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读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之后,真善美的日记,Xcity动漫社区

[游记]读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之后,真善美的日记,Xcity动漫社区

2008-06-10    xcity.cn

2007-04-21 21:55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由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主要阐述的是草原女英雄萨仁格娃以智勇战胜特务的事迹。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画面对萨仁格娃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一个画面则是萨仁格娃赴约的路上。那时正是草原的秋雨将要来临之际,西北风偷偷地卷起了草浪,草原变成了奔腾的海洋;空中密布着乌云,好似一张青牛皮盖在头顶。萨仁格娃正骑着自己最亲爱的马和带着自己形影不离的名字叫嘎鲁的小狗,虽然它们平时都是她倍加呵护的动物,此时,她却挥着鞭,抽打着它们,嫌它们走得太慢,耽误自己跟情人的相约,可见,萨仁格娃这一蒙古女子,也没有失去青春女子所拥有的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离不开那一份自己初次接触的爱情,和饱尝爱情的滋味。萨仁高娃将牛群赶到离屯子不远的一座沙丘上,忽然勒住了跑,用失望的眼光环视了草原好久之后,连喊了几声:“桑布!桑布!”终究没有看到一个人,也没有听到回答的声音。她只得将牛群圈在沙丘上,在风中等待着桑布。不一会儿,从东边像飞箭一样地跑来了一匹惨白色的马。萨仁高娃心里“格登”地跳了一下,脸上笑得像一朵花,急忙跳下马来,从怀中掏出一个有长飘带的粉红色的烟荷包,连续地在头上摇晃,向对方表示着热烈欢迎的意思。这充分体现她等不到情人时的焦虑与失望之余,从她摇晃烟荷包,又可以看出,他对这份爱的珍惜,充满了甜蜜。在阿木古郎老人问及她为什么在那时,她随机应变,把话题转移,这充分体现的他聪慧。

第二个画面则是她看见一个瘦得像黄羊似的人,站在她的面前。他蓬松着长发(好像头发里生有九九八十一条长尾巴虱子),汗流的污渍挂在麻子脸上,身上披着一条黄毛毯。这也是故事的开端,又是《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主题所在,在与那个陌生人的交谈中,萨仁高娃很快察觉这个人的不对劲之处,这又一次体现她的聪慧,为了不让特务发觉到,她急中生计,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天色不早了,看样子一定要下雨;咱们都是老百姓,谁不出门呢?到我家喝喝茶,歇歇腿吧!”,想把特务套住,这又一次体现了她的聪慧,同时又是勇敢和果断的。结合现在,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可能主动叫陌生人,特别是像这样一类危险人物上自家去喝茶呢?即使只是猜测,早已魂飞魄散了,还这么缠着特务谈话,想套住特务。这是萨仁高娃的过人与不平凡之处。当狡猾的特务趁机逃跑的情况下,萨仁高娃并没有放弃追逐,她当机立断,为了不让特务逃跑,她没有回自己的部落去向村长禀报情况,而是单枪匹马,把特务往死里追,这充分体现了萨仁高娃的勇猛,视死如归,胸怀祖国,胸怀人民。

转自:http://blog.xcity.cn/upload/interface.php?do=blog&tid=52409&job=showone&ch=c_node_name&suid=8094&show_bottom=1&show_type=suggest4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