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秀水游云(四十一)---石门村记忆

[游记]秀水游云(四十一)---石门村记忆

2008-05-22    sina.com.cn

石门村记忆

---作者:秀水河

写完《岭南那个蒲坑》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淄博的一段经历。那时,我刚从清远石门镇蒲坑村回陕,接着,去北京出差,在某部委党校学习了一个月,回家后,以为可以安心了,没想两天后,组织派人找我谈话,说想让我前往山东。我急忙收拾东西,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淄博周村,那里有个很重要的工程,我去蹲点。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一打听,我暂住的村子名叫石门村,这让我高兴。事情就这么蹊跷,看来我和石门有缘啊!我心里想。第二天,我就去村周围转了一圈,以熟悉石门的地形。

石门村位于周村区北十几公里的地方。四野平坦,田地肥沃。放眼望去,交通发达,村村相连,阡陌纵横,眼宽胸阔,让人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这和岭南是截然不同的两重天地,两种风土人情。我去的时候正是四月,麦苗青青,杨柳吐绿。春风春意春气恰合时宜。道旁沟渠,流水潺潺,鸡鸣狗吠,男女老少田边地头欢声笑语,构成惹人喜爱的田园风情。

我们住在一处农机大院,靠近村口,与乡村公路接连,整日可看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地经过。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头墙上的红色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冲击力是巨大的,因为大西北还没有这样的口号和提法。若要行走在胶东的半岛上,这样的醒目大字到处都是。更可喜的是,交通的确变好了,县乡城镇油路宽敞明亮,四通八达。而且,村村通正在实施当中。这种氛围让我初来乍到,无不眼热。

石门村不大,约百十户人家,分两条东西正街和一条面向东边公路的侧街。说是侧街,其实就是靠正街的一头向南延伸的一排十几户人家。红砖墙红瓦房,大都砖木结构。村子紧凑而齐整。一排排杨桐椿柳环护着村庄,散发出安静而独特的乡村韵味。

休闲的时候,我常去村西的一条小河边散步。小河距村子约五六百米,曲折蜿蜒,若不是堤岸边略微突起的土梁梁,你很难看出,哪里有一条缓缓欢腾的小河从眼前流过。河岸边没有几棵树木,潮湿低浅的岸坡上长满嫩翠的杂草,亮闪闪地顺脚下延伸,踩上去,棉软而舒畅。最喜傍晚时分,农夫们荷锄而归,三三两两下河洗一把手,或者站立片刻,打着招呼,拉拉家常,相互递一支烟卷,眼望村庄袅袅的炊烟,那情境,是再舒坦不过的享受。忙碌的一天就要过去了,期待来日,心里也是无限滋润的。时间久了,我也时不时夹杂其中,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倒懂得不少的农事。

一次,一户农家的牛丢了,村干部跑到住地要求通过我们的高音喇叭喊话,请村民协助找牛,情况紧急,我们开足了音量,那位村干部大声喊话:“某某家的牛丢了,请社员同志们去帮助找牛,请社员同志帮助找牛!”大喇叭一遍遍地喊着,不多工夫,各家各户的闲散人员都从家出来,碰头商议后,就四散开去找牛了。这种情景很令我感动。我不知道说什么话好,等村干部也要出去找牛时,我们几个闲人也想助阵,村干部不让,我们就跟随其后,还没走出村子,就见有人牵牛回来,大家总算出一口气,纷纷安静地回家了。

石门人家就这么地纯朴。一户人家的事就是一个村子里的事。自此,我常好奇地观察这里的人事物景,以期有更多地发现。

和村民打交道的事情还是蛮多的。比如征地修路,找弃土场地,路过某个人家田间地头的事情,都要事先和村民沟通。石门人豪爽大方,只要你提出,他们保准让你通过,即使遇到祖坟需要搬迁这样的大事,也痛快行动,而且办事不拖泥带水,不附加条件。这让我们的工作省事,很受教育。

夏天的日子,整个齐鲁大地热气腾腾。也是石门人一年最忙活的季节。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秋播。男女老幼不闲着。套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每家每户门户紧闭,全在地里劳作,早出晚归。而一到初秋,农活相对少了,空气里就弥漫着特别的祥和。你可以看到满世界绿油油的玉米田,还有红的辣椒和各色瓜果蔬菜。穿梭在田地里,人的心境永远是喜悦和满足。你就会想,是造物主神通广大,还是农人懂得情趣,他们把大地描绘得满目生辉,香粹滑柔。你更会感到,这块平展展的土地上,每一个生灵都是那样地可爱、可亲、可敬。

在石门的村东二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宽敞的大河,名叫孝妇河。单凭这名字,你就会猜到河是以人而得名的。孝妇河的来历自然和一位心底善良的妇女有关。传说,很早以前,博山八陡村有个颜氏妇女出嫁的那天丈夫突然暴病死亡。婆婆硬说颜氏女是“扫帚星”,妨死了丈夫,从此,颜氏女便天天受婆婆的虐待,每天到十里外的地方去用两只尖底水桶挑水,途中不能休息。她逆来顺受,百般孝顺,感动了神仙。一天,挑水回村的途中,遇到神仙化作老人,用他那龙头拐杖在石板上为她敲出了两个能放桶休息的石坑。从此,颜氏女挑水可以休息了。她日复一日地行孝感动了神仙,神仙又化作老人送她一条马鞭子,让她系在水瓮里,水少了,只要提一提鞭子,水就会涨上来。颜氏女回家一试果然很灵,从此不再受挑水的痛苦了。婆婆疑惑又心生一计。让颜氏回娘家的两天里做七双袜子八双鞋。就这么苛刻的要求她还是做到了。第二天她带上做好的鞋袜往回赶。刚到村头就看到村子里大街小巷洪水泛滥。颜氏女回家一看,婆婆手拿马鞭淹死在了水瓮边,她连忙拾起鞭子向北一指,洪水立刻滚滚向北流去,流成了一条孝妇河。石门人常给孩子们讲起这个故事,以激励他们行善施孝的美德。我到村子居住的半年里,就听到三位老人谈起过这条他们敬重的河流。喝酒的时候,人们喜欢划拳找乐,其中有个讲究就是“一条鱼呀孝妇河两岸,头三尾四背五肚六”,杯杯都有说法。这让我多了对石门人的深入了解。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fde16a010008vh.html3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