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游记 |
[游记]内蒙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内蒙游记第一次去内蒙,是98年。陪着北京一帮广告公司的年轻人,我们都是第一次,他们是客人,我是领队。那时候我对内蒙古的了解一无所知,只是知道传说中内蒙古有大草原,蓝天,羊群,万马奔腾,所有这些了解都来自于多年的教育,书本上的介绍。其实心中还是很期待的,临走的那几天,连做梦都是绿色的,满眼的青翠终于到了那一天,晚上坐89次离开了北京。做旅游有一点很不好,就是做领队的初期很难受,要不然就是客人把你当作小厮呼来唤去,要不然就是一脸的冷漠与清高,不屑于你说话的样子。前者主要是工人农民伯伯们居多,当家作主的意识非常强,后者以办公室白领外企员工多见。后来我养成一个毛病,我怎么就看不起坐办公室的人,虽说过了几年我也上岸做了白领,可是在办公室依然粗俗的像个盖楼的。扯远了,火车沿着丰沙线一路向西,向北,过张家口,大同,集宁,早晨六点多终于抵达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出火车站的那一刹那我有点晕,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阿,真个城市给人的感觉灰蒙蒙的,建筑破破烂烂,感觉就像是70年代末期的北京,出来之前温了温书,知道呼和浩特又叫做青城,北依大青山,也就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阴山,南临黄河,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明隆庆六年(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清朝雍正年间,为了加强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新建了一座城,清王朝命名此城为"绥远城"。当时,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商店和娱乐场所大都设在这里。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这就是我对呼市所有的了解。来接我们的导游是个年轻的女孩儿,一看就知道蒙古族,有着蒙古人种典型的高颧骨,俺那时候迷信,总听说这女子颧骨高杀夫不用刀,可是总很奇怪,内蒙的女子大多颧骨很高,都很克夫吗?嗬嗬导游带我们去吃早餐,典型的蒙古族早餐,烤馒头,咸菜,然后我生平第一次喝到了奶茶,虽然现在我对这东西情有独钟,可是第一次喝却差点吐出来,有奶味,茶味,还有咸味,还有黄色的炒米,混在一起,甜甜的,那味道太古怪了,配餐的还有一堆酸奶酪,奶豆腐,奶干一类的食品,我是统统吃不下,我妈说我不到一岁就断奶了,从小闻到奶味就想吐。当时心里想,完蛋了,如果天天这样,我死定了。客人急急火火的问导游,草原呢?导游不慌不忙地说,草原啊,离这里还有3个小时的车程,让大家赶紧吃饭好上路,于是没人说话了,餐厅里一片兴奋的吸溜声…… 车子开出了呼和浩特市区,没多远就看不到城市的样子了说实话,城外很荒凉,导游一路嘴不停的介绍呼市的历史,介绍草原的禁忌,我没听,呆呆得看着窗外,想着我梦想中的草原何时出现在我的眼中。车子一直向着大青山的方向驶去,不断地在爬坡,越来越高,导游说我们要去的草原叫做希拉穆仁草原,以前是非常好的高原牧场,是距离呼市最近的牧业区,也是内蒙古最早开发的草原旅游区,同时告诫大家草原上条件不好,让大家有个思想准备。不知道车子转了多少弯,反正,好像就是突然一下子,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那样出现了,在我的想象中草原都是一马平川的,见到了才知道自己的无知,草原不是平的,而是无数的丘陵连绵起伏组合在一起的形状,我们看到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白色,不用介绍也知道那是羊群,不知不觉,感觉很冷,车窗外的风变得硬了,呵呵,这就是草原上的风,吹了几千几万年。100公里的路真的开了3个小时,车子缓缓的驶进了一片蒙古包围成的度假村,我们迫不及待的跳下车,终于实实在在的踩在勒大草原的土地上。