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丽江旅游总攻略 |
[游记]云南丽江旅游总攻略 |
2007-07-16 |
长江第一湾 于丽江城西北45公里的石鼓镇,金沙江在这里转向180多度,冲开崇山峻岭的重重阻拦,掉头北上又东去,形成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纳西语称这里为"剌巴",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 长江第一湾山萦水绕,景色如画。这里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四周有层峦叠嶂的云岭山脉绵延环抱,层层梯田盘绕山坡,与平畴沃野、村落瓦舍相连,享有"小江南"的美誉。长江第一湾不仅是丽江的重要风景名胜区,而且是进入老君山景区和三江并流景区的咽喉重地。石鼓至塔城约100公里的公路,全线紧依在金沙江西岸。入这条线,首先是走进如画的江湾风光,而沿江两岸遍布的古迹、古渡,又让你看到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一种厚积感会贯穿整条游线,你正走入一个更古老的纳西传说。 石鼓、巨甸和塔城,是这条线上景点集中的三个游览地。 文化遗产 丽江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簧,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 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加进了大跳跃的装饰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颤音,冲淡了汉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又名<白沙细梨>或<别时谢礼>.全曲分为<序>及<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公主哭>,<云雀舞>,<赤脚舞>,<弓箭舞>,<南曲>,<北曲>,<荔枝花>,<哭皇天>等乐章.乐曲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受到纳西族酋长麦良的欢迎,并协助他征服了邻近地区.离别时忽必烈把部分乐队和一些乐章送给麦良作为纪念.忽必烈回京即位后,曾问询乐队的情况,麦良就将一个未定名的一个乐章寄给他.忽必烈回信说这个乐章就叫<一封书>.<一封书>是表现惜别后依恋之情的.另一传说是明代木天王想吞并西蕃人住的地区,先把女儿嫁给西蕃王子,之后又把女儿接回丽江,筹划杀害西蕃王子。女儿悉知其父用心后,就写封信套在跟随来的狗脖子上,放它回去告知王子。王子即带兵攻打木天王,但中了伏兵之计,战死在白沙。木天王便把女儿关在玉湖的龙亭中,活活折磨致死,<一封书>和<公主哭>这两个乐章就是描写这件事的.虽然乐曲的来由和传说解释不一,但其主题是表现人们悲壮激烈,缠绵娓婉,哀伤动人的内在感情的,因而,其中的一些乐章被后人用在办丧事时演奏,成为风俗音乐. <白沙细乐>的各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但又可独立演奏.<三思渠>,<美丽的白云><云雀舞>等还有唱词和伴舞,<三思渠>由白沙的河渠得名,是表现纳西族在玉龙山下修渠,引水灌溉,获得丰收的劳动赞歌;<美丽的白云>则充满着高原生活的气息.演奏这套乐曲的农民,要着民族服装,即包头帕,穿长衫,细腰带,富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其中有幅绘有一百个神像的大画,,中央为释迦牟尼的坐像,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佛像,下端正中画着密宗三金刚,外侧画四大天王,是汉族,藏族画手合作的,绘制精细,用笔流畅,线条匀称,色彩鲜明,立体感强,有藏画的风格.建于明末,清乾隆时重修的白沙大定阁壁画,每一幅都是禅宗,密宗和道教佛像揉合在一起,人物的比例,构图,设色,变化等都与大宝积宫有别,作者多数为纳西族画家.但制作水平不及前期壁画."丽江壁画"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其他如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纳西族建筑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璜 材料。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永宁摩梭民居建筑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宁蒗县泸沽湖畔,长期以来,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为木结构,四壁由削过皮的原木两端砍上砍口垒制而成,俗称木楞房,屋顶盖板,俗称房板。摩梭人盖房板有特别技巧,滴雨不漏。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宿舍楼,也有人叫花楼,门楼,也称草楼。正房供家庭集体活动,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宿舍楼或花楼,主要供女子居住。门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摩梭房屋的大门,一般开朝东方或北方。其井院较大,有红白喜事,就在井院举行。正屋结构复杂,屋后设夹壁,储存食物,并作为老人居室,正屋右侧为家庭主妇的起居室。正屋内,一角设灶台,灶台项角有一神龛,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高灶台下方设火塘,火塘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分左柱右柱。