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老神奇宗教相融大道绵山

[游记]古老神奇宗教相融大道绵山

2008-05-22    sina.com.cn

一、绵山概述

绵山地处山西中部,从太原南行126公里到介休市,介休西南17公里就是绵山。她地跨介休、灵石、沁源三个县市;是北京至西安旅游黄金走廊的中心和枢纽。绵山最高海拔2566米,山势巍峨起伏,绵亘百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与人文景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闪耀着大道思想灿烂绚丽的文化光芒,众教相融、包大众各脉、以忠孝仁义教化天下,倡导中华民族亲如一人,世界各国好如一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政策的教育基地。
千百年来,绵山享誉海内外,登临者络绎不绝,来到山西不能错过一睹绵山的机会,有人说她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道不险,去过那里的人就会知道,就种说法并不夸张。先说奇岩,绵山有大小天然岩洞百余个,最大的一个叫抱腹岩。抱腹岩之大可容纳二百余间殿宇、几万名游人,堪称“天下第一岩”。绵山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恢复完善的龙头寺唐营、天桥石勒寨就再现当年的历史。秀水令绵山增添了几分北方山脉少有的灵气。在水涛沟,几十处大小不一的瀑布形成异彩纷呈的瀑布群,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在蜂房泉,天然石钟乳倒挂在崖壁上,滴下的泉水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情此景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绵山的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一派人间仙境。绵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这里有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还有中国最古老弘扬大道思想的殿堂——绵山明道坛。此外,山间大大小小一百多处修行洞曾吸引了历史上18位帝王,数千名人在此修练。悠久的宗教文化造就了绵山丰富的建筑文化,绵山归来不看观,绵山寺观的古老、众多和宏伟,是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的。它们大多背靠峭壁,逐级而建。有的高耸于云峰,有的镶嵌于绝壁,形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群。绵山依山势而建的殿宇,令人心驰神往。古壁和奇岩、险道、秀水、古柏一道,绘成了一幅雄奇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的人文景观的画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绵山是值得尊敬的老者,见证着几千年来的沧桑,向每一个拜访他的人诉说历史、传递智慧。绵山是胸襟广阔的豪杰,雄浑有力又不失张扬。绵山是清新秀丽的女子,灵气十足,惹人怜爱。或静若处之,任你倾诉;或热情奔放,难以入怀。绵山是值得相交的朋友,也为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以诚相待,绵山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风景区,真以她那独特的风采迎接四方宾朋。

二、绵山与介之推
绵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也是我国大道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介之推名四海是我国最早遵崇大道思想的典范,也就是这造就了他与绵山的不解之缘。说起介之推在《左传》、《史记》等都有记载,他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县、节、俗铭记的历史名人(介山、介休、寒食节、清明)。
清明节原意是晋文公告戒自已清政、廉明;后来就演变为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以各种形式凭吊、祭扫故人,抒发思念之情。旧时还有清明节期间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的风俗,清明节后三天就是寒食节。这些都是百姓为纪念自已喜爱的人而形成的民俗。说起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历史故事。相传春秋时晋国多难,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在流亡途中,重耳饥饿,随从中有贤臣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熬成汤,救重耳于危难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重耳在经历了十九年的流亡之后,终于当了晋国的国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执政之后,曾经跟随他的有功之臣都得到高官厚禄,只有介子推弃官为民,背着母亲一起来到景色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晋文公率领大臣到绵山访贤,想到介子推是孝子,如果放火,介子推为保全母亲的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谁知大火烧了好几天,介子推母子被活活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万分悲伤、追悔莫及。每年到介子推蒙难的这天,晋文公都十分感伤。为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于是把这一天称作清明节。清明前后,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后人缅怀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举烟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到三日,寒食节的风俗从此就流传下来。作为介子推蒙难的见证——绵山,又被叫作介山,山下的介休县也因介子推而得名。据说,当年晋文公曾让随从把绵山被焚的残木,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行走,目中默念足下,铭记自己的过失,后来人们就把最忠诚、最值得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南有屈原、北有介子推”,这是叶剑英元帅的重要观点。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为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绵山上许多景区都与介子推母子的故事有关,山上现有两株一大一小并生的柏树,人们说这是象征介子与介母的子母柏。介子推一生崇尚的道德、忠孝、仁义教化天下,他的大道思想至今也昭示后人。要淡泊名利、注重人格、不求厚禄,介子推也因此成为绵山之神。有关他的足迹和历史故事给每个游人在心中点亮了一盏人格魅力的明灯。

