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旅游

[游记]丽江旅游

2007-07-16    88yn.com

(一)
2003年7月12日,我终于踏上了一个人的丽江之行,这也是我第一次去丽江。
下飞机坐车到丽江古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古城的街上却依然人头攒动,到处是游客。在四方客栈安顿下来之后,再往里走一走,人才少一点,街道也相对清静一些。古城的确很有特色,但商业味已经很浓了。灯火通明的街道两旁满是店铺、食肆和形式各异的吧。至于真正的民居则隐身于那灯火照不到的黑暗中去了。河水还算清澈,但估计早已不能直接饮用了。
吃晚饭已是十一点钟,我要了一个丽江粑粑和一瓶大理啤酒。所谓的丽江粑粑其实就是油炸的面饼。这两样东西一下肚,我这娇生惯养的肚子已经不能应付,一晚都要不停地上厕所。本想搭乘最早去泸沽湖的班车,最终还是决定多休息一下。
第二天搭了十点去宁蒗的车,一路翻山越岭,但我觉得走的实际距离其实不远。旁边坐着一位也是去泸沽湖的女孩子。她刚参加旅行社游玩了中甸和虎跳峡,现在去会她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是个在马来西亚留学的珠海人,还未毕业,利用暑假的时间来泸沽湖作志愿者。现正在到处家访,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穷孩子然后资助他们。这个活动是由一个www.luguhu.org的网站组织的。据她说已经有一个志愿者决定在那里任教,现已一年有余了。看来泸沽湖不光有美景,更有异人啊。
中午一点多到了宁蒗,决定继续赶路。恰好有个小面包车在等客,里面坐了两个游客,一个外国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于是一同搭伴前往泸沽湖。这两位都是北京读书的学生,五月份因非典停课就逃了出来,算来在外游玩已两个多月了。那女生讲中国话已是一口鬼佬腔。开始还让我怀疑是个日本妹,后才知她生在广州,五岁以后去了南宁然后才到北京读书。那男孩子是澳大利亚人,大概很年轻,十分腼腆的样子,不太爱讲话(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只是静静的和那女孩一人一个耳机地听歌。当然那些歌都是很新潮、很另类的,而歌的主旨大约都是关于生命和流浪。
宁蒗去泸沽湖要翻三座大山,当车翻至最后一座时风景已然同前面的大不相同。村庄和住户基本没有了,树也更加茂盛高大,山势当然更加险峻。四点多时车子一拐,眼前一亮,美丽的泸沽湖在群山的怀抱中静卧眼底。在下午的阳光照耀下安静祥和,像一个美丽恬静的少女。
(二)
车子一路盘旋而下,离泸沽湖越来越近。我们最先到达的是下落水村,前辈们讲得没错,这里已不再宁静。众多客栈、饭馆和酒吧等等围湖而建,有名的大狼吧也在靠湖的拐角处。我们选择再前行约十公里,在较安静的里格岛扎西家安顿下来。
扎西和另一位在湖那一边(四川)的杨二车纳姆是泸沽湖的两大名人。我选择住在扎西家其实主要是想和他聊聊天。只可惜他去了中甸,几天内也不会回来,很遗憾不能见上一面。听说他原是一名喇嘛,后还俗,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大概见多识广兼古道热肠,在关于泸沽湖的网站上名气颇大。留在家里的是他的老婆孩子。照料客栈的是他的侄子。也许因为他有一头长发,早来的几位女孩子管他叫F4。
当晚村里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女都去参加篝火晚会。这种晚会每天都有。村民们乐此不疲的原因是可以向每位参加的游客收拾元钱。他们摩梭族的男女们倒是跳得热乎,真正能热情参与其中的游客则没有几个。我大概之前晚餐的壮胆酒喝的不够,跟着走了两圈就下来了。之后是对歌。一面是摩梭青年们热情邀歌,我们游客这边却全无反应。后来我这从来不唱歌的人在其他人的鼓动下和另外几个游客合作唱了几首,但当然全被他们对下来。倒是我和另一个广东来的青年一起唱了首粤语歌,她们对不上就一齐一个劲地唱“卖大米”(摩梭语:祝你幸福吉祥的意思)。最终没有其他游客的支援,他们也觉得无趣便唱起了送行歌。
