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

[游记]丽江游记

2007-07-16    sina.com.cn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去丽江,自由着,浪漫着。很容易便有了对丽江的憧憬和想象,许多城市小资们关于丽江那些柔软的时光的描写,让浸泡在这些文字中的丽江成了一杯速溶咖啡,使成日张惶着不安着幻想着的我有了越饮越渴的感觉。

终于,在夜幕初上的时分,我从高楼林立的北京城站到了大研古镇的玉水河边。

“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致,不可思议地在横亘的玉龙雪山脚下的小城夜色中喧哗着,却又奇异地安祥着。此时的古镇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沿河的一串串大红灯笼满溢着让人心跳的暧昧,人流如织,树影婆娑,乐声,歌声,叫卖声,笑闹声此起彼伏,而你居然还能在这样的声浪中捕捉到玉水河淙淙的流水声。酒巴、餐馆、客栈、茶行、画廊、艺术品店、手工作坊……大大小小的店铺明暗相间地渐次展开,如同一个个倚门等待的风情女子,含情脉脉地抛着魅惑的眼波,让毫无防备的我突然就有了醉意。

醉醉地走在街巷,醉醉地走上石桥,十一月的丽江,也应是夜凉如水了,空气中却弥漫着浓浓的暖意。在四方街上看桥,桥是醉的;在锁翠桥下看水,水是醉的;在水影中看月,月是醉的;在醉眼中看古城,古城也是醉的。

我们随意地在河边坐下,桌上一锅热腾腾的火锅,左边是沸腾的人潮,右边是静静的河水。眼波不断被拥挤的人群切断,心灵却可以在安静的流水中平静。这就是丽江。

这一夜,我的梦里还有梦。

忙碌的公务之后,再一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分,走进古城。

古城北面入口处有一缓缓转动的巨大的木制水车,汩汩的玉河水从这里分成几道向城中流去。正驻足凝望,身边却有马蹄响起。几个纳西汉子领着马队从人群中穿过。金黄色的阳光洒在马背上,风吹铃响,马蹄踏着夕阳,渐行渐远。古道西风瘦马的遗风,让人不由有点恍惚,是否回到了古时连接滇藏的茶马古道?

此刻的古城不同于昨晚,好象褪去华服的女子,正带着几分慵懒对镜梳妆。四方街的木椅上晒太阳的老人,背着书包蹲在地上很投入地玩游戏的孩子,挑菜担子的妇女,坐在小店门口弹木吉它唱歌的汉子,还有趴在屋檐上的猫咪。依然是人流如潮,人群中背着摄影器材金发碧眼的男人,有着很帅很酷的眼神。十指相扣的情侣时不时对视并旁若无人地当街亲吻,有三五成群背着行囊的年轻人,风一样巷子里飘来飘去。旅行团的导游象个牧人,举着小旗赶羊群似地把客人从这个桥引到那个桥。牧群过去后再看桥,喧哗依稀可闻,阳光下却只有风儿穿过,柳枝轻杨,石桥如同羞涩的少女一般,不言,不语,只用含情脉脉的眼睛望着你。

如此的浮华与沉静全部地被古镇包容进去,融合成了一种背景。

丽江就这样把舞台留给了你。

拐角处有一个小小的酒巴,叫“尼雅书屋”,很小的空间,大概只有十平米的样子,屋里轻声放着“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之类的英文歌。除了正对大门的吧台和一个满满地摆放着各种书籍的书架,几乎就只能安置这三四张铺着方格布的小方桌了。靠窗有两三台电脑,吧台上有土土的陶罐,插着大把艳艳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门口那张桌子上方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纸片,有很多信手涂鸦的美丽文字,有寂寞的等待,有无奈的叹息,有画着爱心的表白,有仅仅留个名字和电话号码的小纸片,不知是为了给谁看……坐下来读一读,仿佛你也有了浪漫心绪。空气中有着淡淡的香,不知是花香还是咖啡的味道。午后的阳光在身后慢慢移动,外面的喧嚣已然与你无关。

