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古羊群庙实地考察记(二) |
[游记]内蒙古羊群庙实地考察记(二) |
2008-06-27 sina.com.cn |
铁改余研究——内蒙古羊群庙实地考察记(二) 2007-12-10 11:18:11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铁改余钦察燕铁木尔铁木鱼 铁改余研究——内蒙古羊群庙实地考察记(二) 当天,我们离开羊群庙,奔300-400公里以外克旗(经朋)游玩。住下来,已经晚上九点钟。吃晚饭时,我仍然觉得当天的考察没有达到目的。没有看到石雕,没有看到祭祀地。当地人居然连有个文物保护单位-羊群庙祭祀遗址都不知道。内蒙太大了,可能石雕和祭祀地在一个很偏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离奎树沟不远。我拿起手里带的资料又认真阅读了一遍。这一段话让我豁然开朗: “羊群庙元代祭祀遗址及墓葬位于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奎树沟村北约0.5公里处,当地人称石人湾。墓葬在祭祀遗址之西约0.5公里处。1992年文物部门曾在此进行了发掘。一九九六年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居然没有问导游“石人湾”这样的关键地名。事实上,从1992年到现在,中间经历了很多变化,譬如已经没有羊群庙乡,现在是桑根达来镇。后来我还发现,石人湾离奎树沟村不止 于是我决定回羊群庙再次考察。但是同行很不愿意。我们原计划是从赤峰返回北京的。但是我知道,来一次内蒙机会太难得了。在我的坚持下,他们同意第三天不走赤峰,而是原路返回。 八月六日,我们又回到羊群庙附近,找到了导游刘大哥。说起“石人湾”,刘大哥说,知道知道。 离奎树沟差不多两公里的地方,离208国道羊群庙中桥西边约一公里的山上,我终于见到了向往的遗址:在一片空旷的山坡上,一片长宽各约600-800米的平坦荒地上。有那么一两颗树,曾经的一座大宅基地大院落还能看出很多遗迹。 导游说,几年前还有很多石头地基,如今都被当地人抬去用于羊圈什么的了。但是破砖乱瓦的痕迹比比皆是。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曾经的院落里的一个老树。当地人还经常到这里拜祭,祈求好运。 导游讲,解放前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喇嘛庙,养着100多喇嘛。抗日战争时,日本人占领过这里。解放后,成为乡政府和粮站所在。文革期间,这座庙被拆除。 导游告诉我,以前这个位置是亭子,这里是厢房,这里是大殿,这里是石像,云云。我只能凭想象去构造它的历史原貌。但是历经沧桑,最早是燕铁木尔祖宗祭祀地,经过几百年,只知道最近的解放前后的模样。当然,去查一下当地历史记载,或许能找出更多线索。 但是,这些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只能想象,几百年前御封为燕铁木尔家族的祭祀地后,这里曾经聚集着很多威风八面的蒙古军队。从欧洲钦察草原归顺蒙古大汗的钦察部落,凭借几辈人的赫赫战功,最后成为元末“色目第一显贵”。然后又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而招致满门杀身之祸。最后不得不举族南迁,而后又西迁,后世子孙散居各地。蒙古钦察后裔最后演绎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铁改余”话题。有多少余姓子孙是真正的钦察后裔已经不重要了。来这个曾经辉煌的地方拜祭钦察人的卓越将领,来领略古战场的环境氛围,就已经足够。 几百年前用膳之瓷碗已经破碎不堪, 而草丛中野花依旧开放, 物是人非, 石灰墙基仍在,导游感慨以前的人修的庙堂怎么那么结实,当年拆这喇嘛庙费老大劲了。 再看看离祭祀遗址最近的一处人家。 逗留半个多小时,拍了几十张照片,带了几个破瓦片碗片,顺路采摘了大雨后草原上冒出的蘑菇。结束了对祭祀遗址的考察。当然,对于附近的墓葬所在依然不清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9d297701007wuk.html3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