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呼和浩特

[游记]呼和浩特

2008-05-22    sina.com.cn

我一说呼和浩特,你就以为是草原吧,那可不完全是,因为我们呼和浩特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我介绍一下呼和浩特的历史

呼和浩特简介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为内蒙古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东与卓资县、凉城县及和林格尔县毗连;西与土默特右旗接壤,南濒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枕大青山,与武川县交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约1000米。春秋季节短,昼夜温差大。每年4至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现辖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郊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办事处,96个乡镇,412个居委会和1
095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
224千方公里。2001年全市总人口21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8.4万人,非农业人口95.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4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3.0‰,自然增长率7.5‰,人口迁入率为25.9‰,人口迁出率为16.5‰。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年底全市实际常住人口为247.9万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
1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561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
866元;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
61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9.63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56平方米。有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34个民族共居。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
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
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新城城址选在距旧城东北2.5公里处,呈正方形,“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顶阔二丈五尺,底阔四丈。四门楼,门两重。东门曰迎旭,南门曰承熏,西门曰阜安,北门曰镇宁。”(《归绥县志》)清王朝命名此城为“绥远城”。

绥远城建成后,清王朝便移山西右卫之建威将军驻此、附近居住的蒙汉人民大量涌入城中,城中人口骤增。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西北贸易的发展,这里很快成为塞外的经济中心。当时,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商店和娱乐场所大都设在这里。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1913年,开辟了新城与旧城之间的大马路。1922年,平绥铁路通车,车站附近逐渐建起不少货栈、住宅等房屋,于是形成旧城、新城、车站附近三足鼎立之势。城中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电灯公司、面粉厂、毛纺厂等。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7b02c0100098r.html1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