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

[游记]丽江游记

2007-07-16    bokee.com

丽 江 游 记

(2003.4.)

四月十九曰(成都—攀枝花的火车上)

因戴口罩乘车,火车上我们邻坐的位子都空着,人们似乎怕我们是"非典" 。有位列车员与熟人本来想坐挨着我们的座位,见我们戴有口罩,便与熟人在两节车箱的中部站着,很怕我们的样子。

四月二十曰(攀枝花市)

刚一下火车,经过攀枝花火车站的出租车站,司机见我们戴口罩,手一挥说:“不拉,不拉,‘非典’病人。”我说:“预防你都不懂,不拉箅了。”有司机愿拉,出价40元(实际只要25元),我们傲慢地回敬说:“不坐!”便去乘了公共汽车,每人花销3元钱。

攀枝花城与我想象中的一样,艳阳高照,火辣辣的,还多了很多因阳光充足空气干燥而生的尘土飞扬。人们个个脸上总是黑黑的,灰扑扑的,有的女人穿起了连衣裙,裙上也象吸附着尘土,看起有些脏。公共汽车上只要窗户稍有缝隙,整个车厢便雾蒙蒙的,下车时我的墨镜镜片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戴的口罩也变灰了。

四月二十日(攀枝花—宁蒗—泸沽湖)

4:20从攀枝花乘汽车进入宁蒗境内,沿途风景秀丽如画,山高,地势开阔,蓝天白云,给人的感觉是在画中穿行,景色秀丽,愉悦着人的心情,司机小钟一路兴致颇高,一直吹着口哨,给长长的近300公里旅途增添了新的情趣。不时见到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彝胞。车在一个名叫千星镇的小镇之前全为宽阔的柏油路,非常好走。这之前的天气也非常热,经过千星镇后为铺得很平的石块路,仍然好走,只比柏油路差一点点。经过千星镇,翻过千星山顶往下走,一路清风,在林荫中穿行,空气特别清新,很是凉爽。

下午5点过到宁蒗。6:30从宁蒗乘汽车出发前往泸沽湖。同车的一拨北京老年游客,倚老卖老,途中与车上抽烟的三位彝胞吵架,三位彝胞险些动手,我对两方暗施语言技巧(对北京人厉声暗示如此吵闹小心吃亏;对彝胞则语气平和,希望他们不要生气。)相劝,方才平息。北京的“老干部”们实在有些不懂,这又不是京城,这是小凉山。大凉山(在四川的西昌)小凉山(就是这云南的宁蒗)的彝胞是惹不得的,更何况他们只是在按他们的习惯生活(抽抽烟)罢了,并没有招谁惹谁。北京人地处政治文化中心,似乎沾了些皇帝气,总有那么一点统治欲望想显摆,一路霸气,一副微服私访的样子,看谁谁不顺眼。乘车出发时全车人等了他们近一小时,到了泸沽湖人口又赖着要“优惠”门票,工作人员尽职守则,文明礼貌,耐心解说仍无济于事,倒又是我详装“发火”,要工作人员另找车辆送我们其他游客进湖,说“这么贵的门票(41元/人),我们再这么耽误下去,晚上的活动根本就参加不成了”,北京游客这才左磨右蹭勉强同意工作人员的妥协条件“六个人买五张票”。北京人的不讲道理,不顾及他人,给我们的行程、游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竟用了四个小时,到了泸沽湖时民族篝火晚会已散,山色隐没,只见得满天星斗,像是触手可及,星星又亮又大,仿佛是要照亮整个夜晚,煞是好看,才使晚到遗憾的心里稍觉有点补偿。由于是晚上到的泸沽湖,湖完全隐没在黑夜之中,让我们不知它究竟在哪个方向,离我们又有多远。肚子有些饿,没有一家餐馆(不知是天色太晚还是原本就没有),夜宵全是烧烤,贵得惊人:一份脆皮肠10元,没有几根,小鲫鱼(泸沽湖的鱼因是就地取材,还算便宜的)一块钱一条,土豆5块钱一份,充饥尚都不能,味道就更不敢恭维了。

四月二十一日(泸沽湖—丽江古城)

