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子监游记 |
[游记]国子监游记 |
2007-07-16 |
出了雍和宫,我问了一下路,因为怕找不着嘛,呵呵。一直向西走,先看见孔庙,通票上好像没这一项,就先不去了,再笔直走,就看到一个牌坊,写着国子监三个字。往前不远,就真的到了。 跟雍和宫截然不同,国子监从门脸看去就要破败很多,进门,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半在施工,晕~~~ 先看到一个门,叫集贤门,意思嘛,就顾名思义一下好了,前面好像还有个门,叫太学,这种名字就那么真实的挂在头顶,让你在陌生而又似乎熟悉的记忆里搜索什么。再往前走,跟庙里一样,也有钟楼鼓楼,东西碑亭,鉴于看着比较破旧,我也有点累了,就没有走过去细看了,跟庙里不一样的是,在这四个建筑的正中间,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什么教泽,有字不认识:P 还是乾隆写的,不过我看旁边的英文解释终于明白了意思,就是study wholeheartedly的意思,hiahia 前面就是一个圆形的水池,中间有个建筑,叫辟雍,绿树掩映下,中间的建筑显得比较高大,开着门,像一个慈祥而又博学的老者,安静的晒着太阳,温和的看着你,夕阳斜照,树的影子轻轻的落在房子上,水面上,古老的汉白玉栏杆庄重地护卫着这水,这殿堂。可惜水有点脏,多少都有点煞风景。 进了辟雍,里面摆了一些东西做展览,正中是一个宝座,也许当年点状元就在这里?好像地方小了点。当年考上状元或者是进士的话,还有匾额的,把你的功名写出来,渲染出来,虽然很陈旧也蒙上了灰,可是气势依然在,鲤鱼跳龙门的感觉依然在。 展览的内容很多,我就挑印象深一点的说了。考生在考试期间很辛苦,要在一个宽1m,高2m,深1m多的小小小屋子里答题,两排屋子,中间隔开1m左右吧。屋子没有门,考生自己带油布做门帘,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两块木板,平行的放在不同高度上,上面的板做桌子,下面的板做凳子,晚上睡觉就把两块板都放到下面,缩着睡觉。而且要考三场,一场三天,都呆在这个小小小地方。天哪~~~有一年夏天考试的时候,天气闷热,活活的热死了好多人。我觉得不管有没有功名,能坚持念书,坚持考试,人有这样的毅力,足矣。 接下来省去曲艺队关于科举考试的笑料500字。 还有就是武则天首创了把姓名贴掉再判卷,就是提高公平性的这种做法,呵呵。 本着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国子监也没闲着,什么幼儿书展什么的,也算是比较好的利用了。呵呵 国子监游历到此结束 |
原始链接:http://www.newsmth.net/pc/pccon.php?id=3500&nid=75476&tid=11891 |
转自: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