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MSN空间联盟呼和浩特市分会

[游记]MSN空间联盟呼和浩特市分会

2008-05-22    live.com

7:29 | | | | 0 |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史料记载,达斡尔族是以洮尔河流域为发祥地的契丹民族的后裔。达斡尔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盟,建有莫力达瓦达斡尔自制旗,达斡尔族的习俗主要有:介字房、蔓子炕 达斡尔族的村落多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房舍院落修建整齐,多用红柳、桦木杆编织的篱笆围起来。房屋脊突出,形似“介”字,故名为“介字房”。达斡尔人传统习俗以西为贵,房西屋为居室,内有南、西、北三面大炕相连,组成所谓“蔓子炕”。达斡尔人冬季穿的靴子一般是用毛朝外的狗皮缝制,以狍脖子皮或牛皮制底,分别称作“奇卡密”和“塔特玛勒”。达斡尔男子春秋两季穿的狍皮袍长至膝,前面开叉,而冬季穿的狍皮袍则稍长些,扣子为铜制或用布条编结。达斡尔猎人穿用的是狍皮制作的毛朝外的长袍,并带上用狍子、狼或狐狸的头皮制成的毛朝外、兽耳耸立并嵌入两只眼睛的帽子,便于行猎时迷惑野兽。达斡尔妇女喜爱刺绣,常在长袍和坎肩的襟边,领口、袖口等处配饰绣花或各种图案的镶边;姑娘出嫁时,也穿上自做的绣花缎帮木屐。  饮食:首先,取自大自然的野味菜肴是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昆比勒”(汉语叫“柳蒿芽”)是达斡尔人最迷恋的食物。“满哈斯”(山葱)、“开列日”(野韭菜)、“满奇”(野蒜)、“洪格勒”(沙葱)、“开勒克”(芥末菜)这些都是具有多方面营养价值、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达斡尔族传统饮食,米食以荞面为主,以黄灿灿的稷子做的牛奶粥和干饭,用荞面做的“达勒布达”最具有特色。达斡尔的副食包括肉、蔬菜和奶食三种。肉食主要以猪、牛、羊、鸡为主,做法上有煮手把肉、煮肉汤和炖菜。鱼的吃法,除了炖、蒸、炸,还烧干鱼,做鱼酱,做鱼肉馅饺子等。奶食品是达斡尔人酷爱的食品。他们的饮食中离不开牛奶,用鲜奶做汤、煮面,加工稀奶油、黄油和奶皮子。奶茶也是达斡尔族常用的饮品。喝奶茶时常与奶食品、炒米等一起食用。 达斡尔人的婚姻制度,很早以来就是一夫一妻制。并且禁止在同一个氏族内通婚。达斡尔族的整个婚礼过程,一般分订婚、过礼、结婚三步。 教育:达斡尔族历来重视教育。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达斡尔族的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手段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勤劳能干的劳动者,培养履行礼仪文明的社会成员。  信仰民俗:达斡尔民族中,自古以来就有信仰自然、崇拜动物,供奉包括祖先在内的各种神的习俗。原始信仰的各种形态,构成了达斡尔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成为本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萨满的产生及其宗教活动趋于规范化,使达斡尔人供祭的各种神不仅具有各自的来历、职能,具体的偶体和偶像,而且使其供祭的内容和仪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神须献供兽类或猪、羊等家畜,有的则供祭鱼类或果品;有的神在白天供祭供祭,有的则在夜间供祭;有的神在室内,有的神在院内供祭,而有的神必须在院外乃至村外进行供祭仪式。 游艺民俗:达斡尔族自古以来注重健体强身,是一个酷爱体育活动的民族。常见的体育项目有:射箭、赛马、摔跤、颈力、拉棍、放爬犁、棒打兔、寻棒、游泳、踢毽、滑雪、曲棍球和围鹿棋等。这些体育活动,使用器材简单,场地随意,娱乐性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波列”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的最具特色的一项运动。曲棍是由当地山上生长的柞木制作。击球部分长而扁,如同冰球杆。达斡尔族的曲棍球队已经在国内和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制旗被称为“曲棍球之乡”,达斡尔族地区成为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

