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专题策划:上海新外滩,奢华顶端的“花样年华”特别. |
[游记]专题策划:上海新外滩,奢华顶端的“花样年华”特别. |
2008-05-22 sina.com.cn |
外滩的建筑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说明:该专题所有图片来源东方图片系列,整理为萧非,专题制作也归属萧非。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 第一阶段约在189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例如中山东二路33号,原来的英国领事馆就建于公元1852年。 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外滩的旧房大多被拆除,改建为3、4层楼的楼房,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例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华俄道胜银行)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群格局。 南至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一座座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建筑组成的外滩建筑群,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而且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体十分协调,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因此,国务院于1966年11月20日将整个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群楼中有一幢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如果您在漫步外滩时也曾经踏入中山东一路的12号大楼的正厅,我保证您会发现这种说法丝毫不为夸张。除了华丽,这还是一幢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汇丰银行,市政府和浦东发展银行曾先后使用过此楼。 1.外滩嬗变从“3号”开始 随着“外滩源保护与开发”的推进,老外滩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改造已先一步进行。首当其冲的“标本”正是外滩3号。 外滩3号是1916年落成的新古典主义宏伟建筑,共有7层,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大楼。2002年,来自新加坡的资金源注入后,改造之初即为外滩功能的转型显示了一种可能。随着香港House 在12000平方米的空间内,Armani、Hugo 2.双峰并峙顶级商圈雏形初具 就在外滩3号动工的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产公司嗅到了外滩变局可能带来的机会。在与拥有外滩三座闲置大楼的久事集团的接触过程中,这家台资公司最终在“2、6、18”这三个数字中,选择了18号。 2004年11月,当花费了1500万美元重新改造的外滩18号出现时,我们看到,外滩顶级时尚商圈已然成型。从此,外滩的万国老建筑延续的是门牌号码5号、6号、12号、15号、27号……不变的却是经营模式:顶级品牌旗舰店+高档餐饮+高级会所。 3.重整风貌消失的“亚一弯” 今年2月22日凌晨,上海外滩延安路高架下的一段匝道,进入拆除改造阶段,备受瞩目的延安高架紫金路以东段开始封闭交通,包括外滩跨越中山东一路的下匝道“亚洲第一弯”在内的4条匝道及450米长高架主线正式进入拆除改造阶段,这也标志着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展开。 这段曾让无数游客所倾心的“亚洲第一弯”,曾经记录着上世纪90年代起外滩第三轮改造的历史。当时以解决外滩中山东一路的交通需求为目的的工程,不料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不知不觉中造就了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今,在新一轮“外滩变脸”计划中,贯通苏州河两岸的外滩通道工程将担负起改善交通的重任,建成后部分车流将被引导至地下通道通行,“亚一弯”已没有存在必要。 或许,整个外滩地区交通改造工程与其说让外滩“变脸”,不如说让外滩复原。“亚一弯”因城市规划的需要将被拆除;新建外滩通道从地下分流过境交通,让过境小车“穿肠而过”;外滩标志物之一的外白渡桥将被“整旧如旧”,并于明年3月回归原位。外滩源开发,正在开启外滩的又一个“花样年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dc72f01008yr8.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