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品味福州路的气息

[游记]品味福州路的气息

2008-05-22    sina.com.cn

上海的福州路是市中心一条素有“文化街”之称的马路,它开辟于19世纪50年代。初为外滩至今河南中路一段,因基督教伦敦会设在此路附近,故名布道街。1865年正式命名为福州路。此路从上海开埠后商业就渐渐兴起,特别是青楼业闻名于沪。上世纪初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相继在此设立总管理处,以后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到40余家书店在此开设。不久各种笔墨庄、文具用品、纸张、教学仪器等店也从外迁来此处,还有天蟾舞台等戏院、餐馆、酒楼也运因而生,福州路成了上海著名的“文化街”。据说当年的张爱玲就是夹着一个布包来福州路上的万象书局接洽小说出版之事。当年全国许多闻名的报纸杂志和各种书籍都是从福州路上流传上海,尽而辐射到全国。可以说,福州路当年的文化出版业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至今福州路两旁还分布着众多上海最大、最有名的书店、文化用品商店、还有图书馆、旧书店、中西药店、有百年历史的老饭店、以肯德基快餐店为首的众多小吃店、服饰店、天蟾逸夫京剧中心……每天复每天,福州路上的人流数量不亚于南京路上的人流,而且多的是居住在上海本地的人,因为买书、看戏、逛街、小吃……正是上海平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福州路上既有文化书报的油墨香,也有实实在在的食品香,还有南北丝弦的铮铮琴韵……逛福州路是轻松闲适的。

这里除了在原“会乐里”旧址上兴建的来福仕购物广场和金陵海欣大厦外,基本上是一些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楼上是居民住宅,楼下是商店,开间都不大,门口没有台阶,很容易就能进入店堂,五颜六色的文化用品琳琅满目,一览无遗,即使全部是文化用品却也充满一种浓郁的商品气息,让人感到亲切随意自由。

福州路在本质上其实还是一条平民街。

在福州路与云南中路转角处,矗立着一座扇形外墙为奶黄色的四层楼建筑,这就是曾经名扬海内外,昔日上海著名的京剧演出场所天蟾舞台——今天已经改名为逸夫舞台。原来的天蟾舞台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取“蟾宫折挂”之意,一直是上海数一数二的专演京剧的大剧场。天蟾舞台曾在文革中被改名“劳动剧场”,当时无戏可演,一停便好几年。

今天的逸夫舞台正是在香港电影大王邵逸夫的出资下于1994年左右重新翻建的,虽然只有900个座位,与当年天蟾舞台高达三层拥有3000多个座位的剧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剧场艺术发展普遍遭遇“瓶颈”的今天,能在市中心有这么一座设备音响现代完美的剧场,已经实属不易了。这里每年都有近300多场的戏曲演出,对于上海广大的戏曲爱者来说,不啻是一个佳音。

现在的天蟾逸夫舞台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剧场“硬件”一技独秀成地为上海戏曲舞台的“楚翘”。每次到福州路我总要进剧场的大厅看看。大厅里有杨子江音像公司专设的戏曲音像制品专柜,品种齐全,质优价廉,吸引着不少戏曲FANS;巨大的电子广告屏上滚动着最新的演出信息,售票处还有免费的宣传广告单可取,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每月一张全月演出节目表。我每次路过总要取一张,因为没有时间和金钱看更多的戏,所以取一张节目表,让逸夫舞台整个月的演出动态了然于心,多少也弥补了一点缺憾。更主要是籍此获得了许多戏曲方面的信息,从古今中外的剧名中,从南北名角往来的踪迹里,领略到戏曲舞台的“时尚”和“精髓”。这里还举办免费的周末京昆戏剧知识讲座,不花一分钱近距离地跟戏曲名家接触交谈。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2142a01008jod.html2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