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介休绵山游记(二)

[游记]介休绵山游记(二)

2008-01-11    sina.com.cn

“抱佛岩”是在巨大的岩石上由于自然界的风蚀、雨雪侵蚀、地形变化、水的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巨大的开阔性的大洞穴,在洞穴中,由于洞穴很大,古人能盖好几层寺庙,不过这些寺庙比一般的寺庙比较矮一些,以适应这个洞穴的高度。有连续不断的“抱佛岩”这种景观,是绵山的特色。凡是去过的人都很感叹这种自然雕琢之美!绵山及其巨大的“抱佛岩”很质朴,很雄壮、很蹊跷。据说本地人把绵山及“抱佛岩”一直供为神灵,保佑着介休人民的安康和财路。二十几年前的绵山之旅所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令人心酸。多美的造化,就这样毁于人手;如今再去,就大不一样,所有的寺庙都焕然一新,有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有的是新建,还有的正在建设中。当年,老赵就感叹,这山需要有人修呀!从他的话中可以领悟到,绵山是有一定价值的,无论地质价值、历史价值还是人文价值,都有。我认为,绵山之所以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敬仰,最主要还是它所传承的人文价值——介子推精神——这种精神或多或少在介休人民身上能够体现出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意识形态非物质遗产,也浓缩了我们古老汉族人最原始的一种人生理念与追求,也可以说是人性中的“原生态”。介休几代人都认为,本地人的思想与周围邻县市的思想不同,甚至格格不入,然而不管中国哪个地方的人只要到介休生活、定居,都会受到介休这种特别地方文化和思维的习染,渐渐变成地道的介休人及介休人的人生观。我在介休土生土长,也到过其他地方念过书,也和“外乡人”有过深深的处交,但深深认识到介休本地人的思想理念特别,或许就是受的古老的“介子推精神”的寄托一直在延续这种“功不言禄”的德行吧。

老赵给我们作向导很有耐心,也很热心。上过绵山的人都知道,它的山路很长,“九曲十八弯”,传奇景点并不集中,对于游客来说,要看一个景致得走多少路啊!然而,老赵带着我们走多远都没有一句怨言,还随时耐心说明景观。他说能看到我们这样对绵山感兴趣,他很高兴,即便是累了,饿了,也不在乎。真的,一路上,只见他带我们走,带我们看,照顾我们吃喝,照顾我们休息,可从来没见过他吃过东西,也没见过他坐下来。他说,他很高兴,不饿,也不累。或许他代表着几十万介休人的想法吧,“很高兴,不饿,也不累。”这事还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并没够什么很深奥的人生理论,而在老赵身上洋溢着一直为所介休人称道的和谐理念。二十年多前呀!据说,古老的介休人忠诚啊!凡事以大局为重。

再往前走,就是“介公祠”。“介公祠”的景观尤其特别。远远看去,两树紧搂而生。据说这就象征着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的惨烈故事。在重耳复国期间,介子推出力不少,堪称忠君爱国的志士。然而重耳当了晋文公后,却不封介子推,介子推带母亲隐居山上。晋文公得知后,起初想利用火逼介子推露面,然而他很固执,和母亲一块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就是今天的“介公岭”所在地。晋文公十分后悔,为了纪念这位忠烈,修了“介公祠”,并令天下在介公亡灵的前后三天不许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这个节日一直延续。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25b4e01000bfp.html8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