左柱为男柱,右柱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棵 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在举行成丁礼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摩梭人的房屋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是,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摩梭人在房屋建筑上除保持上述特点外,在房屋构造、内部装修等方面采用了现代装饰方法和装饰材料,此外,部分房间的使用功能和建造也有所变化。 交通 丽江旅游区经多年开发,现在交通及其便利,外省游客可以以昆明为中转站,昆明到丽江有大巴直达,夜间有卧铺火车。 昆明南窑客运站0871-3554502 昆明西站客运站0871-5326258 昆明关上广场 0871-7185102 住宿 新城住宿多为高档旅馆,价格几百。 如希望找便宜的旅馆或者体味古城风格,建议去老城居住,虽然也是地震后重修的,但是感觉完全不同,普通的家庭客栈,淡季10多块钱就可以住一天,还有土法洗浴。 古城内有客栈130多家,丽江的客栈,大多数价格都不高。淡季的时候,一般是每个床位15-20元,旺季会涨到60元以上。现在多了些标间,旺季、特别是黄金周的时候,价格可谓高昂。 网友推荐客栈 1,祥和院客栈:光义街忠义60号,电话:0888-5125743,主人:赵毅兴。位于古城的西南面,与四方街十五分钟的步行距离,从北边通常入城处进来显得有点难找。但的从客运站、或者机场方向来的话,距离就近了。从军分区旁的巷道中就可以进来。你也可以给他们一个电话,告诉你的位置,他们是很乐意过来接你。 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纳西四合五天井的院落,房子有近一百年历史,窗子的雕花为传统的“寿字”,二楼有传统建筑中的美人靠,热天在上面靠着看看书是不错的选择。天井十分规整,花草葳蕤,还有小狗、小猫在庸懒地打着瞌睡或者快乐地玩耍。 主人姓赵,一般的住客都称他为赵叔,原来在德钦工作,退休后用自家的院落开了客栈,由于受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对古城掌故及滇西北一带的风士人情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和他聊天绝对是一种享受。于是,他的客栈通过客人的口口相传、推荐,成了自助者入住古城以后的一个重要选择。 2,高客客栈:地址:五一街中段13号,电话:5120568、13988846960。主人:习阿姨。过大石桥往东,就是五一街了。五一街在纳西话中的音译就是“高客”,这是一条比较僻静的街道,虽然离四方街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却显出异样的远离繁华的清静,整条长近1000米的街道,包括许多延伸的小巷,都没有任何一家旅游工艺品店,只有少数几家客栈隐藏其中。而“高客”这个客栈就在经过五一街的东河小桥向东南行二十步的小巷中。高客客栈的名字写在街边的墙上,但并不是那么醒目。 高客的院子不错,只是有了地震后翻修的痕迹,古的感觉不是那么彻底,但朝阳,又离四方街很近,有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古意。 男主人姓杨,是解放前丽江名士“杨超然”的后裔,女主人姓习,是早年古城四大家族习、王、李、赖中习家的旁枝。并且两人早年都在外面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一直在丽江工作,一直生活在古城中。现在退休在家了。因了这些,和他们聊天,真是很舒服的事。 3,余家花园客栈:光义街光碧巷3号,电话:0888-5126330,主人:余熙逵。 4,三眼井客栈:光义街光碧巷58号,电话:0888-5125790,主人:和丽芳。 5,牛家大院客栈:新义街密士巷14号,电话:0888-5182253,主人:牛先生。 6,阿全客栈:光义街金星巷22号,电话:0888-5124238,主人:杨耀全。 7,方正客栈:新义街积善巷28号,电话:0888-5125857,主人:方宝初。 8,玉水客店:新义街积善巷25号,电话:0888-5124560,主人:桑记。 9,激沙沙一流居:七一街兴文巷74号,电话:0888-5185617,主人:李实。 这几家客栈各有特点,但都是纳西人自己经营的,他们自己也住在里面。余家花园、三眼井、牛家大院的上辈都是古城中的旺族,留下的院子在古城建筑中都是数得上号的,也都是一进两院式,每院又都有其特点。而阿全客栈的主人是个年轻人,与自助游客的关系很是密切,他的客栈也就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方正客栈的主人是丽江书香门弟“方家”的六公子,原来是做林业的,对丽江所有的山水资源都了如指掌,这对自助游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玉水客店几乎是改革开放后丽江的第一家客店。激沙沙一流居极有特点,古城的水居然是从他家的灶膛下流过的,主人爱好 “鹰猎”,如果是九月到次年三月期间住在他那儿,肯定会有机会和他一起去放鹰的。 摄友总结 感觉风光绝好处为丽江古城街景,玉龙雪山牦牛坪上和泸沽胡。只恨带的velvia太少,大多用富士100负片,美景打了不少折扣。感觉除了没用反转之外,偏振的应用不如渐变灰的作用大。 泸沽湖距离丽江比较远,路程在6小时左右,应该安排3、4天的时间游玩。 到虎跳峡和雪山都有一日游旅游车,早上发车,晚饭前回来,中午管一顿饭。 |
原始链接:http://autour.cn/bbs/dispbbs.asp?boardID=19&ID=3520 |
转自:3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