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绵山游记 |
[游记]绵山游记 |
| 2007-07-16 |
|
总是想远离熟悉的环境远离思想里躁动的不安.觅个清净,图个心随所愿.所以休息了两日,本是要去友人说得那个还没开发出来的原始森林.事出有因,没能成行.就近选择了绵山,转悠了一遭. 一路盘山公路蜿蜒直上.快到山脚下,侧眼望去,云雾缭绕,气势逼人.与前些日去的栾川便是两处孑然不同的心志.栾川清秀可人温柔典雅.朦胧中有种回家的亲切.绵山大气凛然,磅礴壮观.隐然中有些壮士此去不复返之势. .绵山是佛教禅宗发祥地之一.寺庵共有30多处,两千余间殿宇,悬空建筑和亭榭之多也是绵山的一大特色.亦是佛门胜景.自唐代以来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四集电视连续剧绵山火佛中高僧田志超就是在绵山云峰寺修成正果.更兼有唐王李世民登山拜佛及堂妹李世姑在绵山出家,所以绵山成了唐王朝赫的佛教圣地. 没有跟随旅行团,添了更多的自由,却也少了好些的方便.山中空气湿润而凉爽,让人感到些许冷意,经过一个雕塑画梁的门楼,我们更近的拥抱了山色.. 绵山又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了,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老母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因为接近,而知道了平日里不大熟悉的历史,也算是旅游带给人的另一种长进. 我们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之中,开始游览前山的大小寺庙.刚开始是很轻松的,爬爬停停,看庙宇的每个传说,顺而祭拜着各路神仙.了结着林林总总的叙愿.慢慢的坡路愈来愈陡峭了,心力还伴随着兴趣.所向披靡. 蓦然,听到一阵此起彼伏悠扬的铃声,原来是云峰寺后抱腹岩上挂着的许愿铃.我并不关心真的灵验.只是仰着头,远远的了望,并不是很蓝的天空下,灰的岩石让那些用红布高高悬挂起来的古老的铃铛和下面红墙黄瓦的古老的寺庙相互辉映.那是一种充满着中国气息神圣而又淳朴的美. 这一刹那,我惊讶的忘记了许愿. 走在那感觉仿佛是长城的山道上,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薄雾似纱、远山近岭、群峰竞秀,宛若置身于仙境一般,仿佛站在云海雾浪之巅,云从谷底升起,填满了沟沟壑壑。突兀的山蜂像海浪中的岛屿。如果说在山下看云望山时,您感觉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那么在龙头寺观云看山,您感到的则是一种磅礴恢宏的气势,“一览群山小”、“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在心底油然升起。感慨江山如此多娇阿! 茫然随意的,吃力卖劲的赏着走着,距离后山是越来越近了.有人打了退堂鼓,孩子的鞋子不舒服.脚疼.说是要在栖贤谷原地等候.唉,就随了她吧. 如果前山的游览是仰望和劳累.那后山的阅历便是悠闲和尽兴了.满眼的绿意,顺着一袭清泉逆流而上,风景应接不暇,只是太多的人文景观混在自然山水之中,有些,味精撒太多的感觉. 这里的水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哪里,始终有潺潺的水声,亮丽的,跃动的身影追随在你左右.沿途走去,一路上不计的小飞瀑不时在眼前闪现.如一挂白练.周围有石鱼,石龟,石牛,石虎,石鸳鸯,石鹤…………形态各异的动物栩栩如生,或饮水,或嬉戏,或散步,或沉思,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这里的水空灵而秀气,清冽而温柔..山壁上也有一股股流水飘逸而下.如烟似雾.水浅而清.可以一眼望见水底的卵石和水草. 最有情趣的要算”姜太公钓鱼”的景观了.一瀑飞流上游有一石舟.船头端坐姜太公.船身和人如真的一般.姜太公手握钓杆怡然自得.惹得众人纷纷与他合影留念. 据说绵山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此番游览果然名不虚传,山奇而秀,树美而繁茂.神奇的水流四季不断,无处不在,润泽了绵山的一草一木.愉悦了四方游客. 三两知己,结伴而游,悦心丽目.壮志于怀.何乐而不为呢? 评论 (8) | |
| 原始链接:http://lianyi74516.blog.sohu.com/8127295.html |
| 转自:2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