靠左边坐着两个老外,也许是一对情侣,男的对着靠窗的电脑上网,女的捧了本书对着门口兀自发呆。吧台旁坐了一个素衣女子在低头看书,不知是不是店主,你走进去她也没有改变姿势,好象你并不是客人,你只是回到了家里,想坐就坐下来,找本喜欢的书翻一翻,或者什么都不做地小憩一会儿。这样的空气给人的感觉是缓慢却又不是凝固的,人在其间如同鱼儿在水中游戈,间或荡漾起淡淡的涟漪。难怪有人说“丽江的柔软时光”,以前不甚理解这“柔软”二字,此刻方觉回味无穷。

循着水声,曲径通幽处有一户人家,古朴的房檐,斑驳的墙面夹着一条长长的甬道,盛开着几株极为灿烂的黄菊。我们请求进去拍几张照片。主人说,这是从城外挖来种在这里的。我心里暗自想,平淡的美丽也有极尽灿烂的一面,这么平常随处可见的菊花,为什么开在这里就从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

走在干净光滑泛着幽幽青光的五花条石上,用脚步丈量时光,依稀透见年代的久远和历史的沧桑。当年的四方街是最繁华的集市,正月十五的“棒棒会”,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以便抢占最有利的位置,交换农具,买卖牲畜,为新一年的农耕做准备。从当年的集贸市场到今天的商业中心,四方街的地位从来都没有动摇。当然,在丽江作为旅游城市被开发之前,四方街也同样在时光的流逝间历经过荣辱兴衰。离开丽江的前一晚,在旅行社的安排下,我们观看了《丽水金沙》的歌舞表演,里面有一个舞蹈就是表现当年四方街的盛况,火热的场面让人感受着人类最原始的生生不息的渴望。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用这句诗形容古镇极为贴切。

听当地人说,只要“顺水进城、逆水出城”,就不会迷路。水是古城的血液,亦是古城的灵魂。也许他们说的对,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很多人把丽江称为艳遇之都,可能多半因为古城倚门跨户的水,让那些发生在房檐下夜色里,落花流水的负荷与沉重,都很容易随水而去。留下的,只是一个影影绰绰的故事,在阳光下被记起,被流传,被玩味。于是古城的水,便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丽江。

在夕阳下看水,有时幽深,有时清浅。循着水声,移步易景,人如同行在画中,便有了飘然若仙的感觉。在这种地方,人容易忘我。忘我的状态下,人容易动情。

有人说丽江是狐独者的天堂,其实我觉得,孤独者自狐独,丽江并不是孤独的解药,只是当孤独被赋予了一种所谓“丽江色彩”的时候,孤独就成了孤独者的天堂,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风花雪月般地享用。

在一个“可以瞬间产生爱情”的地方,怀揣这般风花雪月的想象来丽江的人,把艳遇当成了家常便饭。也许因为丽江被越来越重的商业气息所熏染,把艳遇做成了一种文化快餐。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我在古镇一个书店里发现一些很有趣的旅游图书,大都与丽江有关,也大都与情事、艳遇有关。驻足在书店的柜台前,我翻开这本叫《艳遇丽江》的书,看到某页上的一些文字:两个结伴来丽江寻找艳遇的女子之一,在古镇的街巷中晃荡一天却无艳可遇的时候,终于在一个酒巴里“电”到一个老板。他喝酒的样子很酷,他说他疯狂地爱着丽江,他愿意在这块土地上过着感觉不到时间流转的生活,每天认识一些新鲜的人,然后爱上其中一个,并将她留在丽江。

这样的对白,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该很容易演变成艳遇。但是第二天,当她再次来到这个酒巴,她看到耍酷的老板在昨夜她坐过的那张桌子前对着另外一个女人,以同样潦草的姿势喝着酒,正跟女人说着同样的话:我疯狂地爱着丽江……

