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向莽林走去——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之行 |
[游记]向莽林走去——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之行 |
2007-07-24 wufun.com |
向莽林走去——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10.2—10.6之行(已配图) 向莽林走去——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10.2—10.6之行 10..2 夜宿马家坪 金杯jeep在离马家坪3公里的山林小径中把我们抛下,就掉头朝庙前那30公里的荒路而去,很快隐没在一片深秋的绿林之中。 Jeep开出去很远,静寂的山林一下就将我们笼罩,深秋的凉沁入我们的每一根发丝,小径旁密林中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叫,伴随我们八个人进入了林海中的马家坪。马家坪是连城县庙前镇辖下的行政村,有30户人家,人口170多人,全村除了嫁进来的媳妇都姓罗。如果梅花山是片汪洋,马家坪就是这片汪洋中最远的码头。在钢筋水泥森林中住惯的人们,来到这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觉着山,又清新,又是亲切自然。 这时,村里小街(实则是两屋相对形成的村道)旁小屋的门槛挤满了老人孩子,有的拄着棍子、有的倚着门柱、有的搔着后脑勺,和着被热闹撩起劲儿团团转的小狗群,新奇地望着我们十六条腿的入侵。 进到村子后的稻田,在一片竹林前安营扎寨,宿营点的稻田是在一条溪流的侧畔,离水源只有3米的距离,稻田上有农夫捆扎好的一捆捆稻草,横倒之后即是天然优质的床垫。 卸下负荷,竖起帐篷,安排定了,腾出野路与绿茶到农家落实腐败计划。未几,野路与绿茶返回,告知已与农家商量妥当,只是没讲具体价钱,这儿民风淳朴,应该不会出现挨宰的情形。 桌上摆着土豆、豌豆、巴豆以及茄子组成的农家素宴(没有猪肉的影儿、但有猪油的味儿),饥不择食,快速扒下一碗白米饭后,减缓速度,专等土鸡上桌。须臾,飘着一团热气香味的土鸡端了上来,挟筷疾著入口——味极鲜兼脆感,添饭浇鸡汁舌头溜转,又一碗白米饭下肚,始有饱感。盛情农夫又斟上客家米酒,初尝味微甜好入口,一碗半米酒下肚后,舌头略为打转并脸微红,农夫又欲斟上,忙摆手谢过。饮毕,与农夫小拉家常,获知该村农户粮食自给自足,经济收入则主要来自每人近50亩的竹林产的竹笋及竹子,倒也自在,全村出去打工的人较少,只有10余人左右,这与其他山区乡村相比已经算是很小的比例了。 谢过农夫农妇,回到宿营地,只听雁儿哇地一声,快看啊!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已如燎原之势般地燃烧着苍穹。雁儿在帐篷的中央空地铺上一次性餐桌巾,点燃2粒茶烛,放上些许点心,绿茶与蹦蹦则不停地抬望眼仰天长啸,一会儿指出北斗七星、一会儿指出小熊座,dayday一如既往酷酷地燃着一根烟,只是牌子换成了龙岩特产的梅花山,冷眼静观MM等的疯狂状,我则因着不胜酒力提前躲进帐篷成一统。 迷迷糊糊间,帐外传来雁儿特有的温柔得有点令人毛骨悚然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赶紧舌头转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打住雁儿如鬼魅般的如泣如诉,哈……。夜深了,耳边响起了dayday深眠的鼻息。 10.3 竹海 莽林 野溪 马家坪村后有一小段山径陡峭且溜滑,野路用摄影三角架改装成的登山杖逐一传递地将我们拉往了狗子脑的岖途。 8时30分,阳光已射进了竹林深处,斑驳的腐叶及不知名的矮灌木丛中升起了一缕缕白气,行走在缭绕贯穿竹山的灰石小径中,恍若置身于仙境,随水雾而飘逸。石径上方是约呈60度倾斜的片片竹林,石径下方则忽一会儿是呈70到80度倾斜的竹林忽一会儿则是近在咫尺的小小冲积平原。