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呼伦贝尔的游记 |
[游记]呼伦贝尔的游记 |
2007-07-16 151700.com |
呼伦贝尔的游记(转帖) 有声音版 文字版: 行走不需要理由 几乎是带着一身疲惫,逃离了城市这个最大的动物园,怀揣着梦想的我开始了内蒙古之行。过了旅游旺季,已近九月的草原可能早已是一片枯黄,只是,上路可能只是为了行走,看看自己到底能够走多远,不需要什么理由。 (一)呼和诺尔草原 17:30分,N59,哈尔滨开往海拉尔的列车。早就预感到是一列没有空调的旧车,上了火车后没有任何惊讶,果然如此,甚至还有点小小的惊喜,我的旅程,开始得很具有戏剧性:可以开窗的复古列车,飘出怀旧音乐的CD机,不会讲汉语的蒙古女人,迎风飘来的清新的松嫩平原稻草的芳香,缭绕在眼前的我的发梢,大庆油田上的最后一抹残阳,列车上唯一吸烟的女人……同行的大少爷一直在抱怨列车的糟糕状况,可是我心里暗喜,这样的开始对于我来说不知道有多完美。 深夜,有点失眠,自从确定了行程之后,不知道是不是过于激动,已经几夜都无眠。一个人独坐在旁边的座位上发短信,听着鼾声四起,看着周围的人的百态睡姿,无意中撩起了窗帘,窗外的星空让我震惊,硕大的北斗七星端端的摆在我面前,仿佛伸手就可以摘到一样。这样清亮的星空,对于我来说,真的很稀有。列车员走了过来,问:“小姐,请问你是哪个车厢的?”我转过头来,感动于星空的美丽,早已泪流满面,“你看,那是北极星!”列车员无语的走过,我独自沉浸在感动大自然和收获爱情的幸福中…… 8月24日 04:30,列车员把我摇醒,换车票。东部日出较早,刚刚起床,呼伦贝尔的草原已经是霞光万丈。清晨,火车上的卫生间已有寒寒的哈气,尽管是从哈尔滨出发,温差没有那么大,可还是被冻得浑身发抖。窗外,随之而来的草原从梦中一下子苏醒,眩目的太阳一出,爬满车窗,如同受到神力的召唤。 走出了7、8公里,发现没有尽头,又往回走,到了旅游区,来了两个旅行团,据说晚上会有篝火,我们决定在这里住一晚上。这里的住宿都是蒙古包(钢筋水泥的),80元一个床位。这里的消费很高,一个很破的包房费就要50元。午饭,一斤手扒肉,蒙古小炒,呼和诺尔凉菜,7瓶海拉尔啤酒,共消费175元。这里的菜比肉贵,酒比水贵。吃完午饭,回到房间,遇到了“同包”的导游小姐许佳,她很惊讶我们自己来到大草原,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以后的行程,她建议我们可以去室韦,俄罗斯民族乡,在中俄边界的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小镇,并给我们一个司机的电话,到拉布大林可以让他载我们去室韦。客房部经理史劲锋被同行的朋友忽悠的给我们拿来了好几个接线板,还非要给我们弄全羊吃,交换了手机号,整个在呼和诺尔的行程都托了史经理的福。 午饭的啤酒让我有点微醺,下午4点多,一个人在湖边的草原上散步,看着被放的马和喧闹的人群,可能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震撼和粗犷,可是这种生气让我体验到了草原的灵性,草原、人、动物、蓝天、清新的空气,能够把大自然的生灵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境地。坐在草原上看夕阳,渐暗的天空被一片火红一步一步地吞噬,然后像被晕染了一样,看着天边燃成了一片火…… 晚上有篝火,等了好久都没有开始 8月25日 早上起来,已经6点多了,许佳的导游团准备出发回海拉尔了。我们给陈旗的司机老刘打了电话,大概8点多来接我们。这个大草原上的清晨,下雨,阴霾的天,淅淅沥沥的雨,我想我是幸运的,同时感受骄阳似火和细雨绵绵的草原…… 带着一身疲惫我们回到了海拉尔,随便吃了点东西,找个网吧上网,跟朋友报告一下行程,12点多到了海拉尔长途客运站,这也是我们以后几次中转的地方。