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丽江游记 丽江行 4月11日,也许是坐习惯了每次只有1个半小时从北京到汉城的飞机,当我听说从北京到丽江要飞5个小时的时候,立刻觉得出游的兴奋劲少了一半。果然,在北京和昆明两次的起飞,都是在延迟中心烦意乱地等待中度过。 不过在抵达久违的丽江古城的时候,从今天走出北京家门开始算起8个小时的奔波一股脑就被抛在脑后。关于丽江,有太多太多的文章,文采好的人用尽了溢美之词来形容这个坐落于滇西北的小镇,石头小桥、清清的流水、高高挂着的红灯、在当地菜市场手捧录音机而跳舞的老太太、各种特色用品商店和不同风格酒吧食肆。突然觉得生活在这里是件很奢侈的事儿,因为时间过得很快,也容易陶醉在这种平和中。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人上来问:先生、小姐你们包车吗?你们住宿吗?一路上被问地好烦,看来我们长得就像包车的?我甚至萌发了在衣服前面写上“我不包车”的念头。再有就是丽江的小巷长得都差不多,而每到一个路口很难发现指示大方向的牌子。就算找到了,也发觉图上的方向“北”总是一会在右,一会在上,搞得我脖子都扭酸了。不过话说回来,可能要的就是这份不赶时间的闲情逸致,在古城里飘来飘去。 12日,早上吃早饭时似乎客栈里只剩我和我老公,大家大概都早早吃过饭出去了。坐在客栈的天井里的石登上,吃着白米粥、鸡蛋和小馒头,抬头可以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感觉真是不错。 拿上地图,我们决定走向古城的东部,一路溜溜达达竟然走到了纳西人自己居住的地方。这里没有四方街上没完没了的店铺,也没有恼人的“包不包车”的询问,却可以看到纳西人日常是如何生活的。纳西人生活看上去很悠闲,打牌打麻将的特别多,这里的人步速很慢,搞得我们也走不快。远处传来吵闹的学生的声音,这里有一座小学,似乎正在课间休息,学生们正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慢慢地店铺开始多起来,路牌也显示四方街越来越近。 出了城北部,立刻出现了KFC,还有一堆服装专卖点,就像走在西单的街上似的。KFC旁边的二层,竟然挂着“龙水山”-韩国料理的牌匾,如果汉城的龙水山知道在遥远的丽江还有自己的“姐妹店”不知是何感想。另外还看到一家木工房有韩国字。上午,古城里都是像我们这样的散客,中午两点以后,旅行团跟约好似的全都出现了。 到了中午饭的饭点,在昨天勘查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去古城里一家小吃店。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比起前一天在酒吧街上吃到的东西来说,这里的食物物美价廉。鸡豆凉粉、牦牛干巴,燕窝丝、用牛油炸的乳扇和炒莲花菜都很入味。而且只花了27元。头一天我就注意到有一家卖一元小吃的地方,当时人多,我只好先走开了。店家说,每天下午1:30才开始卖,那东西叫“至高部”。今天我又来到这家店,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这东西是用糯米加上玫瑰、花生和芝麻调好的东东做的。店家用两只小木桶子,颠来倒去的,就做好一个,真的很好吃,打算明天还去吃。 为了上网,我们来到四方街科贡院附近的一家酒吧,这里的三楼有网线,花了68要了两杯咖啡,我们在这里呆了两个小时。三楼的视角很好,除了可以看四方街还可以看到从平地到万古楼的山路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店主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所以我便问到丽江新城里有没有超市。他们很热情,介绍了坐公汽和打车怎么去。 来丽江两天,发觉这里的狗特别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而且狗的品种还挺多。这里的狗与这里人一样,走在古城的石头路上优哉游哉地,根本没把过往的路人当回事儿。在这里“好狗不挡道”可不灵验,经常看到小狗端坐在小巷中间,凝视着前方。还有,觉得古城里出头露面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女性。无论是各家店铺雇佣的卖东西的店员,还是在小巷中走来走去的当地纳西族人女性居绝大多数。就连古城外的丽江新城里开出租的司机也几乎清一色的是女性。后来听人说,这里与贵州和广西一带的风俗很像,女人都是家务和社会劳动的主力,男人不怎么干活,比较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古城里看到聚在一起打牌或打麻将的男人们。 13日—玉龙雪山之行 关于玉龙雪山,大大小小的旅游网站上贴满了各种介绍,BBS上还有个人的旅行记行。