然而接下来的景象让我们疑惑,这是草原吗,使我们在梦里,在书本上,在小时候就知道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吗?天是蓝的,和呼市里面灰色得天空截然不同,可是,草呢?我们在远处,看到的草原是绿色的,翠绿色,仿佛雨后的城市草地,可是,一旦真切地接近了这里,我们看到脚下的草稀稀拉拉的,一蓬一蓬的,草根下,露出来的都是沙子。导游说这里的草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退化的很厉害,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根本不管草原的承受能力,无限制的增加自己的牛羊数量,导致草场严重沙化,以前,这时候草原上的草真的可以没膝,现在,能到脚脖子就不错了不管怎么样,终于是到草原了,午餐吃的很简单,没什么青菜,就是牛羊肉居多,没有米饭,就是馒头,黑面的,很硬,草草吃完,客人们如同一群出笼的鸟,一下子冲进草原,骑马,看摔跤,我是领队,因为第一次来,享受了一下贵宾待遇,免费骑马,很早以前,去北京长城脚下的康西草原骑过马,那时候就觉得很刺激了,可是当我骑上这里的貌不惊人的蒙古马,一下子领教了马上民族为什么如此彪悍,这低眉顺眼的家伙牵着走的时候低着头羞羞答答的,可是当牵马的小伙子一脸坏笑得把马鞭子递给我,怂恿我跑跑看,并顺手给了马屁股一巴掌的时候,这厮突然疯了一般的冲了出去,头也昂了以来,仿佛非常不屑刚才那样慢腾腾的逛街,现在终于出了由恶气似的开始狂奔,其实说起来,蒙古马的优势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可是就算这样对于我来说也一样昏天黑地,但是没别的想法,双腿紧紧地夹住马镫,双手握着铁过梁,不由自主地屁股就抬起来了,否则会被活活颠死,不知道跑了多久,这厮终于慢下来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屁股放回马鞍子上,回头看看,也就跑了几公里,度假村的蒙古包的尖顶还历历在望呢,估计时间也就十分钟左右,可是对我来说却好似过了几个小时,胯下的马累了,走得很慢,不时地停下来啃几口草,我歇了一会儿,想想不行啊,我不能就这样被这家伙收拾了阿,它想跑就跑,想歇就歇,谁伺候谁啊,再说了,如果这厮按这个速度走回去,天都要黑了,我回想着刚才积累的经验,抬起屁股,双腿一夹马肚子,顺手就是一鞭子纳马又开始狂奔起来,这次我不怎么紧张了,开始享受马背上颠簸的乐趣,现在说起来,骑马的道理和开车差不多,就是手别较劲,越较劲越不行,顺其自然稍加点拨就好,一路跑回出发地,我下了马,一下子摔在地上,骑马的时候没感觉,下了马才知道屁股还是酸了,那叫一个难受啊。休息了一会儿,看着客人们围成一堆在看摔跤表演,我闲来无事也凑了过去,事后证明凡是爱凑热闹的早晚要倒霉,我就是个例子。摔跤的选手都是当地的牧民,穿着褡裢在对摔,客人们一阵一阵的叫好,大概牧民们摔累了,提出来让客人选个代表和他们过过招,我感觉不对正想往外钻,早就被那帮家伙一把拉住推进了场,一个牧民小伙子把他的褡裢给了我,帮我穿好,那叫一个沉阿,大概有将近10斤,他教了我几点要领,比赛规矩,就把我往前一推,那时候年轻,身体也好,我看着面前的对手,就是个不到20岁的小孩,干瘦,刚才被大人们摔得四脚朝天的,心想我怎么也是身大力不亏,不见得就输,一过招,我知道没辙了,掰人家的腕子根本掰不动,我知道怎么拧身垫步给他来各过肩摔,可是根本拧不动人家,反被人家顺着我得力量摔了我一遛滚,这就是刚刚不疼的屁股又开始酸疼,几个回合下来,我基本上已经分不出男人女人了,耳朵里就是一片叫好声,可是我知道那不是给我的,娘的。晚饭时间到了,导游说晚饭可以吃草原手把肉,这也是此行最大的亮点,我期待着,期待着,走进了那个巨大的餐厅,坐在桌前,旅游业的规矩,领队,导游,司机,是不可以和客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据说是为了向客人表明旅行社没有在餐费上站客人便宜,反正和客人也不是很熟,无所谓,不过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得很好,无论和客人混的再熟也永远不在一起吃饭。客人们坐在一边,我和我的导游,司机,以及其它团队的导游司机占了一张大桌,晚餐竟然没别的,从头到尾就是一道菜-手把肉,管够,最绝的,没有啤酒,只有一种酒,60多度的草原白-俗称闷倒驴的便是,酒也管够,随便喝。肉上来了,乘在一个洗脸盆里,一大堆白花花的肉,上面插着几把刀子,白酒摆上来了,不由分说每人先倒一杯。