回到扎西家时间尚早,我便和F4、刚才一起唱粤语歌的小伙、还有一个叫罗勇的云南男孩以及一位深圳来的女孩子一起喝酒聊天。罗勇是昭通人,搞电脑销售,没事就来泸沽湖,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那深圳来的女孩子长的很秀气,小小的很可爱的样子。我们都猜她是江浙人,哪知人家是地道的黑龙江人氏。而那位广东小伙子居然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以上,自称里格村的伪村民。他以前也是一位电脑程序员,后厌倦,决定到处旅游,半年也没有走出云南省。已经不是旅游,而是游荡了。我问他以后怎样打算,他说继续荡下去。我很奇怪就讲:“我不信你就没有‘围城效应’,一个人二十几岁可以这样,到了三十几岁,要结婚,甚至要生小孩,还能这样吗?”。 他说:“那他还是放不下。
后来话题不经意地转到宗教上。F4信藏传佛教。我对佛教知之甚少,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但无知者无畏,我总觉得佛教在很多时候是故弄玄虚,许多经义模棱两可。你这样理解可以,他那样理解也可以。也许一个疯子讲了两句疯话和佛义相近,于是人们说他悟了。实则皇帝新衣,自欺欺人。喇嘛们在金碧辉煌的寺庙里享受着信徒的供奉,为什么只在经堂参研经法以求“悟”自己,而不能走出庙堂广布佛法而“渡”他人呢?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吗?我向F4谢罪,然后说我认为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或者曾经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中学学的),同时也是人们在现实的苦难中的一付安慰剂(Placebo),没有药效但也许有几分精神安慰作用。他们一听很不以为然说:“你可以不信佛,但不能质疑人家的信仰,回去多读几本佛经再去拉萨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一夜无话。
(三)
我来泸沽湖,有三个愿望:一是见一见扎西,二是绕湖转一圈。三是在湖里游个泳,最好能从岸边游到湖心岛。扎西见不着,那我明天就去转湖吧。当地人管这叫转山。农历每月十五都有很多人转山, 而七月十五的那次最隆重。明天是农历六月十五我莽打莽撞居然也合了当地习俗。他们说整个行程有五六十公里,你要走一天半。我不信,说一天就行。想当年我在新疆走孔雀河一天六十公里完全没问题。
第二天六点,我就醒了,想约那个深圳的女孩一起去,但她起不来要晚一点出发。我只好一人从丽格岛顺时针沿湖而行。那知翻第一座小山的时候就气喘如牛。我心中疑惑,怎么会这么差?后一想这里海拔有两千七百米,也算“高原”了。不过翻了这座小山之后是土路,清晨的小风一吹很爽。这段路基本可以沿湖边的浅滩而行。很安静,只有风声和水声。七点半就到了小落水村,正愁找哪个农户家吃点早餐,转眼看到路旁有个牌子写着“杨二车纳姆家——住宿、餐饮……”。没想到在这里撞进泸沽湖另一个名人的家,也居然这就到了四川境内。杨二车纳姆家背靠狮子山,面朝泸沽湖而建,的确风水宝地。只是周围没有村子,显得有点冷清。院子很大全是崭新的摩梭族木楞房,院子里也没有住游客,我于是径直冲进了人家的厨房,里边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位女青年。讲明我来意后,她们就热情地帮我张罗早饭。摩梭族是母系社会,那老太太一定是阿妈(四声),她倒是我来这儿之后见到的第一个很有威严的阿妈,的确象一家之主。后来一打听她就是杨二车纳姆的妈妈,那个女孩则是妹妹。那都是名人呐,赶紧一齐合影留念。阿妈领着我打开所有的房子让我参观,房子确实建得不错,装修在那里已经是很豪华了,没有几十甚至上百万那是建不起来的。她还特意带我去参观了杨二车纳姆的展室,也无非是她的一些照片、她写的几本书和国内国外有她照片的报纸、杂志和剪报。早餐是酥油茶,我喝了一大壶,还有好几张烤饼,另外叫煮了四个鸡蛋好带到路上吃。一算钱十六元,早餐八元,参观展室八元。看来名人比普通人赚钱就是容易。
再往前行的一段路是这次转湖最美好的时光了,肚子不饿,脚也不累,太阳在云层上面只是偶尔露一下脸,山里面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湖水清澈无比,坐在湖边的石头上除掉鞋袜将脚浸在清凉的湖水里,望着湖心的里库比岛,听着湖水拍岸的声音,心中无比宁静。
