,接着是凉到耳根的冷,禁不住发一个抖,然后才慢慢暖和起来。海岸线很长很长,象一个告别的吻。 芽庄的海就是南中国海。海的那一端,就是祖国吧。虽然看不到,可还是觉得温暖。海的另一端,还连接着马来西亚,那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浪漫、唯美,有着每天傍晚6点准时的热带雨,和汹涌的快乐。在那种地方,会忘记自己爱着谁。可是在芽庄,会问自己最想念谁。 离海岸很近的地方有几家颇为精致的酒店,从沙滩的这一边望去可以见到它落地玻璃后轻轻舞动的白纱。那样的房间里应该有着铁铸的床,雪白的床单和浅紫色的萝帐,壁灯象树枝般从墙上探出半个身子。简单但不失好品位。会有些象欧洲的某个小镇的旅店。在那样的阳台上,打开记忆的锁,或许能写出诗来。 H是一定会选择这样的房间的。他每次回到越南,总是住最好的酒店,被人称为美籍越南人,接受亲朋的探望。他曾经对我说,原来的那个记忆中的家已经回不去了。想得到他带来的礼物和钱的人不胜枚举。主要还是钱。他说亲戚们并不懂得怎样把钱积攒起来做些小生意,而是拿到钱的当晚开始就尽情地享受。他记忆中的那个青葱年代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现在的他对于尚在越南的族人来说,是一部提款机。没有爱。只有责任。我看着他,觉得有些悲哀。他还那么年轻,就要背负整个家族的汹涌欲望。 想起他的母亲。瘦小安静的越南女子,有着明亮清透的眼神,做得一手好菜。H餐厅里几乎所有的菜都出自于他母亲的传授。她和他在一起时讲越南语。那是只属于他们俩的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有时候她会在他的头发上轻抚一下,慈爱地看他。他从不提起父亲。他母亲在上海的短暂小住结束之前,H叫我去他的餐厅尝他母亲的Home Cooking。出于礼貌,我买了浅绿色透明的真丝长围巾送她。她害羞地笑,并不多言语。那天她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太多的好菜。第二天,她就飞回加利福尼亚去了。几天后,H同我说,他母亲极喜欢那围巾的颜色和料子,并且在亲戚中秀了一番,还特地打来电话叫H回美国的时候再多买几条同款的围巾。经历过战火的越南女子,往往有简单的快乐,容易满足。这样多好。就这样,一直到老。 芽庄的海滩上也有和他母亲年纪相仿的越南女子。傍晚来临的时候,她们挑着担,一头是新鲜的海蟹和透明的大虾,一头是温热的炉火和不知名的调料。她们用简单的英语询问沙滩上的人要不要来一些现煮的海鲜,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放下担子,用扇子将炉火扇旺,没过多久,就能从锅子里捞出红红的美味。 就在这样的海边,想要深潜。想要Fly Away。 看遍人来人往 缘起缘灭 不该怕改变 |
转自:http://www.byidea.com/viewthread.php?tid=843&highlight=2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