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花沟之行花絮 |
[游记]黄花沟之行花絮 |
2007-12-30 car6.cn |
黄花沟之行花絮 萍萍从黄花沟回来,就兢兢业业地于当晚做出了正餐,我闲着也是闲着,也整点零食或水果出来开胃。 最执著的徒步:冒雨穿沟 从来都是欢乐的容易忘怀,而苦难多半被人记得很牢。也许是天公明了了这样的规律,就想给人们的出行以深刻的记忆,清晨,天就飘起了雨。 出行遇雨,这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坐在俱乐部的窗前还愁能不能走成呢。更愁不知道下成这样,还怎么玩。 这些顾虑到后来都被证明是杞人忧天而已。 一路雨下着,车在雨中穿行,车窗不断地变换着景色,这一处山峦,那一片草野,都被雨水洗刷得清新异常。尤其是雨打车窗,一串串水珠滚落,被雨刷器不由分说地扫开,随后又直扑上来。 到了黄花沟,雨竟停了。大家活跃起来。 黄花沟,自然是要到沟里看一看才不枉此行,于是徒步的人们开始集结。有些犹豫的,最终还是抵挡不了人们穿越黄花沟的诱惑,一并上了路。 这多少有点悲壮的意味。我心里打起了小鼓:这要是淋感冒了怎么办?如果感冒喜欢我,那我也没法拒绝不是? 走吧。 这时,在丛山的深谷中移动着一队人马。虽然雨一直打在大家的脊背上。看看,每一个人都是前半片干爽着,后半片则湿透了。尤其是头发,都水洗了一番,滴着雨水。 “谁带搓澡巾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最温暖的驿站:避雨人家 从沟底拐过一座山,就见有一个小村落。可以到人家避雨了。大家都像在暗夜中行走突然见到了家中暖暖的灯光一样,不管不顾地冲进了一家小院。待进去,才发现此人家只有两个孩子趴在炕沿上写作业。20多个人涌进里外两间屋子,顿时空间显得狭小起来。 家里突然进来这么多人,要是别的孩子一定不安了起来,至少要警惕起来吧。而这两个孩子浑然不觉,只埋头认真地写着作业。 一个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孩子刚刚学前班。小孩子小而圆的头,眼睛也是小小的,字写得很周正,很认真,一见有人看他写字,从他一直保持俯身的姿势,都能看出他很紧张,因为紧张,所以并不抬头看人。大孩子头发黄黄的,肤色很白,眼睛不大,他的字写得很娴熟,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他的名字:杨佳琰。大家问什么话,他都很自然地回答。 看这两个孩子并不觉得进来这么多人有什么,以为是习惯了经常有游客光顾他们家,一问,他说,他们的父母都在旅游点上“工作”,家里也没来过这么多人。但是他们没有惊慌失措,还是源于农村孩子的淳朴和单纯吧?城里的孩子,我们很小就教给他们防人之心,教他们保护自己,教他们不要轻信,若在不知情的一刻见到这么多人不由分说地涌进来应该尖叫起来了吧? 两个小家伙很有趣,也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于是也凭空出来不少老师,这个给检查数学题,那个评价笔顺有问题,大家都走了,萍萍还在那帮着算一道题,哈哈,竟然发现,那是一道出错了的题,怪不得那个孩子怎么也算不出来。 雨稍小,大家又开始了行走。不想,没走出多远,雨又下了起来,而且越小越紧。 这个人家看上去很富裕,我们进入偏房,里面有一辆很漂亮的摩托车。床下还散落着几颗西瓜,年龄大的一男一女还比较热情,招呼大家坐下。年轻的女子也不知道是天生的严肃,还是不很高兴,反正从她的面目表情上不容易判断,有人问她有没有塑料袋想蒙上头,摩托上搭着一个雨披,她说这个雨披40元钱卖了。看来旅游经济让这一带的人都很具有经济头脑了。 最有创意的发明:别样蓑衣 小的时候看电影,里面常出现蓑衣。那蓑衣蓬蓬的,墨绿色,让我看来很漂亮。也总是想象,有雨的天气,戴上斗笠,披上蓑衣,一定很潇洒。那时不讲流行,要是讲,肯定也会成为时尚装束。 这样的想象,对于北方,实现起来是很有难度的。 之所以这样陈述一下蓑衣,是因为我们黄花沟之行,也披了蓑衣。哈哈,不过那是编织袋改装的。 雨大得让人淋了个透,穿山甲和郭子在第一户避雨的人家发现了一个编织袋,并很快地很有创意地把它变成了一个可以遮雨的蓑衣。 当然,我是第一个受惠者。 披上这蓑衣,虽然不太美观,但是很实用。雨再也不能打湿我的衣服和头发,而且也挡了不少的凉气。这时候能够躲开雨,能不被凉意所侵扰,比什么都来得实在。这心也不由得暖了起来。而且我发现,我的不太美观的装饰,很快就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看我这样幸福,很多人开始找塑料袋、编织袋,并根据大小等具体情况把它改装成形状不一的遮雨物件。再看看这一队人,有事前就备好伞的幸福的人儿,举着一把花伞,在雨中漫步;有的人则披着编织袋改装的蓑衣;有的人是塑料袋整形后套在了头上……真是形形色色,分外有趣。 “来,披蓑衣的人站成一队照个相……”哈哈,留下永久的纪念。我想,如非这样的情形,想这样打扮一下,今生怕是也难再有机会了。 最浪漫的时刻:吉他歌声 入夜,风凉如水。一堆篝火将息。 烤全羊的支架上,立着一个歌本,郭子已经把吉他抱在了怀里。 琴声就像一种语言,召唤着人们,围着篝火残存的暖意,开始唱起歌来。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早已熟悉的旋律……” “人生际遇就像酒有的苦有的烈,这样的滋味你我早晚要体会……” 一首接一首地唱来,都是曾经萦绕于心的老歌,都是粘染着我们的旧时往日的歌曲,这些旋律把我们带到很遥远的地方,也把往事交给了我们的心。 这样的夜晚,有多少年不曾相遇。 曾经的少年,也是怀抱一把吉他,唱着动人的歌谣。曾经的暗夜,也是一支长笛、一支口琴伴着诗歌在河边流淌,曾经的情怀,也是这样把自己醉成了草原上的一株蒿草,望着明月,心思荡漾…… 老歌重唱,也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如果说曾经我们在唱这些歌的时候是一种流行,是一种抒发,那么,今时的歌唱,则是一种积淀,也是一种有着很多况味的深深的回眸。 坐在车里,听歌声飘忽在广阔的草野,听着熟悉的吉他声点点滴滴地如水珠滚在深情的和声里,心绪一下子就飘得好远。 也许是歌声太动情了吧?竟然让天上密布的云朵散淡开来,但见有一轮明月,时而露出清白的脸庞。它在想什么?是看暗夜中悄悄感动的山石?是揣摩被篝火温暖着的心思?还是为在雨雾中迷失了方向的风儿指路? 真想让这一个时刻停下来。 在这样的夜晚 个人博客:
|
转自:http://bbs.car6.cn/bbs/ShowPost.asp?ThreadID=963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