三、绿色生态
绵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奥陶系、寒武系构成,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4亿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了石灰岩、白云岩、沙岩等,为黄土质山地草原草甸土,主要植被为天然林和天然草地,自然植被为繁茂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覆盖率在90以上。
放眼绵山,层峦叠嶂,到处是一片醉人的绿,这在北方雄浑的大山中是不多见,那绿色是透明的,一如早春树木抽枝发条时的新绿,使绵山雄奇中透出秀丽。绵山方圆百里,绵延起伏,古木参天,绿荫遍地,峡谷幽深,溪水潺潺;经由龙头寺、大罗宫、天桥、云峰寺等古刹点缀其间,红墙绿瓦,野花杂树,草长莺飞。身临其境,恍如世外桃园,令人顿生超脱之感。绵山是生态游的绝佳去处。蜿蜒起伏的绵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种繁多。松、柏、桦、杉、柞等树木覆盖全山,其中尤以柏树分布最广。绵山上还有长于悬崖绝壁数千年生长不枯,酷似龙形的龙柏。此外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组成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绵山从开发之初就将生态、环保放在首要位置。从1995年开发以来,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先后投入一个亿进行全山绿化、美化,从108国道到绵山艾蒿坡20公里旅游公路两侧,植树8万余株,形成了绿色屏障。在龙头寺、大罗宫、天桥、云峰寺等人文建筑空闲地带种植各种树木60万余株,种植各种草木花150万余株,摆置木质花15万余株,新增植白皮松、插柏、胶东卫毛、洒金柏、黄杨、岗竹、红叶小柏、月季花、迎春花、冬青、丹麦草坡、早熟禾系列、绿化面积达到整景区的50%以上。近几年,山西大旱。绵山坡陡土薄,常有灌木花草枯萎干死。为了提高成活率,投资300余万元在艾蒿坡、兴地村新打机井5眼,铺设10余公里输水管道,用四级扬程泵将水抽上垂直高度达300余米的龙脊岭、介公岭等高山峻岭,对新植树木花草定期浇灌。因此,不仅浇灌了新植树木花草,而且还救活了不少原有濒临枯萎的灌木花草。在依法开发促进绿化美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兴旺。同时也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也积极参与绵山景区的环保绿化活动。2000年3月,日本友人赤田正志就在绵山亲手种下象征中日友谊长存的长青松,为加强中日团结营造了大片青林。目前绵山的旅游开发和护林绿化正在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2月,绵山景区的工作人员意外中拍到了惊险的一幕,一只正在觅食的野生金钱豹,从水涛沟的一处悬崖落下受伤,绵山景区全力配合省有关部门,对这只金钱豹展开救治,终于使它脱离了险境,这起意外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绵山的生态环保工作好评如潮,也使外界对绵山的野生动物资源有了新的认识。

四、绵山的云
绵山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季节雨量较多,凉爽宜人,六、七月份最热时,日平均气温为24℃。气温也随海拔增高而降低。阳坡凹处温度相对要高。年降水量在656.2─621.1毫,再加上绵山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从而很容易形成这种绵山奇观—云海,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山更加神奇莫测。
绵山的云,是神奇的化妆师,为绵山增添了一份神奇而玄妙的色彩,有时分不清是云在山中,还是山在云中,山与云相依相承,为大自然勾勒出一幅美妙多姿的立体画卷。此时如果你置身于云海,一定会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是幻境还是现实,给人以凌空飞跃,飘飘欲仙的感觉。
在绵山的每一处都是观云海绝妙处。走进绵山,在雾锁云封的盘山公路上越绕越高,无法看清绵山的整体轮廓和方才经过的山下的大地,只是偶尔可以从涌动流走的云雾稀疏处看到高不见顶的峰峦和深不见底的狭谷。有时太阳又会在阴云中移出来,紧接着那藏峰埋谷的漫山云雾也神奇的迅速蒸发,绵山变得无限光明。游人这样的仙境中拜大罗圣地、探游云峰古刹、远足介公凭吊,体验着一种迥别于城市繁华的旅游休闲乐趣。穿行在绵山的山形地势之间,云仿佛有了生命。在绵山天桥和一斗泉之间,有一座宽约1米的天桥,长约400余米,上离山顶20余米,下距沟底300余米。人从桥上过,脚下浮云缭绕的仙境。光绪年间,有人见栈道在云雾缥缈中忽隐忽现,犹如云衢直通仙境,就建了一个云衢亭,上有一副对联“禅道成佛路,云衢通仙境”。
绵山的云海和其他名山相比有不少特别之处,这里自古就是中国道家名山,被封为仙境。时而驾临的云雾为绵山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也为这里的仙风道骨作了绝佳的注解。天公作美降下了云雾,使的大道名山更加仙气缭绕,尽显神奇。云海中的大罗宫时隐时现,仿佛毫无根基,横空出世,使人置身于传说中的太虚幻境。可以说云海和绵山的古建筑一道组成了雄奇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的人文精神。云海来临之际,与山间雾气做一次亲密的接触,会让人终生难忘。

