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文明的满洲里》电视专题片 解说词草稿第一部分(2004) 此稿缺点是文字太多 走向现代文明的满洲里 [片头、字幕:走向现代文明的满洲里] 座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满洲里,东连兴安之脉,南濒呼伦之水,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素有“东亚之窗”、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中俄蒙经贸金三角的美誉。 时代风云翻飞舒卷,历史大潮汹涌向前。当历史叩开21世纪大门,沿海、沿江、沿边、陆桥经济各展所长时,具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满洲里该以怎样的身姿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大分工和国际经济大循环?与时俱进的满洲里人决心以争创全国文明城为动力,三个文明协调共进,在中俄蒙交境地区建设一个拥有现代文明的国际贸易旅游城。 [片头、字幕、音乐: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建设繁荣兴盛的边疆口岸] (江泽民来满视察并题词画面)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满洲里,既有绿草如菌的千里草原,又有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呼伦湖;既有热情奔放的蒙古族民俗风情,又有俄罗斯的异国情调;既有融合中俄两国文化、典雅别致的城市建筑和高雅的城市品位,又有雄浑大气的淳朴民风;既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时尚和前卫、节奏和效率、富于创造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现代理念;既有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2002年走进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行列、2003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又有近五年地方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区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地方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的辉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任何城市的文明形象靠虚功与粉饰都是无法树立的。 是的,满洲里近年来具有挑战性的艰苦探索和成功实践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1999年以来,满洲里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国际贸易旅游城这个总目标,再识市情、适时果断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口岸”的工作方针和“扩大经济总量,建好口岸城市”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环境营造、项目牵动和结构调整三大战略,先后实施了口岸环境治理年、招商引资攻坚年、城市建设管理年、口岸名城营销年、工业经济提速提效年、特色产业升级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实现了一年突出一个主题、一年把握一个重点、一年实现一次跨越的预期构想。与1998年相比, 2003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25亿元,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增长了1.4倍。口岸过贷量、上缴关税、代征税居全国边境口岸之首,以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图表) 在环境营造方面满洲里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成功。满洲里人清醒地认为,市场经济是载体经济,也是不平衡经济,生产要素总是向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地方流动和聚集。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城市是载体,软环境是灵魂,交通是命脉,水利、电力、通讯等是基本条件,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实践中,满洲里对政务服务环境、城市硬环境、口岸能关环境三管齐下,取得了惊人成效。从抓制度建设、作风建设、阳光投诉、监督反馈等项工作入手,从2003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政策洼地”和“环境高地”的效应日益彰显。 城市硬环境发生巨变,近年共实施城市重点项目246项,投资32.5亿元。城市供水、供热、立交桥、国际商贸中心、公园等一批民心工程相继竣工,投资兴建了扎满高等级公路、环城公路、疏港公路、机场路等9条、80多公里的交通公路和迎宾大街、世纪大街等58条、54公里、57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累计开发房地产184.4万平方米,共有8823户居民喜迁新居。投资5100万元新建了9个城市广场和博物馆、图书馆,填补了城市功能空白。通过经营城市,以较低的财政投入成本,调动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资金,兴建了一大批增强后劲、惠及百姓的重大工程,办成了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口岸通关环境达到了一流水平。五年累计争取投资12.8亿元,完成了铁路站场应急改造、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宽准轨到发线25条,新建和扩建了4个专业换装场所,综合换运能力由600万吨提高到1800万吨。民航机场的兴建,标志着多功能的大口岸、大通道体系正在形成。 (以下一段最好用同期声)俄罗斯游人说,走进今天的满洲里城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俄罗斯商人说,满洲里的口岸建设简直是创造了满洲里神话。 在项目牵动方面满洲里取得了可喜成功。市场经济是有限时间经济,也是无限空间经济。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必须敞开欢迎外来先进思想的渗透和同化,欢迎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和激活。5年打造的城市平台,5年栽下的梧桐树,引来了1385只金凤凰。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4.3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批骨干项目随着投资环境趋优,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满洲里。 2003年以来,满洲里按照布局合理、要素整合、特色突出的要求,开发建设了进口资源加工园区、重化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园区。入园上亿园项目已突破10个,其中香港联发木业和鞍山蓝氏家具生产正旺,深圳能源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2×20万千瓦自备电站项目已经开工;北京国际电力投资公司投资24亿元的2×30万千瓦坑口电站完成了基础准备工作;总投资5亿元的云南时杰工业硅冶炼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天津瑞姿轿车制造项目已破土动工;首都钢铁公司投资1.2亿元的废钢冶炼项目、黑龙江惠中集团投资1.2亿元的燃料油生产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总投资6.9亿元的东明矿开始施工;总投资40亿元的煤转油项目被列为自治区“十一五”重点煤转油基地建设项目之一。满洲里已成为真正的能源转换基地和没有森林的林区、没有铁矿的钢铁城,从根本上改变了口岸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运行轨迹,极大地提升了满洲里市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同期声:由深圳能源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国际电力投资公司分别投资111亿元和96亿元的2个4×60万千瓦坑口电站项目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请深能源有关人士谈投资额度与收益前景) 在结构调整方面,满洲里的建设者们以对经济导向宏观把握的魄力与敏锐,以雄浑的大手笔确定了一产调精、二产调大、三产调优的总体目标,使三次产业呈现了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 目前,外经贸主体规模日益壮大,截止今年6月末,全市外经贸企业371家,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50亿美元,居全国前列。 在旅游产业上,突出中俄蒙三国交境的区位特色,建成了互贸区4A级旅游区、国门景区和俄罗斯风情园等一批体现中俄文化交融特色、吸引力强的景点景区,开通了9条国内、国际旅游专线,率先发起了地跨三国、两盟、四旗市的区域旅游开发倡议,成功举办了3届中俄蒙三国交境地区国际草原旅游节、5届国际冰雪节,打造了具有口岸特色的冬夏两大旅游节庆品牌,初步塑造了中俄蒙三国“冬宫”和“夏宫”形象。 创汇农业活力增强。菜果仓储面积已达3万平方米,在赤塔、乌兰乌德和伊尔库茨克等地投资兴建了菜果仓储基地,真正构建起了一条“内地-满洲里-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科教兴市步伐坚实有力。从1999年开始满洲里与西伯利亚地区拉开了科技合作的序幕,今年在满洲里召开了第一届中俄科技展,中俄双方就加工有色金属、生产腐殖酸、生物硝染技术达成合作协议。 总体看,满洲里的三次产业构成,既有发挥资源与地缘优势,顺其自然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成分,也有满洲里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经济规律创造出的境界,三次产业如此协调、如此浑然天成地发展形成了物质文明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宽广跑道,为提高市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了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