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接壤。“赤峰”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全市总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总人口500多万,其中蒙古族人口82万。 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时属北京路。元时属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上都路。明时,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属热河特别区;日伪时期南部属伪热河省,北部属伪兴安西省。抗日战争胜利后 , 赤峰境内分别建立了热中 、 热北 、 热辽 、乌丹4个专署,隶属热河省。1949年5月,将克什克腾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 巴林左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2月热河省撤消,又将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北部五个旗县合并为昭乌达盟。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盟建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赤峰市市花是玫瑰 、大丽花 ,油松为市树,百灵鸟为市鸟,《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为赤峰市市歌。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 据历史记载, 赤峰地区曾是商族 、东胡族 、匈奴族 、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赤峰市地域十分辽阔,资源非常丰富,是具有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是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圣地。全市有草原9,000万亩,林地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23。境内有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叫来河和贡格尔河五大水系,常年蓄水的天然湖泊70余处,其中克什克腾旗达里湖面积为35.7万亩,是内蒙古第三大湖泊。农业是赤峰市的基础产业,全市耕地面积1,760万亩,种植品种除小麦、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有甜菜、油葵、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牧业生产方面,肉牛、细毛羊、肉羊、白绒山羊、瘦肉型猪、肉鸡、蛋鸡等畜禽饲养在自治区举足轻重,羊毛、羊绒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点千余处,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铅锌、钨、铁、莹石、大理石等。近年来赤峰市紧紧依托丰富的铅锌金属资源,大力发展铅锌产业,目前已成为赤峰市能源矿产业的支柱之一。到2010年赤峰市锌冶炼能力将达到年产锌锭30万吨,将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锌都”。尤为难得的是,境内有广大区域未受过任何工业或城市污染,保持着原生状态,蓝天白云、明月星空、芳草绿地、白沙碧湖,可谓物华天空人杰地灵,真山真水淳朴风情。 赤峰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很大后发优势的地区,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建国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以医药、食品、有色金属、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逐渐形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自治区东部的工业和农牧业基地。1996年,国民经济提前五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到赤峰来考察!欢迎您到赤峰来观光!欢迎您来领略红山的雄姿,探寻契丹、辽王朝故都的秘密,欢迎您来品味赤峰的生态建设氛围,感受赤峰人民投身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强烈气氛。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座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近郊,濒临英金河,西南距赤峰市区3公里,南距北京420公里,距承德220公里,铁路、公路交通均很便利,也可以乘飞机从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等地直达这里。 公园于1991年11月经林业部批准建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9。整个公园分为红山区、北山区、东山区和西山区四部分,分别生长着品种繁多的典型北方树种,主要有黑松、云杉、落叶松、杨、柳、榆、柞、桦等,形成了内蒙草原上难得的森林风光。此外,还有各种药材植物和野生动物。 园内还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主要景观红山山石呈红色,红山和赤峰皆因此而得名。园内共有47峰,山势宏伟壮观,自然形成了众多形象逼真的造形,主要有靠山佛、卧驼峰、将军石、一线天、金蟾望月等。红山被誉为中国第一大文化名山,是中华民族文明和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有众多人文古迹,如远古太阳神像、战国燕长城遗址、辽金文化遗存及木兰碑等,这里出土的古代碧玉龙被称为“天下第一龙”,享誉中外。 近年来园内新建了佛亭、龙涎池、邀月亭碑廊、聆风轩、弥勒佛像等人工景点,先民村、碑林、钓鱼池等也在规划筹建中。目前园内已开设了高档饭店、蒙古包式旅馆及其他服务设施,并推出了独具蒙古草原特色的骑马、跑骆驼、蒙古长调牧歌等民俗旅游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