6:00点左右,住宿的地方早已发出木板的咚咚声,那是有的游客已经起床了,我撩开窗帘一看,泸沽湖竟象变魔法似地呈现在我眼前:朝霞满天,青山逶迤,湖水浩淼……,这美把我惊呆了。我迅速穿好衣服,顾不得洗漱化妆,拎起像机飞也似跑下楼,在我们住的摩梭客栈的大门几米之外,我就亲近了泸沽湖。我不停地拍着,记录着太阳即将升起时天空彩霞的变化。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中微微荡漾,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泛起了金波,待太阳完全出来时,湖水显出了碧绿,三两个打鱼人泛着小舟在撒网。见了泸沽湖,已心满意足,不再想去摩梭人家,她们已被浓浓的商业气息笼罩。

8:30,乘住宿人家的昌河面包车启程前往宁蒗。

中午2时到达丽江,从长途汽车站步行不到半小时便到了丽江古城。人口处巨大的壁雕上赫然嵌刻着的《中国丽江古城简介》这样写到:

“中国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城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6000多住户,近3万人口,自古以来是滇、川、藏的交通要冲,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丽江古城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水为灵魂,以其曲折有致和高低错落的街巷、民居建筑、小桥流水构成了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丽江古城是纳西民族吸纳汉、白、藏等多民族文化的文明结晶,因而呈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统一性、互补性,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保留至今还独放异彩,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等,则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切都让人目不暇接,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建筑小巧玲珑,精巧别致;小桥古貌斑驳,造型各异,少有重复;流水从玉泉出来由北向南终年四季不断,清澈晶莹,分成无数支流,绕街穿巷,入墙过屋,有纵无横,分工明确;丽江古城人以纳西族为主,他们热爱生活,能歌善舞:餐馆的年轻人无论男女常会在干活的间歇快乐地哼上那么两声,你在哪里都会感染到这份快乐;四方街上每天都能见到一群身着纳西民族服装的妇女围在一棵浓荫蔽日的大树下手拉着手跳她们欢乐的民族锅庄——“拉丽丽”,她们中年轻的不过二十来岁,年长的却已逾古稀,天天如此,乐此不彼,自己快乐着,也把这快乐带给了来四方街的八方游客;丽江的人热情,而这热情不事张扬,也无夸张,总是那么宁静,轻声细语,在宁静与轻声细语中传递着的热情更显其淳厚,如这丽江的小桥流水,轻轻从你心田流过,不打扰你,却能滋润你的心田,我想,这一切都源自她的亲切、柔美。

丽江的美,不光美在她的建筑,也不光美在她的小桥与流水,更美在她与生俱来的对人的亲和力,美在她的灵魂。她有古韵古风,也有幽幽情思;她使人宁静,也使人遐想,她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在此小憩;在物欲横流繁华成梦的现实中,她不仅仅是一处寻古怀旧之地,她更象一坐你心仪已久想用心守望的精神家园,她会让你安详与平和,远离浮躁与喧嚣,会让你返朴与归真,让灵魂经过一次不太激烈但却彻底地洗礼,我们心中多少有些瑕疵的地方会在这里得到涤荡,多少有些精神与品质会在这里得到提升……,这是需要你用你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的。

当我悠坐在丽江古城四方街的木椅上,当我静享这一片净土、静观这一片蓝天白云,任微风撩起我的长发,飘扬着我的思绪,我尽情地释放着我自己——此刻的我无须负担任何的不快乐,也无须负担任何的人与事,我只为我自己快乐一回,轻松愉快地倘佯在丽江古城悠悠的小巷中,流水弯弯的小桥上,间间艺术品般的店堂里……我真的很陶醉。

可以说,一两天的时间是不够读懂丽江这座古城的。当我看着四方街上被举着小旗的导游小姐吆喝着匆匆而过的游客,象是看着受了大人蒙骗却浑然不觉的一群孩子,我有些感慨又有些遗憾:因为作为游客参加旅行团游丽江古城,若只住一晚或游半天,充其量不过只享用了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的百分之五,而另外百分之九十五则白白浪费掉了,非常可惜。