7:25 | | | | 0 |

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南部,该旗鄂温克族人口约占全国鄂温克族人口的30。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 人。除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外,还居住在陈巴尔虎其、根河市、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以及新疆的伊梨地区。“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族主要民俗有:鄂温克人打猎,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猎们最喜欢猎鹿。这不仅因为鹿的全身都是宝,而且因为鹿特别灵敏,最难捕获,因而猎获到鹿也是最光彩、最另人兴奋的事情。猎民一年中捕猎季节的划分是有规律的。这是按照各种动物的生长习性、生活特点形成的习俗。鄂温克族从事畜牧生产的人占该民族总人口的一半。畜牧业生产在鄂温克人经济生活中也占重要地位,他们主要放牧马、牛。在鄂温克地区放牧主要采用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方式。采集业及捕鱼业是鄂温克族狩猎和牧业经济的重要补充。是鄂温克妇女从事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包括桦树皮的采集和缝制成各种器皿以及采集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原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柳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交通工具:鄂温克人主要以马、驯鹿、大轮车、马车、滑雪板、雪橇等作为交通工具。
金勒:鄂温克族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翘,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踏上穿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兽,是鄂温克人的交通、狩猎工具。
赞达拉嘎:鄂温克族民间小调、山歌之类的总称,短者数行,长者数十行,有世代流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旋律简洁朴素,一般不用乐器伴奏。
鄂温克族是一个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民族。对他人也非常慷慨大方。鄂温克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是一夫一妻制,还保留着“氏族外婚”和“姑舅表婚”的氏族社会残余。无论男女自由恋爱,还是由父母包办,都要请媒人按照求婚礼节,向女方父母求婚。一般由媒人带两瓶酒,给女方父母敬酒、献哈达,通过求婚词对唱或对答。如果女方父母喝了酒并留下哈达,就是同意这门婚事。这样可以商定订婚日期和女方要求的彩礼。鄂温克婚礼有几种形式,即:迎娶式、送亲式、逃婚(抢婚)式和互迎互送式。鄂温克族丧葬礼仪,最早受萨满教影响,后来受东正教影响和佛教影响。故在安葬方式、入殓、吊唁及送葬活动等方面不同地区或不同氏族的习俗也不相同。如果70多岁去世,将看成是一种荣誉,称为“成佛”。在停灵方面,夏天多为当日安葬,春秋冬季一般停留三天后安葬。入殓安葬时,受东正教影响的则请牧师念经引路,受佛教影响的,请喇嘛念经或到寺庙念经。对死者洗身梳头,更换穿戴,放置殉品并入殓安葬。送葬后三天,一周年或每年清明节,进行悼念仪式。每三年祭奠一次,九年后就不在祭奠。非正常死亡者的安葬仪式较简单,这些都不能正式入葬。鄂温克民族绝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的也信奉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奉东正教。萨满教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鄂温克族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萨满教活动。萨满教认为,萨满是人和神的联络者。萨满教没有经典教义,没有共同创始人,没有庙宇,宗教活动也没有严格的程序。鄂温克人称其巫师为萨满。萨满的主要任务是祭祀祖先神灵、驱除灾害和疾病。萨满活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每年的“奥米那楞”萨满集会,也叫四月会。其内容之一是老萨满领教新萨满;之二是乞求“毛哄”的平安和繁荣。第二种是在每年春节,萨满在自己家中跳神,送旧迎新,萨满求神保佑人们,祝福新年。第三种是不定时的萨满职业活动,跳神赶鬼,跳神送葬,跳神求“乌麦”(保护婴儿生命安全的神),请萨满求子求福。
鄂温克人热爱舞蹈,男女老幼都喜欢唱歌跳舞,歌舞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音乐舞蹈的特点是音调单纯、动作简单、边歌边舞,最喜欢的歌舞主要有“欢乐之火”舞、“阿罕拜”舞、“爱达喜楞”舞、“折辉冷”舞。

转自:http://msnsa-huhehaote1019.spaces.live.com/2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