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滩,生生不息

[游记]外滩,生生不息

2008-05-22    sina.com.cn

这是英国作家哈瑞特·萨金特《上海》一书中对当时外滩的描写。她如我一样,也是没有见识过外滩的年轻一代,靠四处的访问,查考保存在英国和美国以及上海的档案和一厘米一厘米地考证照片,来还原大战前后的疯狂。当我一字一句地翻译她书中这两个段落时,我曾翻检过的照片,旧报纸,多年没有人碰触的纸张变脆的档案一一浮上眼前,我有时能判断出她的意象出自哪里。又有哪些是结合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那是经历了海事时代的想象,不管我们属于那个时代两个正好对应的民族——心路竟是相似的。按照卢卡斯的说法(CHRISTOPHER
J.LUCAS),这是将“认真的事实与无限的幻想的混合”。

外滩渐旧,魅力依然不可估量

1958年的外滩,过于清洁的街道,穿深色衣裤举止拘谨的行人和突然变得半空的停车场,以及出现在汇丰银行对面的伏尔加牌苏制小汽车,还有组成了“令人不能忘记的天际线”的楼群,从无数紧闭的窗户里传达出来的敛声静气,以及莫名的威严,恼怒与茫然。不要忽略从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和法国人镜头里流泻出来的那个年代外滩的茫然,那是英租界的外滩成为上海人的外滩后,欢笑,国旗和阳光都无法掩饰的真情。从1880年代开始,上海人从一个15英亩的小公园开始,为自己在外滩享受公民的权利争取了超过半个世纪,这是第一次,它终于属于了中国人。

从1949年,到1958年,外滩的洋行全部撤出了原先的大楼,上海市政府和各大局接管了那些大楼。外滩成为上海政府主要办公地点,怡和洋行成为上海外贸进出口公司,招商局成为上海海运局,渣打银行成为中波海运公司,但海关还在原来的大楼里,而且,从赫德时代制定的各项基本规章仍旧沿用下来,并且成为全国各海关的统一规章。而英国领事馆里的一部分甚至成了市政府机关的托儿所,另一部分则成为上海友谊商店,这是当时的上海与外部世界有所联系的窗口:只有外宾和陪伴外宾的中国人才能进入那里购物。走过国旗色的“WELCOME”地坪的中国人,实在有着不寻常的感受:那是种被极力隐藏的高人一等的感觉。距离这里有两个街口之遥的华懋饭店与汇中饭店合并,成为和平饭店。它们仍旧是上海最高级别的饭店,此刻入住的是来自华约组织的新中国贵宾们。不过,掌管大堂电梯的工人还是沙逊大厦时代的老人,他仍旧每天用发蜡将一头茂密的短发整理得油光可鉴,让人站在他身旁,也不得不检点自己的仪表。

1966年夏天,海关大钟的报时曲,从英国曲调改成了当年最重要的歌曲《东方红》。寂静的上海夜晚,钟声一直可以从外滩传到静安寺。那一年,和平饭店楼上的中餐馆传统的中国龙凤以及蝙蝠的浮雕被人用白报纸贴了起来,华懋饭店时代客房的陈设和家具仍旧使用着,包括传说中洗脸池上方的银质龙头。如同奇迹一样,沙逊家族的族徽也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墙上,楼梯上和屋顶上,但怡和洋行门楣上刻在花岗岩上的标志却被铲除了。汇丰银行的标志并不是在那时被清理的,上海市政府时代,它的狮子和它的标志都在远处保留着,它大堂里的壁画被掩盖在薄薄一层石灰老粉后面。要到三十多年后,在上海经济起飞中,新兴的浦东发展银行租用汇丰大厦后,这家新兴的银行才将汇丰银行的所有标志换上了自己的标志。那新标志与修正后的大堂,充满海事时代通商口岸风格的壁画形成悖论般的对峙。

七十年代,上海总会改名为东风饭店,向公众开放。那里供应七十年代口味浓重的上海菜,清炒河虾,松鼠黄鱼,香酥鸭,和三鲜汤。在被分割成三段的长吧上,可以买到正广和的桔子水和青岛啤酒,以及绍兴黄酒。酒吧在五十年代已经销声匿迹,在漫长的中国内陆城市的拘谨生活中,东风饭店的管理者看不出它的前途。这情形,就像我母亲当时将她满满一箱丝绸手工旗袍拿出来,给我改制成夏天的内衣裤一样。这不是仇恨,而是茫然。是的,是对精美而百无一用的旧物的茫然。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东风饭店二楼宽大的洗手间即使窗户大开,阿摩尼亚气味也经久不散,还永远能听到哪一个马桶水箱潺潺的漏水声。从沿江的长窗望出去,透过布满雨痕的玻璃,黄浦江的风景仍旧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当在桅杆上挂满小旗的远洋船缓缓经过的时候。风尘仆仆的铁船上,巨大的铁锚上带着黄色的铁锈,仿佛昨日再来。1910年的西门子电梯哐啷哐啷地上升或下降,在楼梯上,能看到客人半截身体,让人很容易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电影里的情形。

一年又一年,外滩的大楼渐渐旧了,仁记洋行的大堂里挂满了各种自制的信箱和牛奶箱,走廊里摆满了各家的煤气灶,接进了水管子,权当厨房。它早已成为普通民居,通常一间办公室里,住进了祖孙三代的家庭。饰有精致圆柱的安妮公主式的大厦门口放着摇摇欲坠的竹椅,那是老人夏天乘凉的座位。从前的码头,现在成了人们早晨结伴打太极拳和跳舞健身的地方。1908年联合教堂的住堂牧师在书中建议来上海的游客到江岸上去看风景,他认为那里是外滩最重要的观景点,能看到繁忙的江面上从世界各地来的船只和国旗。德国人EILEEN
HSUBALZER1974年访问上海时发现,那里仍旧是来外滩的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靠在堤岸上,眺望江面上过往的船只,男人们为女人和孩子指点船和旗帜,要是偶尔有外国的船进港,他们就有机会看到外国的国旗和站在甲板上的水手。有时彼此也会遥遥挥手致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ff724b01000a5a.html2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