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马路要拓宽了“烟台新外滩”建设大幕拉开 |
[游记]北马路要拓宽了“烟台新外滩”建设大幕拉开 |
2008-05-22 sina.com.cn |
在上一个百年里,被称为“烟台外滩”的芝罘湾片区承载着烟台太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情怀。如今,改造建设“烟台新外滩”的大幕即将拉开。 作为2008年烟台市“城建1号工程”,市区北部的“第一商业街”——北马路拓改工程将分段封闭、昼夜施工,从3月18日开始至6月30日,北马路西段(青年路至海港路)率先封闭施工。市建设部门人士介绍,北马路拓宽改造工程长2679米、路幅宽40米,双向四车道,路中央有绿化带,两侧为人行道。其中,大海阳路北首、新火车站大门前将开挖一条垂直深度达10米的地下过街通道。 北马路是烟台的“门户路”,也是进出港站、火车站旅客对烟台的“第一印象”,在火车站开工、滨海路修葺一新的情况下,它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历史北马路:百年前从“自然海湾”演变而来 与芝罘湾片区相连的北马路,承载着烟台太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情怀: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最初的北马路西起原通伸河北口(今青年路北段),东到德胜街(今海滨街东口),长1550米。因地处北大街以北邻近海边始名后马路、后大街,1928年后改名北马路。1928~1931年先后分三次修建成水泥路面。 北马路处原是自然海湾。1901年,烟台商埠内以八大商家为主创建了代表商界的“大会”(后改为总商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外国人竞争,向商界募集白银40万两,开始由原瀛州街向北进行“东西公共码头岸路”建设,到1903年完成了约1300米的阻浪垒(海岸壁墙)工程,并开始填土、建房、筑路,路基成型。1918年8月,由总商会投资建成当时最大的“公利市场”,成为渔业集散中心,老烟台民众俗称“鱼市场”。时有大小鱼行100余家,加工制作的咸干鱼虾销往各省及京、津、沪等大城市,一时名扬四海。1927年烟台总商会也迁至该路中段南侧(今烟台卫生检疫局地址),成为烟台商界的活动中心,北马路也成为烟台“第一商业街”。 1931年,又建成西南河水泥桥及大海阳河水泥桥,北马路向西延至通伸河(今青年路)。1956年,烟台火车站、烟台港客运站建成后,北马路成为一条东西向交通干道。 1985年起,将北马路路东段即原北大街东段的太平街、悦来街、长乐里、吉祥巷、如意巷等拆除,道路拓宽,直接与解放路连接,形成了西起青年路港站立交桥,东至解放路海关大厦的市区北部东西主干道。现仍沿用原路名。 1996年夏,北马路经历再度拓宽改造后通车,此后一直没有大修。 现实北马路:功能弱化、业态老化,老商业街期待重生 烟台港、火车站、北马路汽车站沿北马路的北侧一字排开,使北马路一直承载着重要的交通疏散和商业集聚功能,堪称市区交通最为忙碌的商业街之一。然而,经历12年的风雨后,曾经令人耳目一新的北马路已经功能弱化、业态老化:由于车辆超负荷的碾压等原因,北马路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再加上原来的路幅较窄,给市民出行和商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直接影响了烟台这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形象。 从交通层面上来看,市建设部门人士说:“火车站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北马路将承担更多的人流、物流疏散的任务,它的现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北马路拓宽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 再从商业层面上来看。记者昨日沿线采访,了解到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商业福地,如今正一步步走向边缘化—— 抛开外围崛起的大型购物中心不谈,北马路无疑是火车站商圈的“门户路”。某渔业公司的盛先生表示:“北马路商业历史上因渔业而兴,同时为铁路、公路、海路提供着最便捷的配套服务。面对交通之便带来的滚滚人流,北马路却因其功能弱化而导致业态老化,成了低端商户的集散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7ce00401008odv.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