十一点过后,温度开始升高,太阳也开始了工作。这里的阳光看上去并不怎样猛烈,何况还有时还躲在云的后面,所以我也没太在意,实则大错,这里的紫外线特别强。到晚上双臂觉得如火烧般的滚烫,这是后话不提。前面要绕过泸沽湖的半岛,要一直朝草海走去。太阳越来越强,而我离湖边却越来越远,这一带的四川村庄缺乏特色,风景也一般,心中只想快点绕过半岛去到湖边。十二点终于到达草海,此处其实是由湖水灌溉的浅滩,长满了水草。有一处(大概叫雁农的地方)有木桥可通过,应往左拐,我却拐到了右边,一路大踏步走过去,等发现时已经太迟了。只好请村民将我摆渡过去,船还比较大,两个村民划,我还郑重其事地要了件救生衣穿。看似很近的对面村庄其实不近,船行至中央,两边不着岸,刚才在湖边的微风在这里却变得很大,浪也蛮高的,心中盘算,就算翻船最多手机报废,我有救生衣呢。
右手边的远处就是上下落水村,刚才飘在它们上头的一朵乌云不知不觉地和湖水联为一体了,在这边看去好象一个巨大的舞台,后面的重山是背景,而前面是灰色纱幕,已经落下,将那边的一片全都罩住了。上下落水村也变得一片迷茫。船夫快速地划着船,还没靠岸,大雨就挥洒而下。其实靠了岸也没地方可躲避,于是索性再往前走,虽然有伞,但终免不了裤膝以下全部湿透。然而不到一刻钟太阳又出来了。渡湖过来这边后又是云南,明显比四川那边漂亮,可我已经无心再欣赏了。
很快阳光将我的所有衣衫晒干了。眼看着快到上下落水村,我又很有兴致地走到湖边。这是一大片的旷野,和上午的沙滩不同,这边是矮草滩和卵石形成的湿地。感觉也不去错,但我没注意到湖顶上又飘来了另一块乌云,正当我暗自庆幸衣服已经干了的时候,顷刻间天地变得完全灰暗,我意识到这次是站到了舞台上了。昨天恬静的湖面这时却变得阴森恐怖,突然湖面上空一道闪电,格姆山那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我大惊,湖边旷野就我一个高点,被雷击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也顾不得打伞,朝马路和上落水逃窜而去,心中直想念佛,如果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大抵早晚是要归于佛门的了。
到上落水时大雨已经停了,路上只有我和不时过往的车辆,走到下落水已是疲惫不堪,更兼冻饿。恰好经过大狼吧,便折进去要了杯热饮。本来我这等样子是不适于泡吧的。但既然Violet介绍,还是看看,吧没什么特别,它的故事特别。大狼本是当地一摩梭男子,而店的女主人就是那位来泸沽湖旅游遇上并爱上大狼的一位深圳的女孩子。浪漫的爱情故事,不过我已无心欣赏,也怕再坐多十分钟,就再也站不起来,不想走下去了。
出得大狼吧,居然遇上了睡懒觉的那个深圳女孩。只见她一身狼狈,戴了个大草帽。一问之下,她刚刚上岸,刚才风雨最大,闪电雷声中她居然在湖中央!我在湖边的那点惊吓哪及她的千分之一!原来她也转湖了,只不过比我晚两个钟出发,走到要绕半岛的时候,就坐船想经湖心岛再返回。那知在湖中央遇到风雨,只有她和一个划船的,那是只小船,而且她没有穿救生衣!我问她当时怎样想,她说差一点就给黑龙江的爸妈打电话说再见了。
这时已是下午四点了,我决定继续走回里格岛,她陪我走了一半后就搭车回了。我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傍晚七点多才回到扎西家。今天除去吃早餐的一小时,我基本没停地走了十二个小时。F4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也懒得提起坐船的经历,实际这样我少走了五到十公里。
晚上,湖中女侠约我去朵朵家的酒吧喝酒以清寒气。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工作,谈爱情,谈婚姻。最终的结论是她还有大把可能,而我基本就这样了。
朵朵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祖籍山西,早年也是一位驴友,走遍大江南北,后来来到泸沽湖,喜欢上了这里就留了下来,在湖边开了个客栈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当晚见到了她,没来得及深谈。我只感觉到她是一个天生作大姐的,不是大姐大那种,而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热情、善解人意和毫不做作的对他人的关爱。所以她家的吧是个很热闹的地方,散客、“伪村民”们以及当地的摩梭男女都爱聚到这里喝酒聊天。今天罗勇也在,他明天要回去了,正抱着一吧吉他一边谈一边唱,是个多才多艺的小伙,而旁边的几个摩梭女孩子听得都入了迷……。我借机走到了外面坐在湖边,当日正是十五,一轮皓月当空,湖面有点微风,将月亮的倒影拉开、摇荡。背后是吉他声和歌声,而夜已很有点寒意了。
