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来西亚马六甲景点介绍,三宝山+三宝井+宝山亭 |
[游记]马来西亚马六甲景点介绍,三宝山+三宝井+宝山亭 |
2008-01-25 51766.com |
***三宝山+三宝井+宝山亭:在马来西亚的历史名城马六甲有一座名山,当地华人称之为“三保山”,也叫“三宝山”,其命名源自“三保太监”的名号。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马六甲时,曾驻扎在这里,并在山的附近修建船坞和仓库,因此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记者从首都吉隆坡出发,驱车两小时就到了马六甲,三保山就坐落在市中心的东南部。山实在不高,只有海拔109英尺(约30多米),占地不过100来英亩,但因有郑和曾经到此的传说,几百年来它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寄托心愿与思乡之情的“宝山”,在当地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当地华人把这里看作是华裔祖先在马来西亚最早的落脚点,它也是历史悠久的华人公共墓地,山上大约有12500多座坟墓。有资料记载,“有山曰三宝山,为华侨茔墓所在,相传郑和居马六甲时,从人有死亡者,即葬于是间。” 三宝山用马来语拼作Bukit Cina,Bukit意为“山”,Cina是“中国” 的意思,可译为“中国山”。为什么当地华人叫它三宝山,马来人却称之为“中国山”?原来,“中国山”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友好使者郑和曾经到此,而且还缘于马来西亚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美丽传说。 在马来西亚文学名著《马来纪年》中,记载了一个明朝公主远嫁马六甲的故事,讲的是马六甲使者结束访华,准备回国,明朝永乐皇帝决定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请使者护送公主到马六甲。抵达后,苏丹曼苏尔为汉丽宝的天姿国色惊叹不已,于是命她皈依伊斯兰教,迎娶入宫为王妃,汉丽宝和随从当时都住在这座山上,因此马来人称它为“中国山”。汉丽宝的故事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并改编为话剧和大型歌舞剧。 (三宝井) 据《马来纪年》记述,苏丹在位迎娶汉丽宝的时间是在1456―1477年间,而郑和卒于1433年,时间显然对不上。不过,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说,许多当地人还是相信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认为是郑和把汉丽宝公主带到了马六甲。几年前他在马来西亚大学任教时,当地学生请求他回国后一定要找出记载郑和护送汉丽宝公主来马六甲的史料。然而,中国史籍中并没有关于汉丽宝的记载。 现在这里则已成为华人的墓地,是世界上最多华人坟墓的墓地。山脚下的“宝山亭”,原是当地的土地庙,后曾被误会为供奉郑和的三宝庙,近年被更正,郑和原为回教徒,并不适合烧香奉拜。庙旁边的《三宝井》,据说喝了三宝井的游客,在有生之年,将会回头再游马六甲。 机票、酒店、签证和其它欲知事项请联系上海扬子国旅(愚园营业部)021-31040153 建议行程请点击
|
转自: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275051.html14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