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绵山之行 |
[游记]绵山之行 |
| 2007-11-27 163.com |
|
绵山之行 我乘上西去的列车,去绵山参加2005年中国介休·绵山孝文化论坛大会。时值四月,万物逢春,大地苏醒,葱葱茏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绵山位于太原市之南的介休县境内,海拔2000多米,山势东西走向,陡峭如削,岩洞宽阔。山中有飞泉、有瀑布,风光独秀,是一座闻名全国的大山。中国24孝之一的介之推,被焚殉难于此。 介之推是人们心中的“忠孝”英雄。早在春秋时期,晋献公第二夫人骊姬,欲立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为达其目的,把太子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晋献公的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因此带上侍从和介之推,离开晋国,在外逃亡十九年。这期间,他们栉风沐雨,颠沛流离,生活陷入困境。重耳欲吃肉,介之推不惜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偷偷地煮了让他吃。后来重耳在岳父秦穆公的帮助下,推翻了奚齐,回国做了国君,称晋文公。 晋文公为报答跟随他逃亡的忠臣,逐一悬赏了他们。唯独把割股奉君不言食禄的介之推忘了。介之推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没半点怨言,便背起老母出走绵上山里,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亲带人马进山请他还朝。找了半天不见踪影,有人提议纵火烧山。晋文公偏听谗言,结果把介之推和其母,活活地烧死在绵山。他看到后非常悲伤。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于是下令:每逢这天,举国上下,不得烧火做饭,不得秉烛点灯。这个风俗习惯,一直沿袭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介之推成了至高无上的英雄。 绵山的公路婉转曲折,几乎全悬在陡峭的半山腰,仅容两辆客车来回往返,非常险要。我坐在车上,偏偏又遇上个楞头青,开车很猛,吓得我冷汗直流。 汽车左拐右转,终于到达目的地。会场设在“万寿壁”前的一个广场上。我来到时,已是人山人海。这里是景区的中心,山坡上布满了古朴典雅的楼阁。四周的山峰峻峭清秀,云雾缭绕。会场以东,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楼堂馆所。 开幕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中国老年报社社长李宝库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代表以及文工团。会上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尤其是介之推负母上绵山一折,感人肺腑。下午,召开了研讨会。 我住在抱腹岩前的那座五星级宾馆里,进进出出须坐电梯,很不方便。但是,站在阳台上,附近的景色,一览无余。尤其是抱腹岩,近在咫尺,可一饱眼福。 抱腹岩,顾名思义,是一个很大的岩洞。庙宇建筑群大多坐落在洞内,十分壮观。里面供奉着空王。在这里可以欣赏悬空挂铃的惊险动作,还可看到有人攀登悬崖铁锁的动人场面,无不令人惊叹不已。岩洞左侧是一悬崖绝壁,半腰有排小房,与庙院相连,里面住着一位鹤发童颜道人。我进去看了看,他热情洋溢,谈吐文雅。我对他说:“你这地方太好了!晚上把门一关,安全得很。”他捋着胡须笑了笑。 沿空王殿向西,有一亭子。从这儿向北一折,直立的悬崖上有一个“之”字形栈道,沿此而上可达极顶。这里的古建筑物很多,内有历史悠久的包骨神象。透过剥落的泥片,可看到里面干枯的骨肉。听人讲这是道人坐化后,外面包上一层泥土,又经过彩画而成的,如同泥塑一般。我看后甚觉蹊跷,里面的五脏竟不腐烂?这说明在以前,中国就有了防腐技术。 傍晚,我回到旅社,正赶上晚餐。十人一桌,饭菜很丰盛,每桌两瓶酒。喝酒的人不多,我坐的席上连一瓶也没喝了,饭菜倒是没剩多少。 今天上午开会讨论,下午自由活动。有几个同志约我到大罗宫去玩。大罗宫位于抱腹岩之西,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是绵山较大的建筑群体,覆盖了整个山坡。大罗宫属楼堂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庄严雄伟。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媲美。是中国道教最大的宫殿。里面供奉着大罗众仙,最上层珍藏着文物。单此宫我们就浏览了半天。 龙头寺位于山门,游绵山必经此处。进门有石雕狰狞将,手持钢枪,十分威严。看来是镇山之神。进寺须经龙口,龙头寺因此而得名。之东的山梁便是龙脊,人从腹内穿过,那龙尾不用说就在山峦之上了。 第四天集体活动,由导游带队,游览了水溪沟。此沟很长,纯属自然风光。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溪边尽是奇石,水中置以石像,有象鱼的,有象牛的,有象莲花的,还有象姜太公钓鱼似的,形态逼真,给溪谷增色不少。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听导游解说。沿路有几处悬崖石刻,其字遒劲有力,刚拔俊逸,别具一格。此谷幽深,两山对歭,宛如壁垒。正行走间,忽闻前面响声如雷,导游介绍:“这是五龙泉。”抬头望时,单见从西山顶石龙巨口内,蹿出一股白水,来到山腰变成四股,飞泻而下,似从天上而来,那水珠溅到溪谷对岸。游人个个无不瞠目惊叹!这时,我想起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的诗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这首诗形容五龙泉,真是再好不过了。大家站在这儿,欣赏了许久多时。导游催我们快走说:“好景还在前边。”我们跟着导游继续前进,走不多远,见一拱桥把路分为两条。导游让我们从右边道路上走,左边路上有往回返的人。走着走着,迎面突然现出一大瀑布,内有深洞。洞内有几尊神象,似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人人穿水而过,亲身体会洞中的情趣。水溪沟到此为止,再往前就攀不上去了。当我们返回旅社时,已近中午。 下午自由活动,虽然有点累,但是,我们还是出去了,因为从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几个来到栖霞沟,这地方很险峻,几乎是两个直立的石壁夹着一个山沟。流水湍急,只能踏着水中石块溯流而上。有时,还须经过悬在半空的木桥,十分惊险。倘若从山上掉下块石头来,连躲的地方都没有。我们一看便回旅社休息去了。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于是走出旅社徘徊在公路上,观看夜景。绵山夜晚非常美丽,古式建筑物上,各种不同色彩的霓虹灯闪闪发光,构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尤其那悬崖峭壁上,各式各样的星座图案,令人耳目一新。我仔细看了看,制做的这些图案都是经过名人指点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符号以及星座的属性,皆没弄错。看来,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负责。 绵山的景点太多了,然而,主要的景点莫过于介推庙了。这次大会就是为了纪念他焚火绵山而召开的。介之推与其母的白玉雕像,也在附近。形态逼真,充分表现了他大无畏的崇高精神。庙内有他的彩塑,还陈列着一双木履。据说介之推与其母被焚于柳树旁,晋文公用这株树上的残木,做了双木履,每逢上朝时便穿上,用以记住这次血的教训。这双木履是真是假,尚未可知。庙侧有一土冢,上嵌巨碑,刻有介之推的名字。墓两边是一排又高又大的石人石马刻像,造型优美,堪称一绝。庙宇和坟墓是当时晋文公出厚资修建的。 这次研讨会共开了五天,最后一天下午在抱腹岩前召开了闭幕总结大会,这次会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通过对孝文化交流和探讨,势必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顺利开展,使之迈向一个新台阶。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乘着绵山孝文化的东风,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吧! 第六天上午,我们离开绵山,坐上了东去的列车。在途中,我的脑海里又一幕幕地浮现出在绵山开会期间的情景。我想:介之推上绵山是为了隐居,晋文公上绵山是为了请回介之推,我们上绵山自然而然更有它的时代意义了。
|
| 转自:http://ta10081729.wang.blog.163.com/blog/static/48791887200792394845967/3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