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摘自:悠游旅行家 在鄂温克自治旗 从呼伦贝尔盟的首府海拉尔市往南不远,草原随地势缓起缓伏。 俄温克族喝奶子酒和白酒,主食是手把肉,肉质半软半韧,半肥不腻。另有羊血肠、杂碎肠等。 饭后继续驱车南行,草原上始见奶牛群和若干牧人居民点,皆泥砖房,不见传统蒙古包。 从锡尼河风景区往南20公里,我们来到鄂温克旗的嘎查村。该村20来户,砖房泥房不等,显出牧区特色的是家家都有的牛羊圈和干牛粪堆。我们进了一家布里亚特蒙古人泥房中,男主人不在,
女主人和其两个女儿招待我们。陪同让我们仔细观察她们蒙古袍的不同:已婚的女袍缝有兀起的肩线,少女的肩头溜圆无阻。屋中央的铁炉冬烧煤(附近有煤矿)夏烧粪,烟道宽高如墙。 鄂温克——就是大森林里的人的意思,现在除极少地从事驯鹿和打猎,大多都从事牧业和农业了。 去满州里 8月9号上午我们沿301国道西行,至路标时遇叉口,往北(右)是去额尔古纳河,我们往西,距满州里还有196公里。车驶在呼伦贝尔最好草原之一巴尔虎草原之上。路过陈巴尔虎旗的首府巴彦库仁镇,镇街建筑清新,另有新土木工地,镇上有小电视台。陈巴尔虎旗的草原和其西的新巴尔虎左旗、右旗的草原,是呼伦贝尔最好的三大草原,属纯牧区。 里程碑是1422时,过一小河,上坡,跃上草原的新一阶地。路北有一湖,查图为呼和诺日,有旅游点路标向其指去。蒙古牧民的居点相距较远,一个点上一般七八间房子,据说都是亲戚。他们大都住红砖房,定点放牧;夏季小规模的游牧时才用蒙古包。不过他们的定居点上也有用砖头砌成的蒙古包里程碑为1582时进入满州里市,满州里——是以前俄国人给起的,意思是到了这里就是来到了满州的里面。
据地图和资料,满州里的中俄边境有一小段,与一千多年前金人修的边墙是重合的。这边墙往西南一直延至外蒙古的东方省深处。我没有找到它。这边墙当初是为防备日益强大的蒙古人的。在扎兰屯区还有几百公里的一段,也是现今的黑龙江省与内蒙呼盟的边界线。
呼伦湖畔 满州里市距呼伦湖也就几十公里。从满州里一上车,陪同就说:去小河口吃饭,离这40多公里。 车行至满市的扎赉诺尔矿区时南拐,半小时后就见前方一个海般的大湖。这是达赉湖,也叫呼伦湖。原来小河口是呼伦湖与一条小河的连接处,近来新辟旅游风景区。 小河口是呼伦湖北端该湖水的出口,形成的小河婉蜒东北而属额尔古纳河上游的小支流之一。呼伦湖与南面一百公里以外的贝尔湖有乌尔逊河相连,不过呼伦湖一多半在外蒙境内。小河口风景区建有宾馆饭店、长廊以及各种游乐设施,建筑区有四、五万平方米。湖岸有码头,可乘大小汽艇下湖游览,偏西一些也有不少泊岸的渔船。该湖南北向,最长约一百公里、宽四十公里,也算大渔场。湖岸为卵石滩,由碎岩石自然打磨而成。
以呼伦湖、贝尔湖和克鲁伦河下游为中心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在十二世纪蒙古统治这里以前,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游牧部族都将这里视为必守或必得的富裕宝地。可惜未能沿湖岸去看看非旅游点的牧区和穿起内外蒙的克鲁伦河。我们在小河口的午饭是全鱼宴,主要有特产的白鱼(鱼身略透明)、狗鱼(食鱼之凶鱼)、白虾(如基围虾吃法)、鲇鱼(最难看、最好吃)和鲤鱼馅的饺子。 在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位于呼伦贝尔盟的西北。其流域北部是鄂温克人的传统渔猎地区之一,中部的室韦牧场曾是蒙古室韦部落的发祥地。 出海拉尔市往西不远,车拐向北,40公里后过陈巴尔虎旗的哈达图苏木(乡),接着是哈达图国营牧场,这一带地势起伏大了些,草质仍好,牛羊马随时可见,这儿的草有时还收打成草捆装上火车运往外地。我们见草原上有人拎篮低头采蘑菇,一下雨,在牛粪多的地方就易长出蘑菇。
进入额尔古纳右旗境的标志是一个废弃的边防检查站,这一带开始出现褐黄的麦田、金黄的油菜田,全是机播的土地,一垅地有好几公里长(因遇溪流而止)。 行程 第一天乘飞机从北京到海拉尔。 第二天到陈巴尔虎旗草原牧场吃烤全羊,听蒙古民歌,体验布里亚特族风情。 第三天乘汽车到满州里中俄边界购物。下午到呼伦湖吃全鱼宴,乘游艇观光。 第四天乘车到额尔古纳市的中俄边境黑山头镇,购物,乘游艇漫游界河额尔古纳河。 第五天到陈巴尔虎旗特尼河牧场观光,篝火晚会,看特尼河黄昏景色。 第六天乘火车到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 第七天参观鄂伦春族博物馆,参观原始森林,参观嘎仙调洞鲜卑族祖先遗址。 第八天到加格达奇市,参观购物。 第九天从阿里河乘火车返回海拉尔,乘飞机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