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晋揽胜——临汾尧都区(下) |
[游记]古晋揽胜——临汾尧都区(下) |
2007-07-16 17u.com |
古晋揽胜——临汾尧都区(下) 牛王庙戏台 元代的临汾正是杂剧兴盛的地区,各乡县无不以建戏台演大戏为荣,所以这里戏曲文化相当发达。目前中国仅发现不到十座元代的戏台,在临汾竟然就有五座:位于尧都区魏村的牛王庙戏台(1321年);位于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内的乔泽庙戏台(1324年);位于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内的东岳庙戏台(与牛王庙差不多年纪);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后土庙戏台(1345年);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四圣宫戏台(建造年份与后土庙戏台大致相同)。 我很早就知道了牛王庙戏台是中国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一直想去一看(那时还不知道临汾有那么多戏台,特别与土门戏台擦肩而过,实在是遗憾之至)。先是同事前往魏村,委托他拍些照片,谁知拍过来的照片竟然是村里造的水泥戏台,把我郁闷坏了!一周后正好我去一平垣路过魏村,所以特意赶个早,寻找魏村牛王庙戏台。 经过老人指点,终于在一个门面不大的院子中看到了这个距今七百年的古老建筑。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这种级别的保护,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因为感觉戏台和配套建筑离散架不远了。这座建筑物的初创年份要早于元代,也许就是宋代。因为石碑上记载的一个建庙传说讲的是宋朝真宗皇帝的事。整个牛王庙仅剩下坐南朝北的戏台和戏台对着的献殿、大殿。 戏台呈正方形,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三面敞开仅后部檐下和山墙后侧小部封闭,与后世戏台的三面完全敞开和宋代舞楼三面封闭相比,正好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檐下的两根方形石柱上刻着花卉和文字,作为戏台建造题记的文字:“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未季春石泉南施石人杜秀”给这座戏台的年纪作出了清晰的判定。 戏台的藻井结构奇特,简直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但是,作为承载屋顶重力的主梁等均已经开裂,目前使用了铁丝和铁箍加固。斗拱及梁架上均没有彩绘痕迹,不知是否是年代久远的缘故。 十字歇山顶的献亭非常漂亮,只是目睹这座漂亮建筑的现状却很令人担忧。献亭所有的立柱都歪斜开裂,屋檐外的立柱底部都用铁箍加固了,但是主框架的粗大的立柱却歪斜的相当厉害,危险啊!特别那么一根开裂的横梁上还掉着一口大大的锺,给已经很危险的建筑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时间仓促,只能匆匆看看,匆匆赶路。 土门魁星楼 从一平垣返回临汾市中心必定经过一个叫土门的地方。土门这个村庄内似乎藏有古建筑,我叫司机慢慢开,沿着小路,两边有好多古老的宅子。村内好像还有好东西,因为我隐约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屋脊。我想叫司机往里面开,但是同事不答应了,他想尽快回酒店休息,还说前几天在网上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这里有好东西,算了,先回吧。我犹豫了一下,就叫司机走了。(我后来才知道隐约看到的古建筑就是土门的元代戏台,把自己悔得肠子都青了。)出村口,见到了一个精巧的古建筑。 这是一个魁星楼,魁星是古代传说中掌管文运的星宿,村里建魁星楼主要是想给村内增加文运。此魁星楼是我见到的非常秀气的古代小型楼阁,楼共两层,底上是砖石砌就的台基。目前似乎给人占用了,因为两边月门一边封闭加了窗,一边加了门,致使我没有办法登楼看个究竟。 魁星楼屋顶的装饰极尽花俏,不仅使用砖雕花饰作为屋脊,还是用蓝色的琉璃来制作屋脊上的宝刹。藻井是看不清楚了,但斗拱还是能比较清晰地看到。整座楼都很破败了,反宇飞檐的十字歇山大屋顶,交织的飞檐的曲线,在夕阳的映衬下深深打动了我。林徽因大师在论及这种建筑样式是曾经这样讲到:历来被视为极特异神秘之屋顶曲线,并没有什么超出原则和不自然的造作之处,同时在美观实用方面均非常成功。