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临汾游记—古晋揽胜——散落山野的精灵之惊艳乡间上—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山西临汾游记—古晋揽胜——散落山野的精灵之惊艳乡间上—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1    17u.com

散落山野的精灵——惊艳乡间(上)

山西省素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宝库的美称,境内留存的古典建筑以历史长、价值高、数量多、种类全而闻名。其中,散落于山野乡间的民居恰似其中一到优美亮丽的风景线。

(永和县依山而筑的各种类型的民居:土窑、砖窑和现代的火柴盒)

(临汾市郊拍到的三合院)

临汾民宅

临汾范围内的民宅种类相当多,从最简单的穴居窑洞到细致精美的豪宅大院都能轻松找到。这个地区的窑洞大多分布在乡宁、吉县、大宁、永和等黄河沿线的吕梁山区,而豪宅大院则有襄汾县的丁村与汾西县的师家沟为代表。

(在乡宁县某村路边偶然拍到的小庙)

窑洞其实就是古代民众穴居的一种表现方式,黄河两岸的省份中山西、陕西、甘肃等均有分布。窑洞一般建于土山上断崖边,黄土高原土质坚硬为开挖窑洞提供了方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相对于砖木结构的住宅,建造成本比较低,所以直至今日窑洞还想当受欢迎。窑洞顶部采用弧形以分散压力,又显得很科学。一家人可以在断崖边并排开挖多个窑洞,一个窑洞一间房。有时还可以看到洞与洞间开个小门,方便家人行走。但是窑洞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通风不畅。

(洪洞县西部某村拍到的土窑)

曾在霍州、洪洞和襄汾等地区见过几处砖砌窑洞,这几处窑洞基本也是依山依坡构筑,只是不再利用土山直接掘进成型,而是在山外用土夯制成墙体和屋顶,然后再在墙外用砖石砌就。这种窑洞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已经接近砖木结构的房屋,可能是土窑向砖木房进化的过渡房形。窑洞的顶部都是平整的,农作物收割后可以用作晒场。更有奇特的是在临汾隰县县城见到的一处窑洞,下面是砖窑,在砖窑顶部又加盖了一座硬山顶的屋子,解释不了这种现象。

(临汾浮山县拍到的砖窑和晒台)

(临汾隰县县城拍到的砖窑,窑顶还建有房屋)

普通民居中,大多以三合院与四合院形式出现。屋顶多硬山顶,不过在乡村中,经常会见到其他地方比较少见的形制。在正房对面通常有一个平顶的房屋,这个顶也是用作晒场。但是顶部还会砌上一个高高的望楼一类的建筑,这个东西派什么用场就不知道了。或许真起一个了望作用也说不准呢。

最有意思的当数堡了。在襄汾县的敬村见到过一组废弃的遗址类建筑。居中为一个类似城楼的东西,还有一块看不清字迹的匾额。沿这个城楼周围是一段段已经坍塌的土墙,问了很多人都不知到这组建筑是什么作用。我揣测,是否和当年朝廷驻兵屯田有关呢?

(襄汾县敬村所拍的,疑为屯田卫堡的遗迹)

古村怀古

在临汾至今留有很多古老的村落,我去过其中的一些,当然其间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村庄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村门。这是一个土石结构或砖结构的门楼,有些门楼是独立的,有些连着长长的围墙。门楼基本建在村口的要道上,给人以醒目的提示作用,而围墙估摸着就起着防盗作用。

(襄汾某村叫做朝阳门的村口门楼)

一些古村落中,目前还留有文峰塔和魁星楼,在襄汾的敬村中曾经见过一个楼,样子比较独特,只是不清楚这座楼到底是鼓楼还是魁星楼。这座东西现在被一座学校圈在了里面。楼建在一个高高的台上,台基上的木构分上下两层,下层飞檐上层攒尖,这种形式的楼阁我到目前为止仅见过这一例,当然这与我阅历浅是有很大关系的。

(襄汾某村所拍摄的文峰塔)

(襄汾敬村的楼阁建筑,不知是魁星楼还是鼓楼)

即将消失的古村

在临汾工作期间,结识了临汾移动的一个网络优化工程师——小M。小M的家就在襄汾县古伯围村,那天我们一行受邀来到了这个即将消失的古村落。村名到底有什么来历典故我不知道,小M也不知道。只知道围字有古代防御工事的意思,莫非这个村庄也和古代屯兵有着联系?