在这里我还是想特别说一说。问这里的饭店的人和所谓旅游咨询部,古城里的人都告诉你去玉龙雪山没有公车,只能包车。还分远近,有100和180的。我们长了心眼,就去问路上的警察,警察说有公车,7路就能到。 从古城的大水车,就是有江泽民同志题字的地方。从这地方出古城,向北大概走上400-500米就可以看到红太阳广场,这里树着一个巨型的毛主席像,非常好认。半路上,我们冲破重重询问是否包车的询问和伪装成7路的私人小面包车的诱惑。特别要说的是,在距红太阳广场50米的地方,有一个“警察”岗亭,本来想问问他们7路车在什么地方,几个看上去像是雇来的“二警察”竟然也说,“没有了,”并指着私人的面包车说“这就是7路。”并说包上一辆是80-100元。我们觉得奇怪,难到是真警察骗我们,我们又向前走了50米,右侧就出现了毛主席像,主席像对面就停着能坐20人的7路公共汽车,上面写着类似于丽江公交公司的字样。坐7路一人8元就要以直接抵达坐“大索道”的冰川公园的正门口,当然也可以继续坐一段抵达白沙坪和牦牛坪等可以坐中索道和小索道的地方,非常方便。我们去的是大索道,从红太阳广场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公交车每30分钟发一趟,会有一些当地人坐,去临近的地方。回头想来,一到丽江,就有很多陷阱,就连我们住的客栈的前台服务员都骗我说去玉龙雪山没有公共汽车,一想到自己坚持到底,没有掉进古城生意人精心打造的包车陷阱,那是相当庆幸。 去玉龙雪山要交“进山费”80元和古城维护费40元,我就奇了怪了,在古城不交维护费,路到15公里外的玉龙雪山倒要交,逻辑上有点讲不通。不过如果是当地人,这两笔钱都是不用交的,而区别外地人和当地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肤色,是不是如当地人一样黑。因为这里海拔高,紫外线强,所以大家的肤色比较深。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老谋子的印象丽江在演出,7路公交车的售票员看我老公长得够黑就提出让他坐到车上一位印象丽江的工作人员身边装成是工作人员,免去交这两笔钱,但是要给售票员80。至于我,因为长得白,说什么也没办法逃了,只能交全费。这个时候才觉得白也有不好的时候。果然,到了玉龙雪山脚下,上来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收钱,看了一眼带着一个“印象丽江”破帽子的我老公也没再问什么,便走到我身边。后来想想,其实可以跟售票员讨讨价,反正她也是白挣,我个人觉得50或60元比较合适。说来,这进山费和维护费其实也不是花不起,但是就是觉得交得不值,省40就省40,还是一顿饭钱呢。所以建议长得黑的朋友们有自由行去丽江的,去玉龙的时候打扮得破点,要是能蒙混过关的话省120,那可赚了。7路汽车虽然破点,但是我们两个坐在一群当地人中间,这感觉挺好,这才象个旅游的样子。 玉龙雪山有大中小三条索道,我们为了看得更远就选择了大的,海拔是4506米。很多旅行社都是带游客去牦牛坪的小索道,只有3000多米,风景一般,但是却有骑马等别的可玩的,当然是要再花钱的,而且骑马呢,主动权就不掌握在你手里了,说的挺好,别人给你牵着马骑马上山,甚至能登到比大索道还高的地方,但是据说骑马上山的不乏受骗上当的。牦牛坪离丽江距离比较远,有40公里。 我们是自己带的冬衣,不然还要在冰川公园里花40租,200押金。氧气也可以租。氧气分大瓶和小瓶,小瓶的租金30,押金10元。如果没用可以在下山后退,不过押金10元就白给他们了。大瓶的是买,不能退。我们看到不少旅行社都让游客买大瓶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并不需要带氧气上去,上面有医务所,反正我们俩就没用上,我们只是稍微有点心慌,但是没有慌到难受的地步,毕竟是4000多米,有点这样的反应绝对是正常不过了。只要你放慢脚步,慢慢来就行。还有就是有一种可以缓解缺养的含片叫红景天,在丽江的药店里只卖产18元,可上了雪山就翻倍或者不止了。 当我们来到4506米的玉龙雪山时,确实觉得这片原始森林的美丽和雪山的壮观。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天空中又突然下起了雪。前两天在古城里逛的时候还到处听说今年还没有下雪,所以山上雪并不多,没想到这第一场雪让我们幸运地赶上了。雪越下越大,风也越来越急,刚刚还能清楚照到的山峰和冰川一下子就被雾挡住了,顺着台阶向上继续攀登了一小段,雪已经变成了雪粒,有点象冰雹一样,漫山都被浓雾笼罩,风云变幻,我们真是感叹自己的幸运,当然,没有了晴天时候能够“一揽众山小”的感觉也留下了一丝遗憾。 回丽江,就在冰川公园的门口等就行,7路车会在那里停靠,而且会在那里等半天,。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古城水车出品向西走不太远的有一家丽江邮电宾馆,它的对面有家花溪王记牛肉米线,虽然这是家贵阳风味的小馆,但是值得一去。