这屋顶坡的全部曲线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屋顶部一跃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美丽冠冕。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年代的建筑,仅仅知道这个建筑非常美;我不知道这个建筑是什么样的控保级别,仅仅知道这个建筑即将离我们而去。不再尽快抢救,这座魁星楼也将很快告别我们。 临汾鼓楼 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西,是一座非常雄伟的建筑,也是目前中国最高的鼓楼。鼓楼始建于北魏,但现在这座鼓楼是1987年建造的。据说当年的鼓楼要比现在的漂亮,所以曾不止一次问过临汾当地人鼓楼被毁于什么年代?回答有2种。一是文革时各种派别的小将都在鼓楼基座门券内张贴大字报,为了争夺贴大字报的占地面积等原因,甚至发生了武斗,所以当时的政府领导一声令下,鼓楼灰飞烟灭,理由竟然是这座封建时代的老东西影响了现代人的团结和安全。(竟然有这种歪理,既然影响,又何必再建?)二是解放临汾前夕国军把鼓楼全部拆掉了。(为什么呢?这是市内一个区域的制高点啊) 和当年一样,基座四周嵌着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石刻牌匾,象征着临汾重要的地理位置。这座仿明十字歇山三重檐建筑是可以上去参观的,里面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展览。我没有上去,据称三楼还有一尊出土的大铁牛。 铁佛寺 铁佛寺离开鼓楼不远,和山西省师范大学紧邻。好多次从师大原正门走过,见到有座高高的琉璃塔,就是没有机会进去。直到2006年6月的临汾之行,才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其实最早吸引我的是那座塔,造型方方正正的很是独特。从贡院街师大大门北拐顺着小巷走,就能来到塔跟前。这里以前是一个寺院(现已做他用),不过没有香火。我到的时候正在维修,塔的底部已经搭满了脚手架。 不久前才知道,铁佛寺也被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究竟这里有什么东西值得保护呢?既然叫到铁佛寺,就一定和铁佛有关系。不过我进去时没有见到铁佛,供奉的地方大门紧锁,没有游客只有施工的工人。原本这儿叫大云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只是现在所留存于世的多为清代建造,仅有一颗铁铸佛头为唐代原物,可惜锁于铁塔底部未能见到。 山门、过厅保存完好,大雄宝殿门窗紧闭(均改成了现代门窗),已经作为他用;藏经楼似乎是新修建的,两旁的配殿都作为了宿舍和办公室。能够值得一看的只有那尊宝塔了。 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对这座塔有这样的评价“山西临汾大云寺砖塔,清顺治八年建。塔平面正方形,高五级,上更立八角形顶一层,骤观似为六层者。最下层内辟方室,于地面作莲瓣覆盆,上安庞大铁佛头,高约六七米,以上各层均实心,不可登临,各层塔身向上递减,线条方涩,毫无圆和之感。其四角皆作海棠瓣,上砌斗拱承檐,檐出甚短,塔身壁面镶嵌琉璃隐起佛像,或作方池,或作圆顶浅龛;上三层圆龛上且出小檐一段为饰。最上八角亭,八面且砌八卦。此塔全部样式为以往佛塔所未曾有,其对于建筑部分,亦似缺乏深切了解,虽别开生面,实非建筑上品也。” 大师的话当然不会差到哪里,毕竟见识得太多了。但我倒是觉得临汾这个不大的城市中,有这样一座不算普通的塔,也是很幸运的。方形的塔不多,逐级收缩的更少,何况塔通体附有琉璃花饰。这些琉璃花饰多为佛教人物:佛祖和弟子、骑狮的文殊菩萨、乘象的普贤菩萨、坐于莲台之上的地藏菩萨,半结跏坐于普提树下的弥勒佛像、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十殿阎王、月光日光童子、韦陀、金刚等,仔细看似乎琉璃砖上有字,但是相机不行,拍不出来到底写着什么?估计会是烧制这些琉璃砖的工匠的名字和烧制时间(开封铁塔上有类似字样)。最有意思的是塔顶竟然还有一圈代表八卦的图案,难道以前这座寺庙也是道释一体的吗? —— 尖兵 2007-6-26 —— 牛王庙戏台随拍: (牛王庙献殿藻井) (牛王庙献殿斗拱) (牛王庙戏台斗拱) (牛王庙戏台斗拱) 铁佛寺随拍: (塔饰) (石狮子) (塔基浮雕) (配殿) |
转自:http://cnc.17u.com/blog/article/84651.html3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