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次难忘的马六甲之行 |
[游记]一次难忘的马六甲之行 |
2008-03-08 9811.com.cn |
狮城行之三------一次难忘的马六甲之行 2008年2月2日上午9:00,陈先生驾车沿新加坡西北高速公路进入马来西亚。过海关时十分便捷,我们在厦门已办好马来西亚的签证,新加坡海关人员坐在一个类似国内公路收费站的岗亭里,让我们将小轿车的门窗下降,用护照上的照片与坐在小车内的人对照一下,收了几块钱,就盖章放行了。 过柔佛海峡大桥后,进入马来西亚时,马来西亚海关人员和新加坡海关人员一样,收了几块钱,就盖章放行了。 奔驰小轿车奔驰在马来西亚的E2高速公路上,感到心旷神怡:路面平整笔直,边沟干净无阻,边坡绿草成茵,两侧棕榈树一片接一片,成了绿色的海洋。小车以每小时12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驶着,车流量并不太大。在新加坡好车多,在马来西亚车子会差点。在马来西亚高速公路服务区上厕所,虽有专人管理,但设施及服务比新加坡差多了。 从新加坡到马六甲245公里,陈先生用3小时跑完全程,包括过海关和服务区休息。 马六甲王先生派人到高速公路出口接我们,并开车引导我们进入马六甲市区,来到濒临马六甲海峡的王先生别墅。这座别墅1990年建成,主人从马六甲荷兰街的古宅搬到这里。别墅有游泳池,羽毛球场,花园,打开后面小门即可看到一望无际的马六甲海峡。 王先生听说我们是从中国大陆第一次到南洋的,十分热情,自我介绍他 祖先是200年前从福建漳州 迁涉到马六甲的,到他这已第五代了,主要从事航运.酒店及房地产业,家产上亿。王先生己81岁,2个儿子都已结婚,自己身体很硬朗,在家溜狗,散步,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王先生家里,第二天很早便被花园里的小鸟唤醒。天下着中雨,我与妻洗刷后在院子里打乒乓球 。王先生也起床了,关切地吩咐佣人送来两杯牛奶。佣人还告诉我们:"9点和主人在小餐厅吃早点。" 早餐吃的是面线,餐具都是西式的。尽管我们小心翼翼地吃着,尽量在吃面线时不发出太大的声音,但是还是感觉主人吃面线时没声音,而我们声音不小。王先生后来告诉我们:他祖父吃面线时有声音,他父亲接受英式教育,教导他应该先用刀切断面线,然后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送进嘴里,这样吃面线时就没有声音了。 2月3日早餐后,陈先生陪我们到了海边,看到波涛汹涌的马六甲海峡,我们感慨万分。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 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热那亚等地中海名城。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具怀旧色彩的城市,曾先后是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到过马六甲。这里古迹众多,多种族和睦相处,生活悠闲。 目前,我国80以上的石油是从中东进口的,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又都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 。中国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使用国,平均每天数量达到80艘、承载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中国轮船,却无法得到祖国的强有力保护。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希望中国海军能强大起来,能在马广了甲海峡看到中国的军舰。 上午,从不陪客的王先生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陪我们参观他在马六甲荷兰街的老宅。连王太太都感觉奇怪。一拨人分乘3辆小轿车,来到位于荷兰街的老宅。荷兰街仅6米宽,用沥青铺成,两边的店铺都有100多年的历史。永春会馆就在王氏老宅斜对面,永春人熟悉的郑文尧先生家也在距王氏老宅不到100米的地方。王氏老宅有2间店面, 店铺纵深超过100米,据王先生介绍,原来打开后门就是马六甲海峡,现代填海造地,店铺离海就远了。 王先生从店铺前面到后面,一楼到三楼,带领我们一一细细参观,并认真地介绍。通过翻译,我们了解到:王先生的祖先是清代的状元,由于某种原因 受清朝廷剿杀,逃至马来西亚马六甲,在马六甲教书。其后代先发展棕榈油产业,逐渐致富。该老宅历时10年,至1890年建成,在当时显赫一时。宅内一切物品除了几个英式保险箱外,全中国化, 从眠床.桌椅到天井.水井.厨房,一看就是中国人的东西。这些物品保存良好,除了贵客,一般也不让人参观。 这些物品都有上百年历史,如果 拿到市场上拍卖,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主人特意从老宅的水井中打出一桶水,用水杯盛好,让人递送到面前,喝一口,清凉透彻,口感真好。 王先生带我们爬到三楼,找到他结婚的房间,给我们讲了两件轶事:一件事是他和新娘睡觉前要让几个小男孩上床睡觉暖被窝,据说这样可以生男孩。另一件事是一楼骑楼上有个小洞,有人敲门先从小洞往外瞧,朋友来了开大门迎接,坏人来了不开门,或从小洞上往下倒开水。抗战时期,王先生曾用此办法教训日本鬼子。我认真逐磨,感到古人很聪明,这办法真不错。 中午,王先生带我们到马六甲著名的小吃店吃沙嗲。沙嗲是把事先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串要用木炭烧烤,并要控制好火候。别看它模样和中国的烤肉串差不多,味道却大不相同。其中的秘诀就在当地特有的沙爹酱上。东南亚的沙爹酱是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多种来自异国他乡的香料调制而成,香醇无比,入口时浓浓的南洋风,令你眷恋不已。 说到沙爹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样非常有趣,当时由远方来的早期福建移民,看到马来人在烧烤肉串,由于语言不通,后来看到肉串上有三块肉,就以“三块” (福建话念“ Sar Tae”)命名,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为沙爹了。也有一种说法是,沙爹源自中东的烤肉串(Kebab),并由早期来新加坡经商的阿拉伯商人带来的。沙嗲是从闽南话"三块"演化而成的。就是把三块肉片串在竹枝上,通过烧烤而成,类似中国的羊肉串。不够现在不一定只三块,可能是五.六块了。原料有猪瘦肉,也有羊 肉 、 牛 肉 、鸡肉的 。 王先生请我们吃沙爹,共12个人,吃了81支沙爹,每支0.5元马币,加上其他食品,不够100多元马币,够便宜的了。 后来,我们还游览了荷兰广场,几十平方米的地方也叫广场,广场边有一座教堂,小山上有一个炮台,对准马六甲海峡。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广场上的花车和广场边的大风车。在广场边红房子的地方还看到当地人制作的精美的花车,那是供游人浏览马六甲而设计的,乘坐花车一次需要20个马币,相当于人民币50元。那花车做得的确漂亮,以人力蹬骑。 2月3日傍晚,陈先生开着小轿车送我们回新加坡。进入新加坡海关时,海关人员十分认真,细细对照护照,我们重新填了入境卡,交了钱,便过关了。但小车驶出十几米后,几个便衣警察又认真检查,把车后厢翻个遍。远处4名荷枪实弹的警察对每辆进入新加坡的车子虎视眈眈,好象随时出击一样。陈先生说:担心马来西亚人偷渡或走私。 一次难忘的马六甲之行就这样结束了。 全部脚印不留脚印 留下脚印: |
转自:http://blog.9811.com.cn/index.php/3412/action_viewspace_itemid_23512.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