这里的米线好吃又便宜,环境也相对干净。这里的“全家福”是一个超大碗的米线,里面有牛肉、猪肚和鸡蛋,真正“味好量又足”。如果你的饭量小,要小份牛肉米线就行,一碗才三块五。 山上下雪山下下雨,从中午开始雨就没有停过,气温也突然下降,从雪山下来后羽绒服我就没脱下来。一下子,空气湿度明显增加,让我想起有一年在上海过冬天,气温虽然没有北京低,但是湿度太大,让人觉得湿冷湿冷的,穿多少都没觉得暖和。古城街上的游客有很多都没有想到这里会这么冷,这日子古城里卖披肩的可发了,街上60的女性都买一条披着。在这么冷的天,我们就选择离我们客栈近的一家点了纳西火锅吃,味道非常好,量也很大。火锅汤是用小柴鸡煮的浓浓的鸡汤味道奇好,里面又放了小柴鸡、香菇、鸡腿蘑、土豆、白薯和莴苣等等。我跟我老公只点了这个80元的火锅,别的什么也没要,因为份量足,吃得我们撑死了,敞开了吃最后还是剩了点呢。 14日 这是我们在古城的最后一天了,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回北京了。雨还在下,体感温度还是很低,我们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从上午到下午3点,我们开始走古城中我们尚未走过的小巷,继续悠闲地东走走西逛逛。 走到肚饿时想起在百岁坊石桥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有家小吃店,我们便去看看。这家叫吉利小吃的小店处在百岁坊石桥小河旁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中,胡同口倒是挂有这家店的木牌,其实店的面积不小,做的菜的味道也不错。我觉得炒攀枝花心和铁板豆腐很有特点。我老公也挺喜欢吃这里的农家腊肉。这家店店门口有个大大的粥字,我们要了青菜粥和乌鸡蘑菇粥,我个人觉得青菜粥更好吃。 回想这几天吃过的东西,在导游图上推荐的丽江巴巴我觉得一般。但是风吹猪肝、燕窝丝、鸡豆粉、纳西火锅等都是不错的。我还是要多说两句的是在百岁坊石桥旁边一家叫“聚贤馆”的小吃店。这家店是镇上唯一卖1元小吃“至高部”的。我们在丽江古城的最后一天特意又去了一次,买了四个,我特别爱吃这种糯糯的小吃。因为做起来麻烦,所以镇上其它店都不做这种挣不了多少钱的小吃了。这家店天每天下午1点半开始卖,大概在四五点钟,备好的料卖光了就收摊了,改买晚饭了。我强烈建议大家去尝尝。据说“至高部”在东巴文中是蒸的糕的意思。 出门购物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想到和做到。我们在这里呆了四天,观察地差不多了。发现有些东西好好分辨一下。比如木雕,确实不错,这里很多人都是现场雕的,可据说拿回北方后,因为气候问题会变形开裂。银器,纳西人很喜欢银饰,很多小店都卖,有自己做的,有从别的地方进货的,水平和档次是良莠不齐,有些看起来特别亮,价格也特别便宜。经常在路上听到游客说买点什么便宜的银戒指,才2元什么的。这种太亮的不是纯银的,而是加了别的金属的。我觉得这里的银饰做得是不错,有点特点,我是在百岁坊银器店买的,这是当地最著名的银店,在古城里有两三家门市,店面规范,品质也有保证,地图上推荐这家。 古城里的客栈多的像牦牛毛一样多,有四五星的高档饭店、有大型的客栈还有当地人自己家开的小客栈,每个都有风格。有些还有宽带网和无线网。其实我觉得如果不是在春节、五一或十一这种人扎堆的时候,根本不用预定住处,自己来找看哪家合适就住哪一家好了,当然也是可以讲价的。古城有好几家青年旅馆,木府附近就有一家。古城南门口附近的客栈是三年前新修的,条件比四方街附近的好些,但是相对地位位置也偏些,如果你有的是时间,倒也不用在意是否住在四方街附近。 丽江的天气比小孩脸变得还快。经常是早上还阴天,一出门就是大太阳了,一过中午又阴天刮风什么的。所以各类衣服都得备一点,一天之内几乎都能用得到。在回程去丽江机场的路上,出租车的司机告诉我们,这里夏天最高温度也就27度,早晚温差还是很大,裙子在这里没什么用。这也许为什么是纳西人的传统服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裙子,只是有一个围裙,下面还是要穿裤子的。帽子、墨镜和防晒霜也是要随身带的。还有雨伞和厚衣服也是必备的,一双舒服的鞋也特别重要。看到有的年轻姑娘穿着高跟鞋一痂一捌地在古城高高低低石板路上走我就替她们难受。 15日,一早从古城出发,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中午1:20我们回来了北京 |
转自:http://wangmian76.spaces.live.com/blog/cns!5ae4ee19ffff5a1!676.entry2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