五、绵山之奇
绵山的地质构成,约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4亿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了石灰岩、白云岩、沙岩等;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岩石,奇峰、怪石随处可见,也就有了绵山的无峰不奇,无峰不秀说法。
在绵山十道弯攀山公路旁,有一处佛爷峰看似形体极似一尊佛像席地而坐,微笑着迎送四方宾朋。说法台是在魏魏的群山中而突出的一个讲堂,恰处佛家中讲经说法的地方,相传绵山空望佛曾在这里,给对山五条飞龙讲经说法,时间一长就形成今天的这样;而在说法台的下面有一怪石极似雄狮的面部。天桥长洞内的须弥石更为神奇,颇象一人形化石头,据说是从古印度须弥山飞来之石,并时常在夜间显灵发光,救护百姓;人们只要围绕他转上九圈,并用手摸摸他,就可以烦恼全无,获福无量。以上说法也无从考证。而在绵山确有一处是“三秋见绿草,隆冬香春花”的景致。成为绵山乃至我国北方最为奇特的气候。
绵山风景区凭借自身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底蕴,开辟了北方冬季旅游的先河。绵山有着北方名山少有的暖冬气候;素有“三秋见绿草,隆冬看春花”的说法。整个风景区山崖避风向阳,景区一月份最低气温只有零下5℃,是我国北方独有的高山温暖气候。绵山是古老神奇、众教相融的文化名山,它有一脉相承的大道思想和道德文化。特别是它在26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融大众各脉于一体,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千百年来登临绵山者络绎不绝。道家养生术是绵山近年来旅游开发出的新内容。绵山的道家养生园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养生地,大大小小共有100余处,曾吸引了18位帝王,4000多位将相和历史名人在此修炼得以长寿。现今绵山还留有他们的180余种养生秘诀和修行时遗留下的墨宝;已用石刻绵山万寿图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华夏奇图。近日已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万寿图整个图长约55米、高约9.8米,由272块大小不等的青石板拼接而成;四周镶有浮雕花边,万寿图中的寿字分别用阴阳镌刻;字的选择从近代到古代,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的诗词书文中收集“寿”共计10103个,福字113个,禄字110个。最大的字体2米、最小的2公分。石刻万寿图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瑰丽的殿堂中,寿字艺术的博大精深双,成为绵山风景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绵山吃、住、行
有人曾这样说在绵山的历史曾遭三次“火”;但它们的性质和意义却各不相同。第一把火是2600多年前晋文公的一把火,把绵山烧成介山。第二把火是1940年,寝华日寇放火烧山,把一代名山烧成荒山沉寂于世50余栽。第三把“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威震三晋大地的焦炭大王阎吉英投资6.4个亿修复开发而燃起,把一世荒山再次“烧”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初步形成了十六景区,400多个景点,并完善了交通、通讯、食宿等一系列服务设施。
绵山是距离省城太原最近的风景区。北靠太原、南距临汾,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就从绵山脚下通过。从太原到介休绵山有高速公路,坐中巴只需1个小时。绵山旅游区内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刹古庙星罗棋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神奇的宗教文化对中外游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过去由于山险、坡陡、路窄,人徒步进山也要半天,游人望山兴叹,从1995年开始恢复建设到如今,绵山已经成为山西乃至于全国唯一四季皆宜游览的景区,成为古往今来凭吊介子推、访先贤、寻遗迹、过寒食节、上山踏青观光的旅游胜地。游绵山妙在乘车即可游览景区风光;十几公里的旅游专用公路,如彩带环绕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起伏,盘旋而上,景区自备的20辆豪华大巴和中巴接待车行驶其中,坡陡急弯处,除设置反光镜外还有交警执勤,指挥交通,以确保车辆更加安全地行驶。新修建的大型停车场十余处,可停放车辆5000余辆。景区内还建有绵山特色餐厅十几个,可同时接待5000余人就餐;除了供应各式中、西餐外,还经营绵山特色的文化菜肴;从晋文公悼介子怀古思贤的寒食系列小吃,(子推蒸饼、护龙鳞)到介公宴、功德宴;从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绵山大败宋金刚,收获尉迟恭而稿赏三军的八大碗系列,到为列代名人墨客所乐道的数十种小吃,如:枣泥酌饼、甘露酌佛寿大饼等,还有诱人的绵山天然绿色食品。这些服务设施大多都建于数百米岩沟边,设计新颖别致、建筑古朴典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按四星级标准修建的云峰墅苑,原为唐太宗李世民朝山礼佛的驻跸处,随后历代均有扩建。它主体处于上居五龙峰背面百米的悬崖峭壁,是世界上最大的悬崖星级宾馆。卧龙宾馆位于真龙天子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的修行地,朱的下榻处。整个宾馆整体卧藏于深沟,悬于两崖之间,其形状酷似一条盘卧的巨龙,游人至此无不称奇。绵山共有星级宾馆9座,从普通经济间到豪华总统套间应有尽有,共有床位2000余个,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人的住宿需求。
作为山西省的旅游业龙头,绵山风景区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它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连为一休,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绵山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广泛发展前景,并且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