一路前行,路窄且崎岖,暮秋清晨山林小径中并无鸟音,有的只是从石径下方不远处传来溪流潺潺的流水声或间歇的溪水撞击山石的訇訇然声。随着路在脚下的不断延伸,20公斤的负荷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径石头对脚掌的亲密接触,身体的平衡性终不如在平地般,环视四周随手拾起一山民削断的竹枝拄在手中竟如预订般的般配,这根竹杖陪我走完了此后的所有行程,走路终平稳起来了。 在前行了90分钟,歇了2次之后,我们抵达了一小片地势平坦的竹林,竹林末端呈侧丁字形地在左侧岔出了一条路,经观测地图后决定向左侧的岔路前行(这是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选择)。继续前行,小径两旁的植被不再为竹林所垄断,间或多出了乔木类,随着不断的前行,乔木的比例逐渐增大,滕类植物也出现了,我们走进了竹林混生区域。趟过两条相邻的清澈溪流,我们抵达了两座山脊始端的对接处,两山均有向上的小路,经大灰狼探路后,我们朝左侧山路攀登,路极窄且两旁灌木丛生,前行约10分钟后已无路可行,遂停下,由野路掉头往右侧山脊探路,未几,野路返回示意下撤转向右侧山脊的小路,遂转至右侧攀爬。 右山的小路略为成形,但还是陡峭狭窄,单靠一支竹杖已无法攀登,另一只手也开始抓拉路旁草木,勉强前进,前行约15分钟小路已无形,路越来越陡,荆棘越来越多且密,负重攀爬已难以为继。经一番讨论决定:众人卸下行裹,由野路、绿茶留守,其余6驴则继续前行至12时,若无法登顶立即返回。体力充沛的大灰狼坚持继续背包(内有公共食品及应急用品)前行带路,大灰狼在前面披荆斩棘地一路前行,我们后面5人则驴行相随,经过又约15分钟的攀爬,竟在山腰处找到了一条采松脂山民所走之路,众驴欢欣,脚底抹油一路前行,上行200米又复无路,但地势已较为平坦,众驴遂劝大灰狼卸下负荷轻装带路,卸下行裹的大灰狼如一头勇猛的老狼一路向前,途中的林木越来越茂密,间或可以看到不少腰口粗乌黑黑的兽类洞穴,深不可测,不敢过于靠近,偶选了一个较小的洞穴作野猪出洞状让闹闹给拍了一张,搏得众MM一脸坏笑。 继续前行,林木越来越密,脚下的松针越来越厚,又向上攀爬约150米,不经意间抵达带状形顶峰,向东面看,直线距离约3公里外有一高出立足之地约300余米的山峰,山峦上是大片的草甸,疑为狗子脑(事后得知,不经意间,我们闯入了狗子脑又名石门山、梅花山、庙金山环抱的腹地,攀登上了一座高约1500米的无名山顶峰)。众驴伫立峰顶,惦记着野路与绿茶,旋即下撤,不料如无头的苍蝇迷失了方向,足足花了90分钟,才依靠大灰狼与野路遥相呼应的山谷回音定位狼狈地撤了下来,众驴复聚,无比亲热。 时针已指向14时,饥饿难耐,稍为补充能量后,驴头野路率众驴原路撤回至途经的清澈小溪,在溪水流速较慢伴一深水潭之处停了下来,随即架开气罐升火煮面。在偶、闹闹、蹦蹦、大灰狼、dayday卸装点附近有一滕条从10余米高的树梢离主树杆1米处往下挂,至离地而近1米处则向内弯锁住所挂树之底部,滕条后侧1米开外有一呈弯弓状树枝桠斜逸而出,滕条与树的枝桠组成了一个绝妙的秋千状,只是滕条是摇晃的而树枝桠却无法晃动,大灰狼与蹦蹦为这天然美景所吸引,先后爬上滕条作荡秋千状让闹闹给留下永恒的瞬间。 随着水温的升高,烹饪的香味逐渐弥漫溪谷,绿茶、野路、dayday一边试着味儿,一边添加调料与醋香排骨之类,而剩余的驴则边洗漱边观野溪美景。这条溪流的水清澈见底兼晶莹剔透极具灵性,水甘冽无以复加,溪流两侧生长着无数极具灵性的野木野花野草,正值暮秋,该红的已经红了,该黄的也泛着金黄,间或在绿树黄叶间突兀而出的红果子让野溪两畔的景色更具有层次感兼色彩感,此等美景,观一次足以聊慰此行。“螃蟹、螃蟹”绿茶指着潭中石缝深处,惊奇地叫喊着,闹闹、偶先后夹起一只放入dayday的锅中,一会儿,野路的“榨菜面”与daydayr 的“金蟹面”就端了上来,狼吞虎咽,众驴咂咂嘴,饱矣。 清洗炊具完毕,众驴随即后撤到离马家坪约30分钟路程的一片靠溪较为平坦的竹林中,卸下行装,野路与大灰狼往马家坪找寻明日攀爬狗子脑的向导,剩下的驴则安营扎寨准备晚餐。平整地面,树起帐蓬,众驴已精疲力竭,雁儿更是累趴了,不顾着晚餐就钻入帐篷呼呼大睡,须臾鼾声四散,剩下的MM们则互相配合快速炊事,当稀饭煮熟时,野路与大灰狼头顶照明灯回到了宿营地,带回了向导明早8时带路的消息,此时天已大暗. 