买了到拉布大林镇(额尔古纳市的政府所在地)的车票,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找到了许佳介绍的司机小毛,他很热情,长得胖胖的很可爱。拉布大林到室韦还有160公里的车程,一路上小毛一直在给我们介绍室韦和莫道尔嘎,行进在兴安岭的白桦林岭间,在长长的风景画廊中穿行,最美的风光在路上,甚至终点是什么也不重要了。 (二)温情的室韦之行 3个小时的路程,17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了室韦。小毛在仅有两条路的室韦转了几圈,把我们放在了一家专门接待游客的家庭。进入了秋季,这里的游客也明显少了许多。我们是李大叔家唯一的客人。正好赶上了额尔古纳市的领导下来视察,对我说:“小姑娘,还真能闯,跑这么远了。” 李叔家是乡里接待游客的模范家庭,有两幢木刻楞,种满花的小院子,以及一个俄式桑拿房。由于我们到的时间有点晚了,李叔说就随便给我们做点晚餐,不要钱了。在木刻楞里,是一间间隔开的单间,虽然小,不过很干净,40元一个人。 李叔给我们准备好了晚餐,俄式土豆丝,熏鱼,熏肉,自己打得面包和自酿的蓝莓浆,还有当地的牙克石啤酒。总的来说,李叔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黝黑的皮肤和并不突出的五官,已经看不出他的任何俄罗斯族的特征。晚餐中,我们频频举杯,几杯啤酒下肚,李叔也话多起来。这时,门口路过了两个外国人,我们友好的朝他们招手,并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晚餐。他们听说我们两个从哈尔滨旅行而来,甚为惊讶。一个法国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是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人员,另一个澳大利亚人只会讲英文。于是,我们轮换的用中、英、法三国语言交谈。可爱的李叔偶尔加入我们的语言轮换中,“炫耀”一下他的俄语。这两位国际友人显然深堪中国的酒桌文化,尽管没有和我们共餐,但是几杯敬的酒都一饮而尽。 可能都是东北人比较实在的缘故,我们和李叔的话题越来越投机。喝啤酒不尽兴,李叔拿出当地的38度的白酒“海拉尔王自酿”。李叔给我们介绍室韦,介绍他们这个只有1700人的民族,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这里的故事和他并不平坦的一生。三瓶白酒被消灭之后,邻居李爱宝来串门,一个总跑莫尔道嘎的老司机。远远的,听到了可花大婶爽朗的笑声, 她作为当地的代表参加了中央台魅力小镇的评选活动。大婶回来,把我们的喝酒活动推向了高潮。一晚上总共喝了6瓶白的,5瓶啤的…… 我真的醉了,酒醉,也是心醉。远远的,我们看见俄罗斯的几座山之后在闪电,还有近近的繁星。感觉自己在做梦一样,几天前还在北京为工作苦恼,几天后就来到了额尔古纳边的小镇的院落中畅饮。我们海阔天空的聊天,给他们讲城市里的故事,我又倾听游人的故事。可花大婶给我取了一个别致的俄语名字“里别娜”,据说是一种美丽的小花,她的妹妹就叫里别娜,她的妹夫叫最普通的俄罗斯男子的名字——伊万。 我真的醉了,尽管已经开始隐隐作呕,可是怎么都不舍得离开这个酒桌。可花大婶开始唱歌,“天边”,“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座辽阔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亲爱,我的思念……”听着这穿透苍穹的歌声,那一刻我居然号啕大哭,感动于这里纯朴的人情,感动于自然壮美的奇观。还有什么比这更和谐的呢? |
转自:http://151700.com/thread-13-1-1.html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