七、绵山夜景
绵山之夜也是华夏一绝,苍茫夜色之中满山灯景悬在空中,宛如人间仙境。特别是那些以周易为主要的内容的不同名称,不同造型的天文灯图,体现了现代科技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仙境在绵山。
夜宿绵山,奇特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置身抱腹岩中,头上是空旷幽深的穹顶,洞外有满天璀灿的繁星,更有松涛、流泉与风铃、鼓声相伴,真让人有超然物外之感,月圆之夜在此把酒赏月十分惬意。元佑四年中秋,北宋宰相张商英来到绵山天景赏月台前,在此遥望天际,月华如玉,清奇皎洁,宛若置身霄汉,便即兴留诗一首:“山中多香客,独步蜂房泉,莫问兴如何,披卷亦清绝”。相传朱五四在绵山修行时,夜晚曾见一仙翁在对山赏月,两峰型似仙椅,于是留下了仙椅赏月的传说。另外在天桥留有神龙赏月台、一斗泉留有敞怀赏月、云峰寺大岩赏月的美好传说。
夜幕降临,信步走在山中,眼前一座座冰雕玉砌般的玉宇琼楼,在群山的怀抱中时隐时现,宛若一座座空中楼阁,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琅苑仙境之中,特别是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吉祥灯图,在静谧的苍穹下,熠熠闪烁着神奇的光芒。灯图是绵山最古老习俗之一,早在2600多年前,介之推在绵山遇难后;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忧国忧民先贤,用点灯的方式来表达对他哀思。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演变为百姓求子、求福、求平安的习俗。为了弘扬这一古老民俗和添补游人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遗憾;绵山风景区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这一古老民俗换发出新生机。绵山上各式各样的灯景和地理环境融为一体。
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曾在绵山修行洞演练成八阵图法,才有后来在五丈原军营中设坛燃灯祭斗,拜本命星君,以祈命延生的故事;春秋介休三贤之一介子推,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邀其出山,放火焚林;传说介子推受仙人点化,在避火洞中点灯祭拜火神,逃脱此难,后介公羽化成仙,将祭拜燃灯之仪传于后世,形成了绵山祭拜灯图的千古风俗。绵山灯图在儒、道、释“燃灯”的传统斋醮仪式基础上,以《周易》为主要内容,把现代科技和中华古老文化相结合,把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绚丽的迷人夜景。
漫步山间,伴着奇特美丽的夜间灯图,既可感悟仙境般的神秘气息,又能领略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融欣赏、求知、养生于一体,令人一时忘却人间烦恼之事。