洗漱过后,不觉间,众驴已齐聚溪边,眼光锐利的绿茶等MM竟发现溪对岸有山果,闻听后,偶跃跃欲试想着去采摘,趁着炊事的间隙,偶、绿茶以溪石为落点,越过溪水,来到溪对岸准备野果宴,瞅着一似曾相识挂满形如灯笼状的红果子的绿树,偶按下枝条,绿茶则一粒一粒地采摘,一会儿功夫就已摘下数十粒,偶拿起一粒,剥皮后用舌尖一舔,丝丝甜味袭来,据经验,此野果糖分含量颇高,可食用,富含维生素。事后询问向导获知该野果美其名曰“山荔枝”。采完山荔枝,绿茶高达2.0视力的锐眼又发现数十米外一长串挂于一棵呈60度倾斜的凤尾竹尾端的状若榴连的野果,走近一看,一滕类植物之老滕绕竹枝而上,与凤尾竹形成了寄生关系,远处所看到的挂于凤尾竹尾端的果子,其实是寄生滕结的果实,偶如猿猴般地攀上离溪1.5米高的悬崖,将双臂挂于竹枝,身体悬空地将竹尖压低至绿茶触手可及之处,竹枝弹性很强,几乎将我反弹拉升,还好,绿茶“唰唰唰”快速地采摘了数粒,松开悬挂的双手,竹枝及老滕又呼地蹿离偶的头顶,不料由于弹力过大,措手不及,偶左手掌被划出了3个小洞,还好只是皮肉伤,流出微量的血。凯旋而归,众驴争尝,举果相庆,野果宴隆重开席。 收拾好行装,清理完垃圾,众驴合影留念。8时20分,向导罗路(限于保护区政策,为了向导今后能为TX们提供服务,化其名为罗路。)出现了,罗路约摸40岁,一身解放服配一灰色背包,步伐矫健平稳地行走在宿营地上方的小径上,众驴背起行裹逐一向小径集结,行至一陡坡处,蹦蹦突然一个趔趄,仰面倒下,行裹后吊压身,一时间竟翻不过身来,四肢蹦蹦,惨兮痛兮悲兮,众驴迅速靠近,伊已翻转过身,只见美人花容失色,还好尚无大碍,随其后的驴小心冀冀地攀登而上,安全地集结至小径上。罗路指着小径示意众驴先行,其则殿后,众驴一路询问罗路路途之长远与所需花费之时间,罗路告知路途约15公里左右,花费时间依众驴的速度约需5至6小时,行至昨日侧丁字型岔路,众驴停顿,罗路示意直走,只见前面小径两旁混长着密密麻麻的竹林与灌木,入口处上方完全为竹叶与灌木叶遮盖,阳光无法照射进来,青乌青乌的石基为腐叶所覆盖,露出的只是尖角或野兽践踏留下的迹痕,整条古径幽深静谧几近荒没。 一路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逐渐稀疏,乔木类林木则相应增加,古径也渐渐地不再溜滑,阳光与空气缓缓地流动渗透进整条小径,视野慢慢地开阔间或可看见山楂山枸杞之类的果树,行至一粗大山楂树下,稍事休息,罗路指着山楂树说沤熟的山楂味美之极,可惜众驴无此好运,只能望着青果口涎四溢了。 继续前行,此时阳光已完全射进古径,随着路在脚下的不断延伸,背上的负荷不再轻松,汗水多了起来,MM们已开始喘气,坚持着前进,不经意间竟又听到溪流的声音,顺着古径,循着水声,只见一条小溪横亘于眼前,小溪之上有用数条松木搭建而成的长约6至7米的简易小桥将溪两岸的小径连接,小桥搭建的年代有些久远,一些松木已经开始腐朽,深山老林中的腐败小桥伴潺潺流水加之古拙的小径与深秋的硬色调,一下就将众驴吸引,偶第一个踏上小桥,抖落了些许的木屑,只是晃动得厉害,还好小桥尚能承受,罗路见状忙叫唤着不要上桥,说此桥已多年无人行走,有可能崩塌,改趟小溪较为安全,瞧瞧晃动的桥体,揣摸着80公斤的体重与负荷是不可能从小桥上过去了,遂来个pose让闹闹给偶拍了一张,悻悻后撤回小径。不料众驴纷纷为此美景所诱竟不顾罗路的好言相劝,如飞蛾扑火般地轮番拥上小桥,绿茶MM上桥留了个影,不曾想竟着魔式地径直向小桥另一端走去, 行至中间,小桥晃动得更加厉害,伊已无法直立行走,身体也跟着桥体摇晃,正当众驴为其担心时,只见伊快速趴下,匍匐着前行,终有惊无险地爬到了对岸,大灰狼、雁儿为绿茶所蛊先后步入后尘地通过了小桥,其余的驴则与罗路改从溪中趟过,众驴依依不舍地回望着被绿色与古拙染成历史的小木桥掉头踏上新的征途,无论今后走向何方,这条小桥都将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直至久远。 |
原始链接:http://www.wufun.com/bbs1/viewthread.php?tid=8608 |
转自:http://www.wufun.com/bbs1/viewthread.php?tid=86086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