看到这里我不禁一笑,不知道在丽江有多少打着艳遇旗号的男男女女,又发生了多少有遇无艳,有始无终的故事。

这一切,都因为丽江有太多煽情的理由。丽江有太多阳光照到或照不到的角落。丽江有无论何时总在身旁潺潺而过的流水。丽江有那些沉静地坚持着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

赶飞机前的最后几个小时,我们仍然不知疲倦地晃荡在古镇。中午时分,跨进这个手工艺作坊。四壁挂满了版画人像、木刻人像、泥塑和画着夸张的漫画的T恤,大部分是照着明星样子创作的,姚明、周星驰、巩俐、章子怡……让你第一眼就惊叹:真象!看起来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个线条,却不乏入木三分的神韵。

我抬眼望去,店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穿着干干净净的衫子,没有当地人那种惯有的高原黑,脸上有着几分书生样的苍白与淡漠。因为在巷子的深处,这个小店光顾的人并不是很多。他坐在躺椅上,举着一张报纸在看。旁边放着一杯繚缭冒着热气的茶。人们进进出出,指点评论,好象都与他无关。你感觉他似乎旁若无人地陷在自已的世界中,或许是习惯,或许是孤傲。

嗨!我打招呼,我想作一张版画。需要多长时间?

他这才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椅子上坐起来。

一小时。

多少钱?

180。

能便宜点吗?

他摇头,无语。

问了几个问题,回答都是简单的几个字。后来我发现,丽江很多的手工艺作坊的店主,大都不象一般生意人那么热情。因此我把他们统统划入艺术家之列。丽江这么多的巷子里,会有多少这样漫不经心的艺术家呢?可是也正因有了他们,丽江方才有了丽江的韵味。

他起身从屋里拿出一台数码相机,需要先拍下一张照片,然后你就可以离开,一小时后回来取。

付钱的时候我因为没有零钱多付了10元,他还是漫不经心地收下,然后很自然地随口说句“谢谢。”我在心里暗笑自已还等着找零,而人家不卑个亢的态度反倒让我有点脸红的感觉。

回来取像的时候,因为早了半小时,远远就看到他坐在门边的一个小板凳上专注地刻着。而小店里多了一个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我站在背后看他作画。看他手下的小刀熟练地黑色的木板上跳舞般划出一道道白线,人的轮廓与神采渐渐跃然而出。我说,真神奇,就这么几笔就可以传神。这得练多少年啊。

他是专业学版画的。女人说,其实学这个专业很吃亏的,好多年了,在这里并不是很多人欣赏版画。言语中有一分失落却还有着一分骄傲。让人感受到他们两人之间那一种温暧的感觉。我想这也许是他总是一幅漫不经心的姿态的原因吧。

这里商业气息太浓了。微风吹过,他的声音飘过来。

我们在束河那边有一个小院,女人说,在那儿我们有一个工作室,有机会你们可以去看看。在那边可以边做版画边和朋友喝茶聊天。

正午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我们再次细细地观赏墙上的作品。还有一些照片和留言。或许我并不懂艺术,但我还是感觉美好。

也许以后有机会来这里住一段时间,跟你学学做版画。

他回头看我们一眼,眼神中掠过一丝柔和的亮光。他说,没有功利,你会觉得学起来很容易。也许说这种话的人不多,他的脸上终于露出温和的笑容。

走的时候,他说,下次一定去我们束河的工作室看看。

在“木非木”的木雕店里,挑了几幅喜欢的木雕带走。两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纳西男孩静静地坐在地上握刀作画。细致的线条,看起来繁杂无比,但是他却作得轻车熟路井然有序。我问,你是学美术的吗?那个长发在脑后扎了个马尾,穿破洞牛仔裤的男孩笑笑说,我不太会画画,从小就是拿刀刻,刻出来比画的好。

在丽江,有那么多美丽的工艺品,木雕、壁画、蜡染、银器,还有东巴文字,东巴绘画,纳西古乐,它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这样阳光灿烂的午后,不论是多年前坐在这里鹤发童颜的老工匠,还是今天看上去和北京酒巴里驻唱歌手差不多的现代男孩,他们都安安静静地以同样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008716010009io37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