这夜起我们宿在了古城新华街双石段64号的李家大院。据介绍:李氏始祖系江苏省江宁府上元县人,因治银来丽,繁衍至今已逾14代。李氏四代孙于前清年间,始建李家大院,因其四合五天井同梁合柱木结构整体衔接之科学合理,以及建造工艺之严谨完美,使之历经300多年苍桑风蚀及无数场大地震仍岿然不动,古风依存,古貌依旧;其方砖拱瓦、飞龙舞凤等木雕及绘画,栩栩如生;依山势节节登高的中院和后院,将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古城尽收眼底。李家大院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多元建筑文化之精华,又独具纳西先民自然质朴之风采,是丽江古城为数不多的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指定为重点保护的民居。其外观古典,内部设施却一流的豪华标间,经打折后给我们才100元/间.天。我们一住就是四天。

四月二十二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玉柱擎天—洛克故居—白沙乡古城)

早晨6点,被客栈的旅游团队的导游小姐催促游客的声音吵醒,原在昨晚想到今日要睡到上午10点的想法一扫而光,撩开窗帘已见天明,顿时睡意全无,匆匆洗漱,化好妆,没有叫醒熟睡的侄女,挎起照相机出了客栈院门。下得几步台阶便又来到了古城的新华街一段。只见小桥流水,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夜晚的灯火阑珊,小城非常安静,街上摆的咖啡桌、遮阳伞全被收了起来,偶尔有位纳西族的老太太驼着背缓缓走过,间或一个晨跑的或脚步有点急的上班的当地居民。游客中少有人早起,(他们要么被吆三呵四的导游叫去了别的景点,要么就是不知这丽江的早景是很值得看的还躲在屋里睡懒觉。)起得早的最多的是支起画架写生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再有就是摄影爱好者。因为是一个人出的客栈,要拍照就有些困难,后来灵机一动:何不就找这些专业的人士帮忙,大不了嘴甜一些多叫两声‘先生,帮帮忙’。结果一般都能得到想要的帮助,我甚至窃喜:我算找对人了,歪打正着,说不定比我和我那侄女拍的效果还要好呢!……就这样在不同的景点,请教了好几位这样的先生和一位小弟。更有意思的是,在后街这段最漂亮的景点,我环顾左右,不见一位过客,等了一阵,终于见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肩上挎着一个包,像是赶着上班,我还是迎了上去:“同志,麻烦您帮我拍张照片好不好?”她一口应允,我便指手划脚起来,教她如何使用我的像机,没想到她浅浅一笑:你不用教我,我就在照相馆上班,知道的。我高兴的说:那太好了。总之我最深的感受是,今天早上找的帮忙照像的人都真是找对人了。(后来洗出来的照片也证明照得最好的几张确是出自这几位专业人士之手)。

上午9点过,包一出租车准备去玉龙雪山等,几分钟一出丽江城,就眺望到了雪山的山巅,问起司机,玉龙雪山门票60(元) ,乘车60(骑马63)。而且玉龙雪山说是海拔5000多米,怎么平地上就看到了山顶?我们四川峨眉山海拔3000多米却望不到顶?司机笑了起来:“丽江城(海拔)都已经2700米了,你站在丽江看它当然就没多高了,它不过才2000多米高嘛,加上地势开阔,你当然就看得到她啰!”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看一看那雪山,想到花那么多费用,只看一看雪山不值(何况四川这样的雪山早已见过),便要求司机改道去了玉柱擎天、洛克故居两个景点和白沙乡古城。

玉柱擎天景点就在玉龙雪山山脚的左侧,她实则是一处庙宇,她开放的起意是一处人文景观,而吸引我的却是她的自然景观。因游人少至,她宁静安详,玲珑精巧,绿树成荫,几汪静静的湖水高低错落,象嵌在大地上的绿宝石,碧水倒映着蓝天,举目四望,大地开阔,田垄畴舍、绿树、鲜花点缀乡野,好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十分陶醉。

洛克——这个来自西方的探险家,这个与中国的“香格里拉”神秘传说紧紧相连的美国人,迷恋中国云南的美丽景色,纵情在山水之间,生活于纳西民众之中,“乐不思蜀”,在中国一呆就是多年,终身未婚,为云南的地理地貌研究和民族历史、风情研究留下许多宝贵的图片和文字记载。云南人民为了缅怀这位曾与他们的祖辈朝夕相处过的美国人,特保留了他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故居,并作为旅游景点对中外游人开放。