(四)
第四天九点,我就乘车返丽江,而我在湖中游泳的愿望只能等待下一次了。我想我还会来的,同我的爱人,虽然她来过,但这个美丽、浪漫的地方是值得再来一次的。
下午三点到了丽江,我四点就搭最后一班去中甸的车,六点多到桥头镇,开始了我这次旅行的主要项目——徒步虎跳峡(转泸沽湖只不过是兴致所至)。本想在桥头宿一晚,但那里正在修路,尘土飞扬,加之心情激动,于是冒着要走夜路的危险,直冲山间而去。虎跳峡徒步线路确实成熟,每一个拐弯,每一个岔路,必有箭头指示。并告诉去哪里,哪个客栈有多远。然而大多数标记都是英文,也难怪,国内背包族只是近几年的事。
晚霞映照在玉龙雪山山顶的石壁上,让人忍不住想变成鸟儿飞到那里享受一下夕阳无限好的意境。而俯瞰金沙江,她只是安静地在那儿流淌着。
天黑之前刚好赶到纳西雅阁,住进了那据说很好风景的院子。确实,他的院子可以远眺玉龙雪山的多个峰顶,这在其他客栈是不行的。客栈是家庭式的,老板一家人就住在这里,床铺、冲凉房、厕所都十分干净。当晚只有我一个客人,倒让我这异乡人颇有宾至如归成为他家一员的感觉。客栈老板李原,典型纳西汉子,精明耐劳、纯朴自然。他的太太汉藏混血,有着藏族的相貌,笑容和善,管我叫叔叔,不明所以。但那一晚是我这次旅游以来休息得最好的一晚。
第五天一早,和他们一起用过早餐,我就准备冲向虎跳峡那最艰难的一段路——二十八拐。据李原介绍,只要你过了二十八拐,你就征服了上、中、下虎跳的所有山路了。我一听心潮澎湃,顿生英雄气概,誓要将那二十八拐踩在脚下。于是告别李原一家,雄赳赳,气昂昂而去。走了近半个小时,果然山路崎岖,左弯右拐,已然气喘吁吁,心中暗算这是第七拐还是第八拐。这时间已翻到了山的那一面,山路突然陡峭起来。前面石头有字,仔细一看,二十八拐第一拐。
二十八拐果然名不虚传,山路蜿蜒而上,垂直将自己提升近二三百米。一路箭头不断,还有鼓励的话语。譬如:“YOU ARE FINE!”,可我觉得一点都不FINE,我都快没气了。一个人走山路,心里想的总是目标,总想尽快爬到山顶,于是一刻也没停。最后实在没气了,扶着一块山石心想:“完了,我要在这里躺下了”。喘息一阵,朦胧中前面石头上有文字,定定神仔细一看,“第二十六拐”。大喜,鼓起余勇终于爬到了二十八拐的山顶。一看时间,用了一小时二十分,背了一个近十公斤的包,也算不赖。
刚才太专著于爬山,现在才发现金沙江已经收窄,下面传来隆隆的水声,那就是上虎跳了。耳边当然还有呼呼的山风声。我的上衣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索性脱掉换了一件。邻崖石壁上有许多的留言,各种语言,不一而足,甚至还有一首五言绝句,最早的日期是1986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RESPECT THE LEAP, XXX”。后边看不清了。
过了拐顶,余下的都是下坡,虽然换了上衣,山风还是吹得我一阵发抖。再前行了约半个钟,我碰到了今天的第一个同类,此君身材魁梧,背一个比我的包起码大一倍的行囊。一问之下,是从白水台走过来的,果然牛,那至少是走了三四天了。道别之后,我觉得有点累,于是坐下来,突然耳后传来一声大喝:“唵嘛呢叭咪吽”。是刚才那位喝出的,果然中气十足。我不由一乐,原来,信仰也可以解乏。于是我起身,也大喝一声:“唵嘛呢叭咪吽”。但短暂的信仰并未拯救我,更有可能的是我前天对佛的不敬,他老人家今天要惩罚我了。我逐渐觉得脚步越来越沉,鼻子呼出的全是热气,额头也开始发烫了。我决定到下一个客栈好好休息一阵。本来一个钟的路我走了两个多钟,好不容易挨到茶马客栈我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了。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我真的病了,一下就躺倒在客床上,过了两个小时才爬起来。这时女主人刚回来,她给我煮了一碗姜茶,喝下再睡,再起来时才稍微好点。我不知道我是没有RESPECT THE LEAP,还是没有RESPECT 佛,怎么这么快就病倒了?