(襄汾古伯围村门)

村口同样是一个高高大大的门楼。走进村内看着两旁,村中已经竖起了很多新盖的小楼,多数的情况是将老宅拆掉,用老宅的砖木来起新楼。村中到处都是被毁的古宅,在我眼中那些遗留的墙上精美的砖雕、残存的构造上历史遗迹,要远比这些个新建的没有风格的火柴盒要好的多。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新旧更迭时一定要旧的痕迹全部毁去才大快人心。现在也一样,一定要将古宅都毁掉才体现得出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在好转?看着那些哭泣的照壁、看着那些散落一地的砖雕,心就象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一般得疼痛。

(襄汾古伯围遗留的古宅墙壁)

小M指着一大片正在拆毁的房子对我说,那些宅子解放以前都是他家的,后来都被分掉了。小M看我似乎不太高兴,忙问是否有事?同往的苏州雨解释“他是在可惜那些古宅子。”可惜?岂止可惜那么简单啊!

(襄汾古伯围遗留的古宅墙壁)

村中有一个池塘,沿着池塘四周散落着好些很有看头的古建筑。池塘边是一座戏台,戏台被改建过,中间歇山顶部分是原有的架构。这座戏台同样构筑在一个台基上,但是台基下有一个月洞门,联通着后面的池塘。池塘比较大,起先和苏州雨探讨会否是文庙的泮池,但是泮池不可能那么大,而且一个村庄内也不会去建一个文庙,那么很有可能是这个村建村时就挖掘的风水池塘。村子不大,平时在家劳作的妇女就围着池塘洗衣唠嗑,演戏时老老少少又都围着池塘看戏。池塘似乎也是沟通邻里的纽带。戏台的一角已经坍塌了,根本没有人去维修去管理。如果这样一座戏台放在南方城市,估计都要供起来了。为什么?仅仅因为戏台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这一条理由,就足以了。

(古伯围戏台)

(古伯围明代戏台正面)

原来这里的一片古建筑是一座关帝庙,戏台前的可能就是拜殿了。可惜,这座现在被村委会占用的大殿不仅已经被改建,而且里面堆着东西。门关着,内部结构没有办法看清楚,不过从外观看,主体似乎还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修复难度不大,应该得到妥善保护的。这些古老的建筑也同时折射出了这个村庄的悠久历史。这些古老的建筑也是这个村庄历史的一个载体。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村庄历史文化的传承却很有可能要断了。

(古伯围改建后的关帝庙)

古伯围现在叫伯玉村,小M家就住在村子南头,从他家走出不远就能看到残存的用黄土夯制,断断续续的村子的围墙。围墙曾经的门洞还能见到,数百年来村庄的地基不断加高使得现在的门洞看上去极矮。围墙外就是小M家种植的苹果和桃。非常凑巧,拜访小M家时,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M妈妈不顾雨过天霁田埂泥泞,硬是为我们摘采了满满两包桃。那桃不仅皮红,甚至里面的果肉都是血红色的,和苏州地产的桃完全不同。望着树上青色的苹果,小M还为现在不是时候,不能让我们品尝刚摘下的新鲜苹果而遗憾。

(古伯围遗存的村庄围墙)

小M的家族是村内的大族,据说当年村中基本姓M,也大都是亲戚。后来村子里人口多了,但M还是村中大姓。M家祖上极富,村中房产和田地相当多都是他家的。M的爷爷是个有学识的开明绅士,解放后散尽了家财,仅剩两间老屋留给自己居住。我们去拜访了小M的爷爷,和爷爷唠了家常,也参观了那几间非常朴素的,典型的晋南普通民居风格的老屋子。临走时,老人驻着手杖送了我们很远……

古伯围的历史已经逝去,新一代的伯玉人并没有很好的传承历史,古伯围的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88790.html5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