白沙乡古城的旧有一些破败的感觉,房子土墙居多,有些房屋都有些歪斜了,没有修葺,看来象没有人住似地,唯有一株因年代久远而生成了一棵树(而不是藤)的开满了粉红花朵的月季引得我驻足观望,那花大概是有百朵甚或千朵,宛如一只硕大的粉红绣球,在这古旧的镇上显得十分鲜活,使古老和新鲜的共存,彼此没有冲突,只有相互的映衬。

以上三个景点,虽有特色,但终不能和丽江古城相比,我依然留恋丽江。

我告诉司机,哪儿也不去了,我们回丽江古城吧。照先前的约定,虽省略了一些景点和行程,依然付了司机80元。回到客栈突然发现太阳镜不知掉在哪里了,想起在车上司机介绍的纳西族不偷盗拿别人的东西,如果你有东西落在饭店或出租车上他们一定会小心看管或者原物奉还的。于是用司机(姓木)送我的名片给他打了电话过去,说不知是掉在了车上还是拉在了餐厅请他帮找找,他二话没说,就一句:“知道了”,便挂了机。隔了一阵,木师傅打来电话说找到了。原来他找了车上没有,又驱车去了我们吃饭的那家餐厅给取回来,并送到了古城的街口(因为古城不允许汽车通行),我们去取回。我想这样的事如是发生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成都,不外两个结果:一是根本就找不到(这种可能性极大),或者就是找到了,但其美德的偶然性足可报载,而在丽江,在纳西族却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民族习惯。

丽江人的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丽江人的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还远不止上面这一件事。记得一天我在新华街西面的小河边照像时,不小心将镜头盖掉进了河里,我去找旁边的一个餐馆的小妹借打捞工具,没想到小妹很急地要我给她指掉在哪里,说完麻利地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到了河里,这时河对面店铺的小妹、过路的小妹都不约而同地聚拢来了,都想来帮忙。虽是阳春三月,可这丽江的河水仍寒冷刺骨。小妹的侠义助人,让我这个外乡人十分感动,我对小妹说:我会记住小妹,我会记住丽江的。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一次我与侄女在新华街翠文段照像,顺手将我的挎包放在了一团矮矮的黄杨树冠上,由于高兴过头,竟忘了拿走,我回到客栈与服务员聊了摸约一个小时的天,又让服务员小杨带我上街购物,待要掏钱时我才发现与我行影相随的包(里面装有我这次出行的全部现金、银联卡、身份证、行李箱钥匙等贵重物品)不见了,我头“轰”地一下懵了,我知道这包掉了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们急忙原路返回,我费力地思索着,我是什么时候没有包的,我对小杨说:我该不会照像时放在树上没拿走吧?依我在成都的生活经验如真是这样我掉定了。说话间已来到我曾放包的树旁,远远地只看见包的背带垂在那里,我不知那究竟是一个完整的包还是只是一根背带,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包那里面的东西又还在不在?心中忐忑,十分焦急,腿软软地,步子却缓了下来,小杨一个箭步上去拽下了背带,——谢天谢地:包是完整的,东西是齐全的。今天,当我整理这篇游记时,仍然后怕不已。要知道,那时正是谈“非”(典)色变的日子,没有钱、没有身份证,我有机票登不了机,没有钱我无法再购机票,而且,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民航航班缩减,能否买到机票也是问题,坐汽车路途遥远,怕染上“非典”,且会影响返程……我真的得感谢丽江,感谢丽江孕育有如此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使我不致在异乡落入窘境,才让我的这次旅游没有遗憾、没有缺陷,如此完美而快乐。

四月二十三日(丽江古城)

早上7:30我和侄女就起了床,再次走向了丽江古城幽幽的小巷,待四方街人潮如涌,阳光灿烂时,我们已静静地闲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欣赏街景了。下午,我们钻进了五一街那一片的小巷,我们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店铺。这一间间店铺,简直就是一件件艺术精品,。我发现,餐厅店铺多美在门面,其宽窄不一,却古典与现代交融,情调意趣各异;民族工艺店铺多美在店堂,布置雅致,尽显出主人独具的审美情趣。民族工艺店铺的主人无论男女老幼,个个堪称能工巧匠,或描画或雕刻,件件工艺品都由他们亲手制作,间间店铺均由他们自己设计,绝不雷同。他们与其他经商者不同,他们有创造与收益的双重快乐,即使在没有收益时,他们仍还有创造的快乐;店铺的大小各不相同,大的有几十平米,最小的却不足一平米。其中的“阿孙木雕”特别吸引我的目光,店堂不大,却极有品位,是两个小伙子开的,他的木雕有些与其他店铺不同,其色泽亮丽,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店铺的墙用一种紫红与深蓝相间的织布装饰,一只白色的花盆放在他们工作台的背后,一朵马蹄莲静静地绽放着,在深色织布的衬托下显得古典、脱俗而高雅。这一切与我们前几日所欣赏到的街景又有所不同。

