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写完却没全保存上,有点伤心:)下回再补上,先写这些吧 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次补写还是没存上,真的是在考验我的耐心:)继续 想不到随意游玩之间一去了三次中俄边境,就归在一起大概叙述一下吧 那次去绥芬河纯属偶然,本来是打算去镜泊湖的。去牡丹江的车上碰到一个绥芬河的大姐,给我们讲一些绥芬河的情况,后来因为去镜泊湖当天太晚没有车,于是就拐个弯先去边境看看,离得比较近第二天再去镜泊湖也不迟。只是这一拐,大方向都变了,后来又北上去了兴凯湖,当然也是由于当时去镜泊湖时机不佳。言归正传,绥芬河是一个边境小城,城市建设还不错,和我以前见到的北方城市不太一样,比较有现代气息,有南方城市的那种明快。因为是边境,商贸比较发达,尤其是木材出口。在这里碰到了很多做生意的同乡,浙籍商人的闯荡精神确实让我佩服,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勤奋务实、敢闯敢干的身影。第二天一大早去了国门,才5点多,但天已很亮堂了,也差不多是祖国的最东边了,太阳也首先在这里升起。第一次去国门,心情无疑是激动的:)不过景区内还在建设,有几家旅行商品店,还没开门。一道不太高的钢丝网隔开了两国边囊,网那边是广阔的无人地带,荒芜而又神秘,把手伸出去,心里为跨越国界激动和兴奋着:)似乎有点傻,还是在界碑上留个影比较实际点:)逛完国门后,便在城区转了转,拿着地图走访遍了所有景点,大白楼、人马头楼、口岸、俄罗斯商店等等,有意思的还是找寻的过程:) 离开绥芬河,便去了兴凯湖。湖很大,大得让人感觉眼前所见的分明是海。坐在松软的沙滩上,任风撩起长发,看岸边的浪涨了又退去,湖面波涛涌动,还有很多搏击浪尖的鸟,不平静的湖水却能给人一种特别的平静,原来博大可以消融一切!湖水不断涌上岸来,还冲上来很多彩色的小石,于是犹如海边捡贝壳一样,欣喜若狂地捡,足足带回来一大袋,打算以后放鱼缸里:)湖里盛产鱼,最有名的是大白鱼。尝了尝,感觉也没什么特别,倒是很不便宜,64元一斤 对于黑河影响最深的就是其广袤的土地,还有是到了黑龙江畔,亲手掬起了一抔龙江水,夕阳西下,岸边停靠着军舰,不禁想起了初中时学唱的那首《军港的夜》,很幽美... 去年暑假因开专业年会有幸去了满洲里,它地处俄罗斯、黑龙江、内蒙古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内蒙古的平广留给我最深的感受,辗转中一座现代城市已经出现在眼前,不禁有点惊奇,荒芜之中还有如此的灿烂!仿佛是海市蜃楼一般。城市不大,纵横几条大道就是整个城区了,不过很干净,建筑也很有特色。最难忘的是去蓝村部落的那段经历。白色的蒙古包一个个坐落在草原上,热情的歌舞,嘹亮的歌声,洁白的哈达,香醇的美酒,热腾腾的奶茶,香美的手扒肉...在蒙古包附近有一个石头堆,很新奇,原来这就是敖包,按照习俗,每个到这里的人都要从旁边挑一块石头放在上面,以祈福。下面介绍一下敖包,相信你会感兴趣的:) 在蒙古地方的草原上,你时常可以看到,在山顶上,或路口旁,矗立着一座或几座由石块堆起或筑起来的物体,冢形,上面堆着柳树枝,中间坚立着带有日月图案或苏勒德(带有三个叉子的矛)的立柱,立柱与四周按方位坚立的四个苏勒德之间悬挂着五色的风马彩旗,它往往会给游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让你觉得新鲜、神秘、不解其义,给你留下悬念,这就是“敖包”,敖包译成汉语就是堆子的意思。它是蒙古族祖先留下的特有的人文景观。了解它,知道它的由来和作用,也许有助于对蒙古族深遂的民族底蕴的了解,也可让你感触到伟大中华民族大家庭多才多元民族文化的浩瀚。 世界上,每一件事物的产生都是客现实的反映,敖包的由来也如此,在远古时期蒙古民族属于森林民族,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民族发祥于“额尔古涅.