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六甲-中国情怀 |
[游记]马六甲-中国情怀 |
2007-08-09 ctrip.com |
从新加坡出发来到马六甲,可以说,那条高速公路,宛如一条时光隧道,把我从一个现代化繁华大都市,带到了一个略显沧桑的滨海小城。 马六甲的历史起源于1403年,一个苏门答腊的放逐王子,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并皈依了伊斯兰教。而随着世界航海通商的发展,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征服。然后,命运多舛,那里先后又在1641年和1824年被荷兰和英国的殖民者所统治,直到整个国家在1957年独立。 地处赤道无风带,又由于正处于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要道,自古以来,马六甲海峡更是闻名于世。航海枢纽的地位,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到现在为止,马六甲仍然是国际航运重要的通道之一。 经过了五个小时的行驶,从新加坡出发的旅游巴士终于停靠在了马六甲中心汽车站。那是一座崭新并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两个分区分别是国际/城际和市区巴士的终点。车一到站,我立即去购买了第二天前往吉隆坡(以下简称KL)的车票。 找寻了约五分钟,终于看到了周身绿色的市区巴士(Town Bus)17路。 17路,其实就是一辆环城巴士,基本可以到达城市里所有的交通要道。车辆很破,基本就像很多年前坐过的铁壳车,没有空调。乘客还不少,当然,也有很多老外背包。很便宜,RM0.8就可以到我要去的Mahkota 购物中心。我预定的Seri Costa酒店就在那里附近了。果然,如网友所述,这个城市实在是太小了。车在转了几个弯以后,就驶入了中心的一条大街,各个著名景点已经尽收眼底了。十分钟,已经到了。当然,那个宾馆也是网上预定好的,觉得还挺干净整洁的,里面的装饰大多是木制的,有种朴实的感觉。 当然,此行最想看到的是,就是那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了。我顺着地图指引的方向,来到了海边。出乎意料,闻名世界的马六甲海峡,并不是什么风光优美的胜地,就是一个有点破败的石滩。远处,几艘远洋轮船正满载着货物,通过这里。航标,我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清晰的航标,它们指引着来往的船只。海的颜色有点黄,在马六甲河口的那一部分,甚至有点黑。我曾经站在科伦坡的印度洋海岸线上,感慨那个世界十字路口的意义重大(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正好地处南亚的中央,自古以来,很多航海船只,往来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必在此停留休整)。今天,又看到了这个世界著名的航海枢纽。一切都是平凡的,海是那么地平静,人又是如此地渺小。只有在这时刻,才可以平静心绪,来体验历史,体验生活带来的生趣。 马六甲是一个和中国有不解之缘的地方。1403年,明成祖朱棣派中官尹庆巡视南洋,当时,入前所述,马六甲国刚成立。于是遣使朝明,结果马六甲苏丹被册封为“满剌加国王”,受中国保护。1406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到访当地。1460年,明朝皇帝更是将女儿汉宝丽公主许配给了马六甲苏丹,并随伺宫女500名,宫女获准居住在今三保山(Bukit China)。现在,三保山已经成为了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墓地。 我走在马六甲的烈日下,觉得一定要去看看有关中国的古迹。马六甲确实小,从河口走到三保山,只用了二十分钟。三保山,并不高大,羊肠小道边绿树葱茏,一个个小小的墓碑讲述着中国和这里的故事。山下有保山庙,可惜正在修缮。但是,还是露出一个红红的飞檐在外面,檐上俨然雕刻着彩龙戏珠。从侧门观望,香火旺盛,陈设和中国的传统庙宇非常相似。三保庙前,有一口著名的水井,三保井,俗称汉宝丽井,一说是郑和当年挖掘,另说为苏丹专为公主所掘。井非常大,可惜现在已经被金属的盖子所保护着。但是,我可以从斑驳的井身,体会到井的久远。看井边的介绍说,以前马六甲没有自来水的时候,这里曾经是重要的水源。 站在三保山脚下,是一个最好的角度观察这个城市。靠近海峡的旧城中心,还是基本保留着以前的历史风貌,而城北部,就是三保山附近,有很多高楼大厦,星级酒店。另外,一些金融机构的大楼,也是传统的当地的屋顶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