来丽江几天,感觉空气十分干燥,阳光普照,紫外线十分强烈,侄女的手臂已被紫外线灼伤,给她擦上了驱风油(可治烫伤)。手的皮肤十分干燥,非日日时时擦护手霜不可。丽江的饮食不太合我们的胃口,让人十分谗成都的火锅。偶见一咖啡店玻璃上写有“大锅药汤,5.00元”,竟读成“火锅药汤,5.00元,”笑煞了侄女。

晚上在新华街翠文段“后街5号”西餐厅用餐。餐厅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姓陈,结实的身子骨,黑黑的皮肤,是四川老乡,如果不说话,你很有可能把她当成当地的纳西妇女,她是内江人,在这里已有六年了,女儿、侄儿在店里帮工,还请了当地的几位纳西族小工。平常生意还不错,近日因受“非典”影响,收入有所下降,生意较冷清。老板因见我们是老乡,话也多了起来,不断地唠叨对“非典”的恐惧,并担心在成都人民南路省体育馆对面开“后街五号”咖啡馆的儿子,希望他不要染上“非典”。

四月二十四日(丽江古城)

今天早上起来,李家大院客栈的服务员小木姑娘带领我们从大院的后面攀缘而上去了古城刚恢复修建的一个公园,里面建筑古香古色,树木参天,一团团鲜花盛开着,草坪绿绿的,除了看到一两位清洁工,整个公园没有游人,非常安静,空气清新,从公园门前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丽江古城,在这里我俯拍了古城的全貌。然后回到客栈,见一拨拍电视的正将正屋的床、电视等往外搬,经打听,是中央电视台拍宣传丽江的片子,看起了李家大院,主题是丽江人回丽江有在家的感觉,外乡人(由一个老外扮演)来丽江有回家的感觉。此时我们见到了李家大院的主人,系大院建造者的第十代后人,名叫李钦,是一位个子中等,体形癯瘦却很精神的中年男人。据他朋友介绍,他原在丽江某邮局工作,曾任局长,后弃政从商,与另外几人合伙入股开办了李家大院客栈。

下午稍事休息,又与侄女去补转了五一街、白岁坊等未去过的地方,再照了一卷黑白照片。

晚上回来与客栈主人、服务员共进了晚餐。听服务员讲从明天开始(也就是我们走后)不再接待客人,为预防“非典”,接上级指示,暂不接待北京、天津、山西、广东、广西、福建、内蒙、四川(“非典”疫区)等地的客人,这样一来客源下降,每日成本加大,不如干脆歇业一月再说。眼见来了几拨客人,先问来自哪里,客人有些生气反问道:“这重要吗?”她们回答“这很重要”,且耐心说明情况,只要来自疫区,均婉言拒绝。所有丽江的旅行社从今日起均停止组团,所有的宾馆(除两家五星级的)、客栈均停止接客,有的宾馆员工已经放假。

晚上古城街上的游人少了许多。夜色中的咖啡馆、西餐厅虽灯火阑珊,烛光摇曳,由于客人少至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丽江的旅游业、商业受到了“非典”的影响。商家哀叹之时,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没有怨言,积极支持政府预防“非典”的行动。云南人的老实、顺从、平和在这等事上也可见一斑。

客栈的服务员小木,21岁,纳西族,丽江人,家住李家大院后面;小杨,27岁,纳西族,丽江白沙人;小王,年龄不详(已有小孩),大理人,民族不详。三位姑娘都很朴实、热情。

夜晚我又去了古城的人口处玉龙桥,借着灯光我抄写下了水车

转自:http://bbs.bokee.com/ThreadTree.next.11.414205.html4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