昆”的地方,靠狩猎和采集生存。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蒙古民族走出森林来到草原。由狩猎民族发展为游牧民族,无论是森林还是草原,都离不开天。风云雨雪,这些直接关系到收成的丰寡,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于是原始宗教(萨满教)随之产生,蒙古民族崇拜山川河流,崇拜大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是一代代的祖先靠与大自然的斗争,创造出财富,才使民族得以繁衍,因此,蒙古族崇拜“祖先”。游牧民族逐水草、无定居,于是,符合游牧民族生活环境的敖包作为蒙古民族自然崇拜的象征物(正如农耕民族的寺庙)便产生了。它的实质是民族对自然的心理依赖的反映,祭敖包的主要内容就是祈望风调雨顺,万物繁茂,牛羊兴旺,吉祥安康。甚至部落里重大决策也要在敖包前举行。也有人认为,敖包的产生是苍茫无垠的草原上牧人为辨认方向和界定地界所堆放的指路石演化而来,这虽然是敖包起因的一个因素。但这种说法已为考古发掘而澄清,它不带有敖包产生的本质意义。 世代的传承和熏陶,蒙古人对敖包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情感,人们走到它跟前,总要拾几块石块或兜一抔土添在敖包上,人们局限性从不践踏敖包或损坏敖包,久而久之,那种自然堆放的敖包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几倍,有的历史久远的敖包在几十里都看得见。当牧人远离家乡的时候,走到敖包前都要下马,为敖包填上几块石头或一抔土,叨念一些希望保佑旅途顺利的话,归来的时候,也要下马,再填上几块石头,说一些感谢一路平安的话。 敖包在历史上,几乎每旗都有,一般有七个的,也有十几个的,还有三、五个的,敖包的名称多种多样,有以山川命名的,有以古代部落命名的,有以著名人物命名的,更多的是以美好的希望和希冀命名的。 如郭尔罗斯敖包(古部落)、赛罕努图克敖包(美好的故乡)、陶克陶胡敖包(近代英雄)、查干淖尔敖包(查干湖)、白音塔拉敖包(富饶的草原)等等。 经历诸多历史的变迁,蒙古族敖包这种民俗还是保留了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现代的敖包在形状上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其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敖包而来的民族文化的气息却日益浓厚。现在的祭敖包活动多在水草丰美、鲜花盛开、牛羊肥壮,草原上最美好的六、七、八月份之间。人们首先将敖包清理整修一新,顶上插满新鲜的树枝,换上鲜艳的五色彩旗。祭敖包活动多在天气晴好的上午举行。在祭敖包的日子里,人们穿上鲜艳的五色彩旗。祭敖包活动多在天气晴好的上午举行。在祭敖包的日子里,人们穿上鲜艳的服装,骑着骏马,从四面八方来到敖包之前,思念的亲友相遇了,年轻的恋人见面了,节日的快乐、喜悦的心情在草原上弥漫。人们将马奶酒、奶茶、煮熟的羊肉、点心等敬献在敖包之前,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喇嘛作司仪,带领大家感谢天地山川,为草原带来的丰收和吉祥,怀念祖先的功德。然而,表达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翼。祭奠仪式结束后,大家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转三圈,祭奠活动便宜告完成。于是人们便在“敖包”周围的草原上开始一项项的文体活动,赛马、射箭、投布鲁。有蒙古琴书和民歌演唱,年青人跳起欢快的安代舞,悠扬的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