女主人杨桂清是个纳西妇女,她管我叫小弟(隔一天,我就降了两辈),其实她管所有的男游客都叫小弟(弟), 女游客小妹(妹),不分中外,大有天下大同的气概。她有着一付天生乐观的性格,还能快速地接受新事物,跟老外学了不少英文单词。她给自己家的小狗取了的名叫MAGGIE,是条很调皮的小狗。她家的茶也很特别,每一壶都放了一点薄荷叶,味道不错。
下午我在客床上,朦胧中突然整个房子咔吱作响,我还以为牛或马在顶屋柱,但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女主人告诉我那是地震。
第六天,我便和当天经过的第一个游客一道继续往下走。中午时分到了大名鼎鼎的HALF WAY 客栈,主人冯德芳是当地人,曾参军,后退伍,九年前开始了这家客栈。他是个很有心思的人,他的院子虽不大,却可以住六十二个人。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虎跳峡和他的客栈的威名——至今已有五十个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住过。他家的厕所也很有意思,正对玉龙雪山,一侧脸就是满山美景,游客戏称其“天下第一厕”。
我因病刚好,不想急于赶路,于是在他家到处转了转,发现冯的确心灵手巧,很多东西都是他双手制造的。他客房的一面木墙吸引了我的注意。中间是一幅地图,叫“驴道图”,左右两边分别是“序”和“英雄榜”。一问之下,原来这是一条爬往哈巴雪山的线路图。依照到达难度不同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级是爬上五千三百多米的哈巴山顶。参加者必须身负十公斤以上包袱,全程徒步。到达相应难度的地方,便可获得他亲手所制的驴掌一枚,打上不同的星级,并在他的驴皮书上签上大名(那驴皮书果然是用驴皮包的)。目前已有两百余头驴参加了这项活动。驴掌编号到了225,居然有十多枚是被人盗走的。到现在为止,只有一头五星驴,一头四星,三星的都不多。那唯一的五星驴是北京一位唤作“测谎仪”的高人(驴)。冯称此人身高只有一米七挂零,体重却有九十公斤,三天登顶。那已经不是一般的驴了。
我心想,一星只是“小驴”,两星是“少驴”,三星是“壮驴”,四星是“猛驴”,五星则是“非(飞?)驴”了。
告别冯老板,再往下走便来到大深沟TINA’S 客栈。此时大深沟正在修桥,因此无心住下来,继续前去,来到山泉客栈、山白脸客栈,风景一般。恰逢一对要返丽江的昆明男女于是决定一同下渡口经大具包车返丽江。等坐在车上才醒悟自己居然没有下到江边,虎跳峡的山是玩得差不多了,而水是连边也没沾。
(五)
到丽江又是晚上,只是这次更晚,已近十二点。随便找个地方住下,第七日一早便和一帮四川成都的年轻人一起租车去了黎明。之所以赶着去这里,是因为从一下飞机、到泸沽湖、虎跳峡都有人提起应该到黎明老君山去,那里更适合徒步,风景更漂亮。我就一天的时间,估计是看不了什么风景,但去探探路也好。
下午一点到了黎明。入口处见到一个刚修的大牌坊,旁边连收费站也修好了。一块大牌子上书“热烈庆祝三江并流区老君山风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见到这个我心中便感觉不妙了,这牌坊就是明年用来收钱的,而中国只要哪个地方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成功,那这个地方的好日子也就完了。宁静没有了,原始自然的东西都将被破坏殆尽了,代之的将是满面铜臭了。
三江并流是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差不多平行流过的一段区域,这里从南到北纵贯着老君山山脉。黎明附近有两个主峰:金丝场在北、老君峰在南,都是四千米以上的山峰。据说有山路可穿越南北,一路都是原野莽林,而最奇的是山中有高山湖泊,风景自不待言。当然必须要有识路的向导带领才行,原始森林里迷路固然危险,途中的蛇、獐等野兽也够受的。