八、绵山社火节
绵山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有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活动。社火节就是其中一种。绵山社火节是由旧时农村祭祀社神(土地神)时所演的社戏和春节元宵节期间的民间演出演变而成。社火节期间,绵山的整条街道和场所,张灯结彩,跑旱船、舞狮子、抬花轿等民间活动集聚一堂,再现一个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热闹景象。绵山社火节是晋商社火活动的发祥地,也是晋商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春节前夕选一个祥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标志着绵山社火节的正式开始,时间为期一个月。去绵山参加具有民俗风情的社火节。在那里您能看到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晋商社火、民间剪纸艺术、面塑绝活、富有山西民俗的娶新娘,皮影戏等丰富多采的社火活动。除夕之夜,僧侣们带领游人撞响了迎新岁钟声,放鞭炮接神,祝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社火节期间,能请当地的挂铃高手挂铃祈福是件很吉祥事,飞人绝壁挂铃是绵山的古老习俗,人们先把绳的一端固定在岩壁顶,将挂铃者用绳子放到半空,然后,挂铃的人前后晃动的力量悠进洞中,用铁勾勾住山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人放到地上,整个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相传挂铃的习俗还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古唐营唐王李世民巡游也是社火节的重要内容,声势浩大的皇家仪仗,启建金贵斋的场面,威风气派的唐太宗銮驾,与古唐营遗址相映成辉,展示了绵山深厚的历史文化。春节期间,绵山道侣在大罗宫,为前来祭拜灯图的广大游客信众设吉祥灯坛,在灯坛前焚香礼拜,在自己所求所相应的灯图前点燃明灯,上表祈福,祭拜本命灯仪,可护佑自己来年顺利,趋吉避凶,祭拜玄坛黑虎灯仪,可为自己求得财路畅通,祭拜天尊地卑灯仪可使企业兴旺,员工团结、事业发达,祭拜天桥的南斗、北斗灯仪可为自己和家人消灾解厄,祛病驱灾,增福增寿。
社火节活动期间,景区还安排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当地民间社火表演,如:点旺火、舞龙灯、游九曲、坐花轿等,热热闹闹的绵山民间社火,展现了那极具传统特色的风俗情趣,长期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尽可以在赏花灯、玩社火、观绵山秧歌、听震天锣鼓的同时,回味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感受这里丰厚的人文历史文化氛围。

九、龙头寺景区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时,见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龙头寺是进入绵山游览的门户,现有关帝庙、南天门等景点20余处。龙门石牌楼位于出入龙头寺的要隘,外形精美,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吉祥语言,经过这里前面定是风光无限。绵山之旅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绵山明道坛是中国最早弘扬大道思想的殿堂,也是古人教育后人的道德教育基地。此坛原为晋文公纪念贤臣介子推所建,意在告诫后人遵道行德济世利民。后来北宋宰相文彦博令人加以修复,供奉天、地、君、亲、师之位,并陈列有晋文公、唐太宗等历代先贤的警句和墨宝。除明道坛,龙头寺还有很多景点能够反映绵山古老的宗教文化,也表达了古今贤者劝人为善的美好心愿。
地宫建筑群主要表现的是阴曹地府里的情形,包括普救殿、赏善司、罚恶司、鬼王堂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十帝阎王、牛头马面、判官还有黑白无常的彩塑,这些彩塑形态各异,绕有趣味。使人在娱乐休闲的同时,接受了一次宗教思想的洗理。另外,龙头寺记载有许多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故事。唐武德三年春,李世民与刘武周部下在绵山下雀鼠谷大战受挫。突然天上金鼓轰鸣,随着从唐军后面杀出108条白衣白甲的好汉。他们个个勇猛无比,经过一阵厮杀击败了刘军,化为108条白龙飞向绵山;李世民便塑百龙壁以纪念此事。李世民坐上皇位后曾来绵山谢雨,遇雨回銮经过此地,他被绵山的旖旎风光和寺庙的祥和气氛所陶醉,便赋诗一首。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7c3e801000c0g.html40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