一路上沉默寡言的司机这时候来劲了,说,小吴,今天你可要喝好,你是咱北京来的领导,你喝不好我们回去没办法交待阿,我急忙推辞,拿客人说事,导游说您就别管了,客人我负责,司机一脸坏笑得说,我们这里有个规矩,要想把团带好,先把领队放倒,今晚你必须喝。我豁出去了,喝就喝呗。还没吃饭,三杯酒落肚了,我已经觉得开始有点晕了,这时候,可恶的司机(我开玩笑的)大概看出来我不知道怎么吃肉,拿起刀子,在洗脸盆里割了一块最肥的肉,说,小吴,草原上的规矩,最肥的肉是最香的肉,必须要给贵客,来,吃!那肉白花花的,在刀尖上颤抖,我环顾了一下,没有调料,没有酱油没有醋,突然想起清朝时候坤宁宫祭天的时候煮的白肉来了,司机说,吃吧,我们草案上的手把肉,看着肥,实际上特好吃,煮的时候连你们汉人吃的花椒大料都不放,现在为了适合你们的口味,还放了葱姜,在以前就是白水煮放盐,快吃吧,好吃的很。我想我是没办法了,闭上眼,把肉放进了嘴里,慢慢的嚼,只感觉一股香甜无比的汤汁顺着喉咙流了下去,不膻,不腻,咸淡正好,那股香味我在北京吃了那么多年涮羊肉和羊肉串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不知不觉,那么大一块肥肉,在我嘴里化了,没有了,只仿佛是舌尖一抿的功夫,就没有了,我食欲大增,感觉不到头晕了,开始狂吃狂喝,60多度的酒也好像没了杀伤力,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正在吃,白天摔跤的几个小伙子,一个手捧哈达,上面一只银碗,另外几个手里提着几瓶草原百,直冲客人而去,站在客人旁边,斟满酒,开始唱歌,导游对看傻了眼了的客人说,这是我们草原的规矩,来了客人要献哈达,喝下马酒,中午的时候太匆忙,所以就把这个仪式改到晚上了,他们唱歌,对谁唱谁就要喝酒,而且是一口喝干,否则,你不喝他们就一直唱。客人里面,几个女孩儿想逃,被牧民们礼貌的截住了,赶回了座位。喝着喝着,客人们反客为主,拿过哈达和银碗,开始唱歌,向牧民们敬酒,他们不会唱蒙古歌,就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北京的金山等等所有和草原沾边的歌曲,牧民们也不推辞,歌声起,酒干,大家唱在一起,闹在一起,我乐得看笑话,站在一边起哄,于是,爱凑热闹的毛病再一次害了我,牧民把注意力转向了我,那银碗,装满了酒足足有2两,我之前喝了那么多,这一次,真地要了我的命,不但今晚与手把肉告别,而且开始亲吻草原的大地,吐了无数次,最后,躺在草地上昏昏的睡了过去。要说这旅游业不发达的地区把,就是不行,少了一个人,谁也不知道,大概他们以为我自己回房间了(我自己单住)。我是被冻醒的,八月的草原夜里很冷,醒来的第一眼是模糊的,继而发现满天的繁星,离我那么近,头昏昏沉沉的,可是依然能感觉到他们的光亮,那一刻,我开始想家了。本来想看草原日出的,等我睡醒了已经八点多了,这个遗憾留到现在。草原的第二天是去祭敖包,访问牧民,我觉得没什么意思,甩了团,自己在草原上闲逛,我们的驻地其实是个小镇,没什么商业,在一家小店里发现了北京绝迹已久的烧汽油的那种老式打火机,很意外,8块钱一个,买了一个,是那种压下去打火的,在我的记忆里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用过。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寺庙,典型的藏传佛教的风格,是呼市五当召活佛的夏宫,名字我忘记了,文革的时候幸免遇难,里面的喇嘛很老了,带着一个小喇嘛,陪着我四处转,还特意打开正殿的二楼让我上去看了看,和老喇嘛请教了几个不明白的问题,喝了几口水,回去的路上,我觉得这里是我此行最有收获的地方。差不多十年了,虽然以后我还数次去过那里,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第一次的印象深刻,后边的几次,我都例行公事一般的应付,感觉真的就象在出差,没了往日那样的新奇与激情,就是每次去都要去那个庙里转转,后来也不好了,那个庙开始收门票了。虽然只有2元,可是味道完全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毁了很多纯朴的文化,真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a4e45010007f6.html1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