而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位这样的向导。但当拿出我的地图问一个必经之地时,居然无一人识得。这时乡政府对面小卖部看店的一个小女孩对我说她爸爸去过金丝场这些地方,明天就要领一批人去,今天去山里她的老家去了。我一听,就知道我要找的是谁了。只可惜我假期太短,不能随行,但今晚见见,问问路那也是好的。那小女孩更捧出几张巨幅相片和一些书,说照片是前年几个台湾人照的。我一看,那山是丹霞地貌,照片上的景色果然非同凡响。还有一本当地人编的介绍老君山的小册子,更是神奇。说那山里有一高湖,人行得近了,不可高声言语,否则晴天也会突然下起大雨。又说有一小湖,十分平静,但当人一走近,湖面顿时掀起巨浪,让来人大惊失色。我想且不管这些真假,高山上有这么多的湖泊,那景色一定是极美的。
我于是禁不住要往山里走一走。黎明是个很小的乡镇,只有几十户人家,一条不足三百米的街两旁散布着三间客栈,四个饭馆,一个乡政府,以及其对面的那个小女孩家的小卖部。这个小卖部也是当地人特别是傈僳人的酒吧,他们喝的都是小女孩的爸爸用草药泡制的米酒——叫作劳酒,大约是劳累之后用于解乏的酒。当然也有风湿酒和胃酒等。往山里延伸的乡间公路始终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溪水伴随着,走了五、六公里,经过黎光村再过一个木桥,公路就没了,小溪还继续从山里流过来。远处老君山云雾缭绕,神秘莫测。我于是向村民们问路,但他们已经不大听得懂汉语,我也只好转头又回到了小卖部。
刚才在小卖部里喝酒的一群傈僳人还没有走。那小女孩汉语讲得不错(可能是其他人太差),一问原来读初三。她爸是汉族,母亲是傈僳族,就站在门外,我一看她,她就笑一笑,是个很腼腆的女人。而在那儿喝酒的傈僳人可就没有那么害羞,其中有一位还和我打招呼,对我说着什么。小女孩一翻译,原来要我买酒给他喝。我于是买了一杯给他,自己也要了一杯,跟他们喝了起来。全世界的酒话都是超越语言限制的。
那个坐在门槛上的傈僳人显然是喝醉了。他大约五十多岁,干廋,戴了个老式军帽,双眼混浊傻傻地冲着我笑。我开始有点怵,后来发现他根本没有恶意。他一会儿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跳上两步,估计是他们民族的“拉跳”。一会儿掏出钱来要再买一杯酒,而那小女孩说什么也不卖给他。我请喝酒的那个傈僳人告诉我(当然需要小女孩的翻译),这个酒鬼很搞笑。每天都要来这儿喝酒,有时买点东西,但每次非要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花光为止。明明已经买了一样东西,愣说没买,非要再买一遍,当然,酒绝对不止重买一遍。再聊下去,就觉得不是这么简单。原来他是个鳏夫,终身未娶。他大哥很早去世,大嫂也跟人跑了,留给他四个年幼的侄子。好不容易一个一个拉扯大,但是大一个走一个,一个个全部都出去闯世界去了,剩下他一人孤独地生活着。
晚上终于见到了小女孩的爸爸,他是个廋高个,称自己三十八岁,但看上去要更年轻一点。最近几天他都一直领着一帮记者、采风的文人和几个游客在山里转,明天要去到更远的的地方。我直称遗憾不能前往,他讲每年五月初五至六月正值山花烂漫,那时风景最好,来年再来不迟,可他哪知我的忧虑。我们边喝边聊,越发觉得一见如故,酒一直喝到深夜。后来来到他的小卖部,那些不起眼的药材原来样样名贵:虫草三元一条,羊肠菌五百元一公斤,等等不一而足。我也不识货,更不知如何使用,只是买了一点茶叶、草菇了事。那小女孩很认真地问我买这么多茶叶作什么,还仔细核对价格,将她爸讲错价钱多收的两元钱退回给我。
此时已经很晚,我们只得匆匆话别,互道青山绿水,来日再见,但来日却不知是何时。
第八日,我便踏上了归途。
(六)
这次匆匆的丽江之行,留下诸多遗憾。丽江的确是背包族的天堂,要想稍微玩多点地方,至少要两个星期才不觉得太赶。作为一般的白领在丽江旅行,缺的永远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一个人的旅途有时也会感到孤单,但正是这样更迫使我们接触更多的当地人及其他不认识的旅人。个人认为,旅行开始时或会很在意风景,但到后来,对周围的人更感兴趣。因为人越稀少,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

转自:http://www.88yn.com/mddzn/20050617/0705/0705_26.html2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